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月26日訊 今日下午2點,由中國保險學會指導,中國網財經、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23年度十大溫暖理賠案例發佈會暨保險理賠服務高品質發展研討會”成功舉辦。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副教授張楠楠在主題研討環節時表示,理賠是風險分擔的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實施階段。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夠提供科學有效的人性化的服務,會非常有助於去幫助當地地區的經濟和生活的恢復與重建。在過去的這幾年當中,地震、水災等自然災害,我們看到保險公司甚至和應急救援隊伍幾乎同時出現在現場,這説明我們保險公司對理賠環節的重視,也非常好地建立了保險整體行業的社會形象,但還會存在一些挑戰。
首先,在理賠方面,尤其在自然災害的理賠當中,現場破壞通常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勘損理賠或者做風險損失統計的時候,有相當大的難度。尤其在稍微偏遠的地區,依次統計財産的種類數量以及具體損失額度,有一些難度,另外也會對保戶可能産生一些心理的影響,理賠尺度如果特別嚴格,就覺得雪中送炭碳“不夠熱”,涉及到理賠尺度怎麼樣掌握的問題。
所以,通過科技手段,或者比較有效率的第三方平臺,或者保險公司共建的資訊平臺,去做空間統計工作。另一方面,一些自然災害,像颱風、暴雨,這些屬於相對比較容易編制指數型的保險,如果前端産品更加簡約或者更加標準化,對於理賠的有效性可能會有更大的提高。
另外,理賠糾紛的處理問題,要有溫暖,也要有一定的約束。保險公司可以嘗試建立更加系統或者比較持續化的損失控制的數據庫,持續性對納入保險系統的或者已經在保險服務覆蓋範圍內的投保人進行長時間的觀察,對於控制不合理的理賠是比較有幫助的。
此外,風險減量其實歸根結底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合同設計當中,更注意加入一些防範道德風險,激勵保險公司進行損失控制,或者説運用保險公司所提供的風險減量或者損失控制的服務和功能的條款,這樣有助於在終端理賠方面又有效率又有溫暖,同時也是風險控制激勵。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