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風險減量服務是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對於提高社會抗風險能力、降低社會風險成本具有積極作用。為全面展現保險業在風險減量服務方面所做的創新與實踐、經驗與成效,中國網財經重磅推出《探究風險減量服務創新之路 共築保險高品質發展新篇章》專欄策劃,力邀前沿保險機構對話,促進保險業風險減量服務持續健康發展,助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中國網財經6月5日訊 2023年以來,人保財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深入踐行人民保險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發揮保險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作用,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推進高品質發展。數據顯示,2023年人保財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158.07億元,同比增長6.3%;承擔保險責任金額超3000萬億元;全年累計處理案件超1.3億筆;實現承保利潤101.89億元,取得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成績。
新時代新征程下,人保財險堅持守正創新,加快構建“保險+風險減量服務+科技”新商業模式,把風險減量服務上升到戰略層面,深度融入國家防災減災救災體系,更好地為統籌發展和安全貢獻保險力量。人保財險專門設有風控技術部和風險研發中心,搭建“萬象雲”風控平臺,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防災減災技術服務,持續提升風險量化和産品創新能力,實施無風勘不核保,推動保險從簡單的“災後”補償轉向“災前”預防預警、“災中”快速響應、“災後”精準理賠,積極探索風險減量服務創新之路,助力經濟社會降低總體風險水準,培育和增強長期可持續的競爭力。
中國網財經記者:保險業實施風險減量服務,有哪些功能作用?風險減量服務對於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助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等方面,是如何具體體現的?
于澤:風險減量服務是財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對於提高社會抗風險能力、降低社會風險成本具有積極作用。當前,我國財産保險業風險減量服務在監管部門政策的積極引導下迎來了快速發展期,服務領域和服務內容不斷深化,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功能作用。
一是服務國家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保險業作為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充分運用其社會風險管理功能,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是保險業高品質發展,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體現。
二是服務實體經濟。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深化風險減量服務是黨和政府對保險行業的殷切期待,更是保險業的光榮責任和使命擔當。深入參與社會風險管理,提升防災減災救災的保障能力,服務實體經濟安全穩定發展,是新時代財險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方向。
三是服務民生保障。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收入水準與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在生産生活的保障方面也有更高期盼、更高需求。近年來,人民群眾期待保險公司作為風險管理的專業機構,能夠從單純的事後風險補償,向同時提供風險減量服務發展。高品質發展的目標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要求保險公司豐富傳統保險服務內容,加強風險減量服務供給,為民生保障提供全方位服務。
中國網財經記者:人保財險開展風險減量服務,有哪些發展理念?設定了哪些發展目標?
于澤:人保財險作為國有骨幹保險企業,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切實發揮保險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履行人保集團核心主業和發展壓艙石的責任擔當,人保財險開展風險減量服務堅持長期主義、堅持專業引領、堅持數智技術賦能,對內通過實施經營價值鏈各環節的全方位轉型升級,打造全過程風險管理,實現高品質發展;對外通過服務降低全社會風險發生概率和損失程度,助力經濟社會抗風險韌性的不斷提高。人保財險將以打造世界領先的風險減量服務能力為牽引,爭做履行政治責任的模範、服務國家戰略的業界標桿、行業變革的創新高地和堅守風險底線的示範,以“保險+風險減量服務+科技”的新商業模式,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中國網財經記者:近年來,人保財險在風險減量服務方面,已開展了哪些實踐?有哪些具體措施與典型經驗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衡量目前保險業風險減量服務的投入與産出之間的關係?
于澤:近年來,人保財險在個人客戶、法人客戶和政府業務領域均開展了大量的風險減量服務探索實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比如,在個人客戶領域,人保財險圍繞重載貨車提供安全管理服務,針對超速行駛、疲勞駕駛、高速違停等危險行為採取不同的干預措施,有效降低了惡性事故的發生;在法人客戶領域,圍繞企業財産、安全生産、巨災風險、綠色保險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借助專業氣象預警、物聯預警、專家評估、隱患排查、風控技能培訓、現場應急演練等方式,協助客戶有效降低風險發生概率和損失程度;在農險業務領域,通過災害性天氣預警、病蟲害無人機飛防、人工防雹增雨、發放農具農資和防疫物資、遙感災情監測、水情監測、協助水利疏浚和打井抗旱、防災防損培訓等多項農業防災減災服務,從總量上降低農業生産中的各類風險水準。
從具體措施和經驗做法來看,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構建數字化引擎作為風險減量服務的智慧底座。為提升風險減量服務的科技賦能水準,公司研發了智慧風險管理平臺“萬象雲”,為風險減量服務的開展提供標準化、線上化、智慧化的風控智慧中樞。標準化層面,依託平臺建立統一的風險管理框架,在服務流程設計、數據分析應用、風險量化評估等方面,建立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和處理機制,確保服務數據分析的準確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線上化層面,提供快響應、全管控、強運營的全流程線上服務解決方案,構建統一風險運營視圖,打通風控系統與核心業務系統的連結,實現出單、核保、風控、理賠全過程風險管控,依託高效、靈活的線上風控工具推動實現風控閉環管理。智慧化層面,依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前沿科技和模組化、組件化的平臺架構,建設可復用、可共用的風險數據集市,上線客戶動態風險畫像,形成“規則+模型+圖譜”多驅智慧風控能力,在保險全生命週期實現各類風控場景下的風險識別、監測與阻斷。
二是打造全流程風險減量服務閉環。為深化風險減量服務的價值發揮,人保財險一直在探索保險全生命週期的風險減量服務和應用。在保前階段,公司深入推進風險研發工作,建設風險分析模型,建立保前風勘服務體系,針對重點領域客戶實施全量數字風勘,對中、高風險行業和客戶實施標準風勘與專業風勘服務,通過深入識別客戶風險狀況,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保險保障服務,並向客戶提供風險隱患整改建議。在保中階段,公司持續開展氣象預警、物聯預警,定期實施防火巡查和防汛排查,與第三方專業機構合作開展安責險、IDI、電梯保險等隱患排查服務,同時為重點客戶常態化實施風險教育培訓和大災應急演練。在臨災階段,公司通過短信、微信等手段向客戶發送災害天氣預警和災害預防指南,針對高風險客戶協助進行風險隱患排查,點對點向客戶發送風險提示,面對面指導臨災處置方法,對高風險區域和路段進行人工值守,同時也會對易受災的戶外資産開展人工巡查和無人機巡檢。在災中階段,公司總、省、地、縣四級聯動,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在車險、財産險、工程險、家財險、農業保險等領域積極開展施救服務,努力將損失降至最低。在災後階段,公司加快查勘、定損和理賠速度,幫助廣大客戶儘快恢復正常生産和生活秩序,並對出現的大災大案實施逐案總結,形成典型案例集,再次向高風險行業和客戶提交風險隱患整改建議。
三是積極融入公共安全體系共建風險減量服務生態。人保財險積極融入社會公共安全體系,共建風險減量服務生態。首先是積極共建標準,如公司在房屋、化工園區、積體電路和儲能領域,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應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和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等專業單位,分別編制了《城鎮住房風險評估技術標準》《化工園區風險評估技術標準》《積體電路生産企業風險量化評估標準》和《鋰離子電池儲能電站承保風險評估指南》等多項標準,為相關領域的風險評估和風險排查提供了規範、專業的標準指導;其次是積極共用數據,如公司聯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局、華東師範大學等,先後研發了亞洲重點地區6種典型災害的量化分析模型、地震風險量化分析模型、公路交通災害風險評估模型以及海上風電機組空間識別模型,為相關領域的風險減量服務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最後是積極共研技術,如公司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房屋安全隱患智慧監測手持設備,大幅降低對監測人員的專業技術要求,幫助風控人員快速完成房屋風險隱患的監測與評估,有效提升房屋安全監測的效率和品質。
人保財險通過積極踐行“保險+風險減量服務+科技”新商業模式,深入實施風險減量服務工程,客戶的風險防範意識和防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部分客戶的出險率和損失程度呈現一定的下降態勢,風險減量服務的效能初步顯現,對於有效降低事故的發生概率和事故的損失程度作用明顯。2024年以來,雖然南方部分省份出現了較為極端的天氣事件,但由於風險減量服務工作的紮實開展,其工作成效已在部分地區得到進一步驗證。以人保財險湖南分公司為例,與2008年湖南雨雪冰凍災害相比,本次災害損失降低了40%以上,沒有出現因積雪壓垮房屋造成群死群傷、高壓鐵塔倒塌以及大面積電力中斷等嚴重事件。
於此同時,公司也在積極探索建立風險減量服務的量化評價體系,包括服務的運營指標和經濟效能指標等,今年將有望系統化建立統計和評估基礎。
中國網財經記者:在實施風險減量服務的過程中,人保財險是否有遇到挑戰或困境?有哪些針對性解決方案?
于澤:從社會環境看,保險業開展風險減量服務需要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援。目前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社會環境仍不完善,有些客戶對保險公司心存疑慮,不願意保險公司開展風險減量服務工作,即使保險人協助排查出了風險隱患,客戶也不願意配合整改。還有部分中小微企業過度依賴保險公司提供的風險減量服務,而忽視了其自身應該承擔的風險管理責任。因此,保險行業需要進一步加強風險減量服務的宣導,提高政府、企業和公眾對保險業風險減量服務的了解和認識,進一步加強對保險業實施風險減量服務的配合和支援,共同打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防災減災救災的氛圍。
從監管政策看,保險業開展風險減量服務需要監管部門的監督和指導。2023年1月,原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財産保險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要求財産保險業要拓寬風險減量服務領域,夯實風險減量服務基礎,依法開展風險減量服務,加強風險減量服務組織保障,為保險公司開展風險減量服務工作指明瞭方向。風險減量服務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作,各家保險主體的認識和投入水準存在較大差別,建議監管部門進一步出臺監管政策,督促行業主體加強服務的自覺和自律,將風險減量服務作為保險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戰略加以推進。
從公司內部看,公司還需要繼續強化科技、隊伍、機制等服務基礎建設。目前,人保財險開展風險減量服務還面臨諸多挑戰,如風險減量服務的專業隊伍仍然薄弱,風險減量服務的數智化支撐能力還需要加強,風險減量服務尚未形成完整的價值鏈體系。下一步,公司將以戰略工程的方式紮實推進風險減量服務工作,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創新協同工作機制,加強專業服務隊伍建設,升級萬象雲平臺,實施經營價值鏈各環節的全方位轉型升級。
中國網財經記者:下階段,人保財險在風險減量服務方面還有哪些發展規劃?未來在風險減量服務方面有哪些可行的創新方向?
于澤:下一步,人保財險將聚焦標準化、數字化、機制化、專業化,探索風險減量服務創新之路。
一是服務實體經濟,推動風險減量服務“標準化”。深入挖掘總結系統內成熟的風險減量服務實踐,在相關領域構建可學可鑒可推廣的服務標準,推動風險減量服務從“點”上創新到“面”上推廣。
二是堅持創新引領,推動風險減量服務“數字化”。將數字化、智慧化作為保險新商業模式的底座,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加強風險減量服務系統和平臺建設,壓縮服務時空距離,優化服務模式,降低服務成本,向更精準、更高效、更可持續的“數治”“智治”服務升級。
三是強化制度保障,推動風險減量服務“機制化”。細化明確風險減量服務管理架構與行動工程相關方職責,形成統一有效的運作方式、協作方式、資源配置模式與考核方式,以制度規範和組織機制保障新商業模式的穩健運作。
四是秉承專業精神,推動風險減量服務“專業化”。做實做強風險減量服務專業團隊,圍繞定量分析技術、安全技術、防災技術等,開發風險減量服務“人保模型”,打造風險減量服務“人保標準”,真正成為專業化的風險減量服務提供者。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