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5萬億支出重點保障有力 減稅降費持續實施
從國家賬本看“十四五”開局之年國計民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考慮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經濟逐步恢復,今年赤字率擬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因財政收入恢復性增長, 財政支出總規模比去年增加,重點仍是加大對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支援力度。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和預算報告,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超過25萬億元,增長1.8%。新增專項債券安排3.65萬億元,比上年減少1000億元。還將優化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稅政策,延長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優惠等部分階段性政策執行期限,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稅舉措。
在5日舉行的首場“部長通道”採訪活動上,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強調更可持續,覆蓋內容很廣,體現到今年預算安排上,有三個特點:財政政策保持基本穩定,不急轉彎;與今後年份財政政策做好銜接,留出空間;堅決做實化解財政風險隱患。
如何保持“基本穩定”?劉昆表示,今年的赤字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限額比去年有所降低,但和2019年相比,赤字總額3.57萬億元,增加0.81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限額新增3.65萬億元,增加1.5萬億元。中央本級財政支出連續兩年負增長,節省的資金用於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今年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比去年略有增加,規模超過8.3萬億元。
如何為今後年份“留出空間”?劉昆指出,近年來,我國持續實施減稅降費,稅收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持續下降,目前保持在15.2%左右,在世界各經濟體中,比值是最低的,體現了惠企利民。將持續完善政府債務管理,保持政府部門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既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援力度,又為今後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預留政策空間。
“十三五”時期我國累計減稅降費規模超過7.6萬億元。去年全年我國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6萬億元,今年在減稅降費方面有何考慮?劉昆表示,一是制度性減稅降費政策將繼續實施。近年來出臺的深化增值稅改革、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等制度性減稅降費政策,今年將繼續執行,政策疊加效應將持續釋放,企業和個人減負會越來越明顯。二是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適時退出。對2020年出臺的階段性稅費政策,在研究論證基礎上,部分適當延長執行期限,部分到期後停止執行,不搞“急剎車”。三是小微企業稅費優惠突出強化。四是堅決制止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三亂行為”。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表示,“十四五”開局之年,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積極,但側重於提質增效、更可持續,是在疫情影響遠未完全消除情況下適應擴大內需、滿足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需要。2020年赤字率安排到3.6%以上,是階段性的,今年調整為3.2%左右,也是適應和服務“十四五”開局起步的需要。在他看來,今年赤字率指標的安排,既不需要非常時期3.6%以上的水準,又要釋放積極的信號,同時為防範經濟下行風險預留政策空間。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羅志恒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總體上看,2021年的赤字、專項債仍有較大規模,財政政策仍是積極的。“即使赤字率下調,但名義GDP增速大幅反彈,赤字規模總量仍較大,達到3.57萬億元,比2020年減少1900億元,從歷史上看仍屬於較高水準。專項債規模下調至3.65萬億元,較去年下降1000億元。一方面源於前期發行的部分專項債在今年將投入項目中;另一方面專項債餘額在2020年底首次超過地方政府一般債務,考慮到專項債最終要通過專項債項目收益償還以及收益率邊際下行的特徵,下調後能與項目更好匹配,有利於實事求是地反映債務風險、提前防範風險。”他説。
羅志恒指出,提質增效主要體現在統籌財力、優化支出結構和加強管理上,保重點的同時提高投入産出比。今年將繼續優化政府與市場關係,優化支出結構,政府過“緊日子”是為了讓市場主體過“好日子”。同時,建立實施常態化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提高財政支出效率。今年將繼續壓減中央本級支出,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通過直達機制提高效率和效果。此外,更加突出績效導向,加快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切實做到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
“從預算報告的各項重點任務看,財政支出主要集中于穩定經濟、擴大內需、科技創新、保民生、保基層財政運轉、化解風險、污染防治和鄉村振興,均指向新發展格局等領域。”羅志恒指出,財政規模和支出方向的調整,反映了財政在緊平衡時更聚焦國家重大戰略的財力保障,既發揮財政逆週期調節的總量調節功能,也發揮結構性改革的作用。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