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14日訊(記者 曾薔 見習記者 藺壯壯)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 于本月在京舉行,吸引了國內外共計133家銀行機構積極參與線上線下展覽展示活動,全面展示了銀行業通過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數字人民幣等前沿科技推動金融服務變革的最新成果。
在服貿會期間,渤海銀行公司業務部、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曹剛鋒就如何將數字化技術應用於普惠金融業務發展,破解普惠業務發展中的難題等接受了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
曹剛鋒表示:“近年來,渤海銀行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金融科技賦能普惠金融業務,加快線上線下融合,優化業務流程,創新産品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率和水準,使普惠金融業務保持高速發展。”
建立“敢貸、願貸、能貸、會貸”普惠金融機制
渤海銀行2021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普惠型小微貸款餘額548.54億元,較年初凈增183.43億元,增速50.24%;貸款戶數12.94萬戶,較年初增加了4.31萬戶,增速50.01%。普惠金融業務繼續保持了快速發展。
曹剛鋒表示,渤海銀行將普惠金融作為一項政治責任,更將其作為經營的責任、發展的目標。從整體增速增量來看,該行普惠金融業務發展較快,今年上半年已基本完成監管部門的“兩增”指標要求。
據悉,渤海銀行圍繞中央“六保”、“六穩”總體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將普惠金融業務作為自身發經營發展的目標。在曹剛鋒看來,普惠金融業務的落點在於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渤海銀行通過建立“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普惠金融機制助力中小企業經營。
具體來看,“敢貸”,是指制定了盡職免責辦法,打消了一線人員的顧慮。“願貸”,是將普惠將績效考核佔比提高10%以上並將部門關鍵指標納入對分行班子黨建考核中,通過配套其他激勵措施將工作層層落實,提升基層行銷積極性。“能貸”是建設符合普惠業務特點自主風控系統,貸前通過採用工商、稅務、司法、財務等數據建立風險模型實現批量自動審批;在貸後管理上,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強化對數據、流程、動作、軌跡、報告進行標準化、軌跡化管理,提高風控管理效率。“會貸”是根據渤海銀行此前制定的“四五”規劃和《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普惠金融業務發展計劃》進行業務佈局,明確了業務方針與産品方向,突出了差異化定位,單列了相關信貸規模,在重點區域、重點方向、重點行業支援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金融科技賦能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當前,我國普惠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國有大行依託資金成本優勢,發力普惠金融。對此,曹剛鋒表示,渤海銀行通過金融科技賦能與産品服務創新來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借助金融科技,渤海銀行充分發揮政府資訊、大數據的作用,通過金融科技手段全面匯聚不同渠道資訊,結合客戶的業務鏈、資訊鏈進行節點梳理,促進經營模式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同時按照小微企業用款“小、頻、急”的特點,優化結算、存款、票據、國際業務,實現申貸、審批、還款等服務的線上化自動化。
據曹剛鋒介紹,目前渤海銀行與27個省市稅務機構建立了直連的關係,利用稅務的數據作為主要的風險建模和風險判定的依據,然後配套如工商、司法、企業交易、水電耗費等數據,來綜合判斷給予授信額度。
在産品與服務層面,渤海銀行通過打造“1+N”圈鏈方案産品,創新業務模式、風險措施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的批量授信機制。發掘核心企業、網際網路頭部公司、商圈、市場、政府大數據平臺等資訊中樞,實現授信業務的批量化行銷。
曹剛鋒表示:“這是依託核心企業,將産業鏈與供應鏈結合所探索的新産品模式,通過這些小微業主、個體工商戶與大型的企業之間的真實的交易關係,為其提前提供資金支援”。目前,渤海銀行所打造的“國家電網供應鏈融資業務”、“伊利集團青貯貸項目”、“渤農貸”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産品已落地,並開始進行模式複製。另外,通過加大與保險公司的銀保業務合作,該行積極開展産品創新,研發推出“加成保”、“政銀保”、“車鏈保”等産品,利用保險公司為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提供增信服務。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