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社科院:央行在未來幾年逐步降准將成為常態

  • 發佈時間:2016-02-02 17:20:30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網財經2月2日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6)》發佈會今日在京舉行。

  藍皮書指出,自2015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多次普降,同時輔以定向降準的方式逐步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一是先後4次普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累計2.5個百分點,截至2015年10月24日,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分別下調至15.50%和17.50%。二是為加強金融機構支援經濟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金融支援“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正向激勵,中國人民銀行從2015年初至10月24日先後5次對符合相關條件的金融機構進行了定向降準。綜合來看,對“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標準的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以及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累計降準1.5個百分點;對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累計降準1.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累計降準6個百分點;為進一步提高企業資金的運用效率,下調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為擴大消費,下調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此外,統一下調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農村信用社水準。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0年和2011年通過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分別回收了約1.66萬億元和1.85萬億元的流動性;2012年通過兩次降準釋放了約0.84萬億元的流動性;2013年和2014年沒有全面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但2015年前三季度累計降準3次,共釋放了約2.54萬億元的流動性(不包括定向降準)。

  從絕對值看,2015年的存款準備金調整似有大舉擴張之嫌,但結合中國近年來的經濟金融背景及相關改革來看並非如此。首先,自2003年以來,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國際收支雙順差背景下,中國外匯佔款快速上升,中國人民銀行為了緩解貨幣擴張的壓力,不得不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和不斷提高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的方式來凍結流動性,進而沖銷外匯佔款對貨幣供給的影響。但在本輪危機以後,上述因素逐步弱化,外匯佔款的增速開始下降,並且波動加大。特別是在進入2015年以來,外匯佔款出現負增長,9月末外匯佔款餘額比上年同期大幅減少了2.04萬億元。為此,中國人民銀行在2015年多次、大幅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並配合其他貨幣政策工具補充因外匯佔款下降而減少的流動性。其次,大量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凍結了流動性,極大地弱化了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構成了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障礙。因此,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和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藍皮書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在未來幾年逐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成為常態。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在2015年9月15日將存款準備金考核制度由現行的時點法考核改為平均法考核,即將存款準備金考核標準由每日達標改為維持期內的平均達標。平均法考核可以為金融機構管理流動性提供緩衝機制,增強靈活性,也有利於平滑貨幣市場波動。不過,這種變化也同時對中國人民銀行的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中國人民銀行採取了審慎推進的做法,在對存款準備金實施平均法考核的同時,輔以日終透支上限的管理,即金融機構每日的存款準備金水準可以低於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但幅度不能超過1個百分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