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結構轉型升級蘊藏著經濟增長的潛力,也蘊藏著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從中長期看,以服務型消費為重點的消費結構轉型升級趨勢並未改變。立足現實,關鍵是推動服務業市場開放,推動所有結構性政策調整,加快結構性改革進程,有效發揮14億多人的服務型消費潛力。
把握消費升級大趨勢
服務型消費是擴大消費的新引擎。伴隨居民收入增長和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我國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居民消費服務化趨勢加快發展,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動力。總體上,服務型消費升級仍是大趨勢。從服務型消費水準看,預計到2030年,我國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服務型消費水準將超過1.8萬元。從服務型消費佔比看,我們測算,到2025年,我國服務型消費佔比有望達到52%左右,2030年有望達到55%至60%,到2035年大體穩定在65%左右。
服務型消費蘊藏著巨大市場空間。一是新消費帶來新空間。以資訊消費為例,近年來,我國物聯網、雲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為進一步縮小城鄉服務型消費差距提供了基礎條件。2021年,農村地區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8%左右,與城市地區的差距不斷縮小。二是傳統消費仍有新空間。以家居為例,隨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滲透,智慧家居行業成為家居領域消費增長的主要力量。三是社會服務業拓展新空間。不同年齡段在服務消費品類上有鮮明的差異,年輕消費者對於個性化、悅己型服務更青睞,年紀大的消費群體對健康服務的偏好迅速增加,這些都將促進服務消費細分和多元化消費市場發展。
發力三大重點領域
加快服務型消費擴容提質、以服務業市場開放釋放服務型消費潛力,不僅是擴大內需的重要途徑,也將為消費結構升級和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力。今後一個時期,要在供給、需求和制度層面發力,鼓勵服務型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助力消費結構升級。
第一,著力加大重點領域服務供給。一是釋放居民健康需求。有預測表明,到2030年,我國老年人健康需求將達到數十萬億元。為適應我國居民健康需求全面快速增長的趨勢,要加快醫療健康服務市場開放,推動以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為先導,涵蓋醫療衛生、營養保健、健身休閒等的大健康産業發展。二是加大綠色消費供給。我國綠色消費還有相當大發展空間。要把釋放綠色消費潛力作為重點,持續提升食品消費綠色化水準,積極推廣有機農業發展,加大市場綠色農産品供給,不斷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需求;鼓勵綠色住房消費,積極推廣綠色、低碳建築,推進老舊小區綠色化改造;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良好態勢,提速綠色出行,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三是推動新型消費發展。一方面,鼓勵消費業態創新。支援消費領域的平臺企業運用新技術探索和打造數字消費新場景,培育更多“小而美”品牌;鼓勵發展定制消費、體驗消費、智慧消費等;推動生活服務智慧化,重點發展無接觸交易式服務。另一方面,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鼓勵“網際網路+流通”發展,促進線上交易和線下服務相結合,提供個性化、便利化服務;鼓勵商貿流通企業發展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模式,實現數字化轉型。
第二,實現服務業市場開放的重大突破。要按照“非禁即準”原則,加快服務業市場開放。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凡是法律、行政法規未明令禁止進入的服務業領域,逐步向社會資本開放,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發展服務業。要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為服務業平等發展創造良好社會環境。要以服務業市場的開放有效適應服務型消費需求升級趨勢,鼓勵滿足多元化、個性化服務需求的新業態發展。不容忽視的是,適應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加大服務有效供給,需要釋放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市場活力,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在強化監管的同時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
第三,聚焦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制度型開放促進制度變革。一是加快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變革,推動服務貿易標準與國際接軌。二是加快有利於提升服務貿易項下貨物進出口自由化便利化水準的制度變革。例如,可考慮簡化醫療健康、文化娛樂、旅遊、教育、科技研發等服務業發展所需原材料、基礎設施配套的進口通關手續,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準。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釋放服務型消費潛力,關鍵在於穩預期、提品質,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服務型消費發展注入信心和動力。
預期深刻影響著需求和供給。穩預期的關鍵是穩市場主體發展預期。從當前情況看,要穩定消費預期,關鍵是要加大結構性政策調整力度,採取有效舉措,儘快提升居民消費信心,穩市場主體預期。我國1.6億多戶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動力源、吸納就業頂梁柱。要加大穩市場主體的結構性政策力度,以穩市場主體來穩就業、保民生,進而穩消費預期。
釋放服務型消費潛力,關鍵在於提升服務型消費供給品質。一是在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領域對接國際標準。二是完善和優化居民消費的服務體系。隨著消費結構轉型升級,居民對消費服務體系的要求更高。釋放服務型消費需求,要在加大服務型消費供給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三是推進市場監管的主要對象由商品為主向服務為主轉變。適應服務業市場開放與服務型消費發展的大趨勢,既要有規範化的監管,實現公平競爭和防範風險,也要避免用“舊制度管理新經濟”,加快探索市場監管理念、模式、技術、手段的創新。建議參照國際先進經驗優化監管標準體系,開展服務型消費領域的監管體制變革,實現綜合監管部門與專業監管機構的有效配合。
釋放服務型消費潛力,還要加快服務型消費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快全國統一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在形成全國統一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與服務標準的基礎上,地方應重點圍繞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可持續利用等進一步細化標準。在重大項目方面,重點是改善中小城鎮的公共基礎設施,推動公共服務設施、環境保護設施由大城市向周邊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擴散,提升城鄉社區管理一體化水準。二是完善數字消費基礎設施。重點推動物聯網、雲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全面覆蓋核心商圈、産業園區、交通樞紐等;適應跨境電商、數字貿易和供應鏈管理等發展需要,不斷完善跨境數字基礎設施,提升跨境數字消費便利化水準;提升和完善社區便民數字消費設施,打造便民數字生活服務網點和服務圈,建設數字消費綜合體驗場所和新型數字消費服務平臺。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遲福林】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