中新社海南儋州12月22日電 (記者 王子謙)“投資洋浦,可以享受海南自貿港原輔料‘零關稅’政策、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雙15%’優惠。”海南星之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星之海”)副總經理林仕忠22日告訴中新社記者,企業建設的2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即將投産,“産品有10個點左右的稅收優勢”。
洋浦經濟開發區是中國首個由外商成片開發、享受保稅區政策的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是海南自貿港“樣板間”,率先進行高水準開放壓力測試。目前,“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進出口管理制度,“零關稅”政策,加工增值超30%免關稅(簡稱“加工增值”)政策等自貿港核心政策落地見效。
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主要負責人、二級巡視員喬山虎介紹,加工增值政策實施以來至2024年10月底,加工增值內銷物品累計貨值48億元(人民幣,下同),累計減免稅款4億元,實現從政策“盆景”到産業“森林”的轉變。
記者在洋浦保稅港區海南寰希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加工車間看到,工人正將進口的海參分解加工。“我們已完成多批次産品的銷售,總額超700萬元,可免除9%的關稅。”企業副總經理陳冠文説,加工增值政策節省可觀成本,企業計劃增加生産線擴大産能。
海南自貿港另一項核心政策——“中國洋浦港”船籍港政策也在洋浦成效顯著。12月19日,在洋浦註冊的新造油船“華順油598”輪與重大件甲板運輸船“盛暢777”輪下水,“中國洋浦港”船籍港船舶增加至47艘。洋浦國際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簡稱“洋浦國際”)港航物流部招商經理周思佳表示,洋浦港航物流産業加速集聚成型,在航運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正在持續提升。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濤説,洋浦已經初步搭建海南自貿港政策和産業的“樣板間”,下一步要推動更多自貿港核心政策先行落地,同時在離岸貿易、跨境數據等外向型經濟産業上精準發力。
近年來,大批企業在洋浦聚集,構建了完整的産業鏈。林仕忠説,星之海可以與園區上游企業協同發展,還能利用航運便利進口原材料,將産品輸送到日韓市場。
今年10月底,儋州洋浦提出提升“樣板間”示範效果,推動資質配額管理、區內自由結轉等政策性開放,明確在産權保護、電子商務、通關便利等領域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的制度型開放。
在中國首個“數字保稅”區——儋州洋浦“數字保稅”(來數加工)區,桉菏(海南)數産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桉菏”)正通過數字保稅,將國外的工業數據加工成數據産品再外銷。洋浦國際數字經濟項目負責人張高説,桉菏帶動下游30余家企業落地,來數加工的産業形態初步建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資訊部原副部長王曉紅説,儋州洋浦建設“數字保稅”區,對海南先行先試《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等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高水準制度型開放有重要意義。洋浦可以利用臨近東盟國家的優勢,重點發展面向東盟的離岸數據服務中心。
隨著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臨近,洋浦口岸封關項目正在進行設備聯調聯試。海關部門模擬封關後場景進行壓力測試,逐步將洋浦保稅港區實施的簡化企業申報、“先入企,後檢測”等11項政策措施擴大至洋浦經濟開發區試點,企業累計享惠超8億元。
海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裴廣一認為,在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後,儋州洋浦將在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核心政策落地、培育新質生産力産業集群、數實融合、生産性服務業等方面發揮重要的支撐性作用,取得更多樣板性成果。(完)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