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由於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全國“兩會”打破了近三十五年來3月份召開的慣例,定於5月21日、22日召開。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經濟蒙上了陰影,我國經濟也遭受了沉重衝擊,這使今年的全國“兩會”比往年更加意義重大。
如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推進生産生活秩序全面恢復?如何拉動經濟回補又不造成“大水漫灌”?如何為市場主體減負,助其儘快恢複元氣?如何穩住就業基本盤,讓老百姓有活幹、有錢賺?如何避免因疫致貧返貧,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網財經採訪了多位專家學者,前瞻2020年全國“兩會”熱點。
中國網財經5月15日訊(記者 李春暉)按照慣例,我國每年主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都是在“兩會”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向社會公佈。但境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外部環境的極大不確定性使我國制定經濟增長目標的難度陡增。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中國網財經採訪時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主要經濟體增速普遍不理想甚至負增長的情況下,我國沒必要再拘泥于一定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增速,而是應該確保做好這四件事:脫貧攻堅、保就業、穩物價、居民增收。
客觀理性地看待GDP增速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了6.8%,為多年來罕見的負增長。
全球經濟也在疫情影響之下陷入困境。4月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了布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衰退程度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下滑,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全球經濟衰退。
趙錫軍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不僅僅是中國,今年對全球多數經濟體來説都將是經濟增長非常慢的一年。“全球經濟增速普遍不理想甚至負增長,我國也處在這個大的外部環境之中,因此我們要更加客觀和理性地看待中國經濟增長,沒有必要再拘泥于説一定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增速。”趙錫軍稱。
趙錫軍還表示,目前來看一些有利的因素正在不斷出現。首先,國內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産持續推進,社會生産生活的正常秩序正在逐漸恢復。其次,為了推動經濟社會穩定和發展,我國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拉動投資、穩定就業、推動消費等等,這些措施正逐步發揮作用,預計到下半年其作用會越來越明顯。第三,國際環境也出現積極變化,各國對防疫抗疫的重視程度大幅提升,形成了越來越多的共識。
做好脫貧攻堅、保就業、穩物價、居民增收這四件事
與其關注GDP增長目標,趙錫軍認為,今年更重要的是做好脫貧攻堅、保就業、穩物價、居民增收這四件事,預計今年“兩會”也會對上述工作作出部署。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給脫貧工作帶來新的挑戰。“越是困難的時候,對於脫貧這件事情越要重視。”趙錫軍表示,“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相對於普通老百姓,貧困戶的生活壓力會更大。所以脫貧是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趙錫軍表示,保就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業目標將是今年必須要完成的一項目標。
物價方面,趙錫軍表示,在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一些行業,生産供應可能受到抑制,導致産品價格出現上漲勢頭。但有利條件同樣存在,比如説國際油價持續低位運作,對物價上漲壓力起到了緩衝作用。
居民收入方面與就業密切相關。趙錫軍表示,一些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在復工、房租等方面面臨比較大的困難,會使從業者的收入受到一些影響。“好在今年以來政府在這方面的投入和各項補貼比往年力度要大,這樣彌補了一部分(居民收入的損失)。”趙錫軍稱。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