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低端3D列印市場趨於飽和 工業級應用不足三成

  • 發佈時間:2014-11-20 07: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目前,A股市場尚沒有以3D列印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但在資本市場,3D列印全新的技術理念卻在不斷催熱相關概念股,光韻達、金運鐳射、大族鐳射、華工科技等公司被熱炒。與此同時,不少上市公司正在跑馬圈地佈局3D列印項目。記者選取了國內幾家有代表性的企業調查後發現,由於3D列印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不同企業佈局的領域各有側重,且目前均處於摸索階段。

  記者調查分析金運鐳射、光韻達兩家公司樣本發現,從2014半年報來看,金運鐳射的3D列印板塊虧損300多萬元,而光韻達則有100多萬元的經營利潤,兩家同樣從事3D列印業務的上市公司經營上的差距,給3D列印這一持續火熱的行業帶來一些“冷思考”。

  自2012年以來,3D列印概念股持續被熱炒。根據同花順統計,目前涉及3D列印概念的共有37家上市公司。

  那麼,3D列印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行業?目前國內的3D列印處於什麼水準?記者調查發現,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3D列印還停留在概念層面,尚無成熟的盈利模式,也沒有以3D列印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分應用層面來講,低端運用已經趨於飽和,工業級應用則由於成本高、技術欠缺等問題,市場佔比僅20%~30%。目前,大族鐳射、光韻達、金運鐳射等少數鐳射巨頭們正在加緊佈局3D列印領域,但未來需要多大的投入?市場前景如何?很多公司對這些問題都低調回應。

  企業扎堆低端FDM型3D列印/

  據了解,3D印表機分桌面級和工業級,前者以民用為主,後者偏向工業應用。兩種均有FDM(熔融擠出成型)、SLA(立體光固化成型)、SLS(粉末材料選擇性鐳射燒結)、SLM(金屬粉末快速成型)、LOM(疊層實體製造)等不同型號,其中FDM型的耗材主要以熱塑性材料為主,其餘的耗材品類眾多,有金屬、樹脂等。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深圳多家從事3D列印服務和銷售的企業發現,多數企業的産品集中在桌面級的FDM型3D印表機,且局限在玩具、禮品、展會及3D影像等低端市場,面向民用(教育行業)以及少部分中小企業,多數以出口為主,價格在2000元左右,雖然階段性受追捧,但因市場飽和,競爭激烈,客戶開拓難度大,甚至有企業剛進入市場不到一年便匆匆退出。

  “如果你想做3D印表機,現在不是好時候”,深圳一科技公司負責人坦言,他的公司成立於2013年,原本主營3D印表機、3D列印服務等,但因此前代理的機器廠家不再生産3D印表機,且市場開拓難度大,公司不得已在今年選擇轉型。

  對於為何退出3D列印行業,上述負責人不願意多談,只是表示,3D列印本身的技術沒有突破,品牌雜多,應用市場有限,開拓難度大,“媒體炒得再熱,老百姓也用不到”。

  深圳智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肖雲濤告訴記者,公司在2012年下半年開始研發桌面級的FDM型,並於當年9月開始銷售,不過今年5月已經主動停産,轉而開發技術難度更大,工藝更複雜的桌面級SLA型3D印表機。

  “市場上桌面級FDM型多得要命,幾乎每隔一週就會有一台新機器出來,利潤也在不斷下降。”肖雲濤表示。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葉啟東分析稱,目前國內3D列印市場扎堆桌面級FDM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FDM型使用的列印材料價格低廉且供應充足,而工業級印表機,尤其是工業級的SLS型,需要使用金屬粉末材料,不僅對技術工藝要求較高,鈦合金粉末還需要進口,價格昂貴;二是國內3D列印企業普遍缺乏創新應用意識,對3D列印的應用領域緊緊停留在列印人像等小飾品上,産業結構單一。

  肖雲濤介紹,一般FDM型3D印表機精確到0.2mm,SLA機型可精確到0.025mm,列印精度更高,而且目前已經能夠量産。

  不可否認,3D列印技術可帶來不少立竿見影的成效。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輔料研發部高級經理薛矛告訴記者“總的來説3D印表機在紡織服裝領域用得特別少”,他表示,多數企業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應用這一技術,加上目前3D印表機存在列印精度差等諸多問題,工業級的3D印表機成本又很高,很多中小企業負擔不起。

  廣東省社科院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指出,能夠在商業中量産應用的主要還是進口産品,連設備帶列印耗材都進口的結果,就使得國內的商用3D列印成本居高不下,所以3D列印沒有成為主流工業設計和製造企業的優先選擇。

  世界3D列印技術産業聯盟秘書長、中國3D列印技術産業聯盟理事長羅軍認為,目前3D列印産品用戶遠未形成氣候,市場看得見卻抓不到,企業也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3D印表機來推動産品創新。

  工業級列印成本高企/

  同桌面級3D列印一樣,工業級3D印表機也分FDM、SLA、SLS、LOM等不同型號,依據原材料和尺寸價格不等,在十幾萬到上百萬元之間,更加昂貴。

  廣州傳正科技總經理萬鈞認為,價格的高昂主要還是取決於技術。“打個比方,一台普通手機和iPhone6相比,價格相差好幾千,因為iPhone有App,技術、性能更高”。

  “工業級的價格除了來源於機器本身的一些配件,還有原材料、售後保修、研發的費用、關稅、培訓費用等”,肖雲濤向記者指出,其公司在2012年創辦之初曾開發過工業級3D印表機,但考慮到市場推廣難度,在樣機製造完成後,當年下半年就轉向研發桌面級的FDM機型。

  羅軍指出,工業級3D印表機價格高昂在於當前應用量還未打開,市場需求較小,使得單位成本高企,此外,技術的不完善也讓成本居高不下。

  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國內工業級的3D印表機市場依然被3DSystems、Stratasys、德國EOS等國外巨頭壟斷,國內絕大部分購買客戶為國企、央企等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購買者寥寥。

  德國EOS在中國的一位授權經銷商表示,目前國內生産的工業級3D印表機大部分用於軍工,企業用的以進口産品為主。

  羅軍指出,這是因為3D原創技術依然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國內企業一直在模倣,但缺乏資金投入,缺乏龍頭企業。

  不只是工業級3D印表機本身價格昂貴,後續的原材料投入成本也讓多數企業望而卻步。佛山新馬設計工業有限公司採購部經理馬小姐告訴記者,公司此前購買了3DSystems的一台價值60多萬元的工業級3D印表機,主要為列印塑膠件,但因樹脂耗材成本太高,已經放棄使用,國外材料的平均價格至少比國內材料高3倍以上,而且必須使用國外的材料才能列印出來,“機子是一次性投入,材料則是源源不斷的投入”。

  實際上,近兩年來,無論國外市場還是國內市場,多數3D列印企業的經營並不盡如人意。據OFweek鐳射行業研究中心統計,國外的3D列印企業僅有3DSystems等少數幾家能夠盈利,Stratasys、Voxeljet等多數企業2013年處於虧損,有的甚至常年虧損。國內3D列印企業經營狀況同樣不佳,以成立於1991年的武漢濱湖機電技術産業有限公司為例,它是我國成立最早的一批3D列印企業之一,其産品從1994年開始應用到商業化領域,2012年營收700多萬元,虧損卻達到300多萬元,到2013年,該公司累計銷售各類規格機器僅200多臺。

  葉啟東分析,目前3D列印市場處於導入階段,由於市場整體規模太小,部分企業銷售額太低,導致運營成本過高,其次。國內許多企業剛成立,資本投入和研發支出過高,部分企業甚至尚未研製出産品。

  當記者問道“國內在工業級3D列印方面有哪些龍頭企業”時,一位業內人士感嘆地説,目前國內還很難找出做得好的。

  但記者注意到,已有少數鐳射巨頭們轉身瞄準了工業級3D列印,以光韻達、大族鐳射為首的鐳射上市企業紛紛跑馬圈地進行佈局,但目前工業應用還欠火候,市場也尚未成熟。當記者問及工業級3D列印業務進展時,多家上市公司均選擇低調回應,甚至避而不談。

  今年春節前後,大族鐳射成立了3D列印事業部,成員達20多人,並在深交所互動平臺對投資者表示,公司計劃年底完成樣機製作,如時機成熟將推向市場。不過,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大族鐳射證券事務代表王琳卻顯得頗有顧慮,“我們做3D列印只是想證明我們有這個能力,年底有沒有樣機目前依然不好説,3D列印現在還是不要多談了,一切還是未知”。

  光韻達計劃未來在上海、深圳、北京分別建立3D列印服務中心,業務將佈局全國,設備規模將達20台以上,累計投資數億元。其中上海中心將面向汽車、航空航太、醫療、電子器件等領域,北京中心主要是汽車及航空航太,而深圳中心將面向模具及電子市場。不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光韻達證券事務代表範榮表示,目前均未建成,還在計劃中,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本來是新業務,前面還沒把基礎做好,不會盲目到處去投,如果一個行業發展前景很好,有客戶基礎和業務基礎,公司肯定會加大投入”。

  談到目前在醫療和汽車領域的3D列印進展時,范榮表示,公司通過3D列印的汽車零部件主要用於客戶研發階段。她指出,目前醫療方面才剛剛涉足,還在前期建設中,還存在不確定性,對於投入和市場目前暫無法告知。

  光韻達董秘辦一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醫療3D列印還在進行中,尚未取得收入,因涉及到醫療方面的認證和臨床試驗等,時間漫長。

  但葉啟東表示,目前光韻達只是一家提供3D列印應用的服務商,根據Ofweek行業研究中心統計,目前全球3D列印總産值中,服務業務比例僅佔9.5%。

  羅軍指出,目前桌面級3D印表機市場份額已經達到70%~80%,而工業級只佔20%~30%,工業級未來增長空間十分巨大。

  對於為何不斷加碼3D列印行業,金運鐳射董事長梁偉多次公開表示,近年來3D産業突飛猛進,各地都有大型企業涉足,整個行業很有可能在兩年內完成洗牌,如果哪家公司未能跟上步伐,可能會被甩出第一梯隊,甚至被市場淘汰出局。

  “3D列印一直是華工科技關注的方向,去年我們就參股了華科三維來做3D列印設備研發銷售,我們在行業中一直在運用鐳射增材加工技術,和3D列印在技術上有一定的切合度,只不過我們不叫3D列印,公司主要考慮的是今後産業發展,把3D列印和我們現有的鐳射增材技術做一些結合”,華工科技董秘辦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應道。該人士表示,華工科技一直擁有3D列印技術,該技術僅在冶金行業應用比較普遍,因此公司對此並沒有作過多説明,也未提及和3D列印的關係。

  數千億市場空間待挖掘/

  3D列印的市場究竟有多大?

  3D列印技術産業聯盟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3D列印市場規模約40億美元,相比2012年幾乎翻番。申銀萬國研報稱,未來3D列印在製造業中佔比將達到2%。

  羅軍預計,從最近幾年的市場發展來看,3D列印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至少可以保持40%以上的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3D列印應用出現兩極化:一是應用在3D人像、小物件等材料成本低、技術工藝粗糙的産品;一是應用在航空航太等高精度、高品質的産品。

  相比之下,國外的應用比較全面,如消費品及電子、汽車、生物醫療、航空航太、軍事、機械製造都有應用。“技術特點決定了3D列印非常適合小批量定制化的産品、複雜的産品加工,或者産品研發階段原型的製造,未來在這些領域將得到全面應用”。葉啟東指出。

  “從3D列印在工業、生物醫學、文化創意等領域潛在的市場來看,國內至少蘊藏著數千億元的市場空間”。羅軍補充道。

  據3D列印技術産業聯盟數據顯示,未來幾年,中國3D列印市場每年將至少以一倍以上的速度成長。

  國際研究顧問機構Gartner發佈的最新預測指出,2015年全球3D印表機出貨量將達21.735萬台,高於2014年的10.8151萬台,2015年到2018年期間,3D印表機出貨量每年皆呈倍增,預計到2018年將超過230萬台。

  Gartner研 究 副 總 裁PeteBasiliere表示,3D印表機市場正處於轉捩點,自30年前3D印表機發明以來,單位出貨量每年增長率都在個位數到十位數之間的低檔,但2015年起即可望大幅增加,主要推升力道包括價格逐步低廉、性能穩步提升,且在全球各地都買得到。

  而國內相關政策的出臺也讓這個新興行業備受矚目。今年9月25日,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陜西渭南市舉辦的“3D列印與生物醫療器械産業化推進會”上透露,工信部正在牽頭制訂《國家增材製造産業發展推進計劃 (2014~2016年)》(以下簡稱《推進計劃》),《推進計劃》由工信部、衛計委、國家食藥監總局和科技部等聯合製定,徵求意見稿已經完成,有望年內出臺,這將是國內首部3D列印産業規劃。

  羅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從頂層設計入手來戰略規劃、扶持和培育3D列印技術,將有利於3D列印技術在傳統産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

  葉啟東認為,目前國外3D列印企業的毛利率平均為44%,比國內鐳射企業低功率鐳射加工設備38%的毛利率還要高,而隨著3D列印的普及,國內3D列印企業的營業收入將大幅增長,同時由於出貨量增加,企業生産逐漸具有規模效應,屆時企業的管理、銷售和研發等運營費用將下降,3D列印業務能為公司貢獻穩定的業績。

  《《《

  工業級樣本

  光韻達3D列印涉足醫療業汽車應用仍在實驗期

  每經實習記者 歐陽凱 白亞靜發自深圳

  作為國內少數將眼光瞄準工業級3D列印的鐳射企業,光韻達(300227,收盤價21.67元)曾在投資者交流平臺表示,計劃在上海、深圳、北京分別建立3個3D列印服務中心,業務將佈局全國,設備規模達到20台以上,累計投資數億元。其中,上海中心將面向汽車、航空航太、醫療、電子器件等領域,北京中心將主要是汽車及航空航太,而深圳中心將面向模具及電子電子市場。

  不過,在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公司董秘辦人士表示,上述目標目前均未建成,還在計劃中,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汽車應用主要面對客戶研發

  去年9月11日,光韻達與自然人王博文合資設立上海光韻達三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3D列印技術服務、加工製造以及設計應用開發等。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為2000萬元,光韻達出資1200萬元,持有60%的股份。據悉,光韻達佈局3D列印先期主要集中在汽車和醫療領域。

  同年10月,光韻達與比利時Materialise公司簽訂《三維列印賽車項目合作框架協議》,計劃用一年時間製作一輛可駕駛的電動或太陽能賽車。隨後,雙方又與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合作將3D列印技術運用到賽車上。

  今年7月9日,三方合作的賽車成功亮相並試車。據悉,該賽車使用3D列印的部件共計300多件,佔全車機械結構件數量的30%左右。不過,光韻達對外表示,這個研發項目並不直接給公司帶來收入,只是有效拓展了3D列印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為公司未來拓展汽車及其他行業3D列印規模化業務奠定基礎。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葉啟東告訴記者,就目前來看,3D列印大批量應用於汽車製造還不現實,傳統的模具製造工業還具有明顯的優勢,在汽車領域雖然國內外有3D列印汽車的例子,但也僅是列印部分部件後進行組裝,距離列印整車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尚普分析師明霞認為,目前3D列印技術並不能列印汽車使用的所有材料,列印的成品表面品質有待提升,列印軟體與汽車設計軟體介面銜接也有問題出現。新技術固然是未來發展趨勢,但在不保證成品品質以及下游客戶需求市場的情況下,企業必然不會盲目加大投入。

  以國外3D列印技術巨頭Stratasys公司為例,該公司有為汽車企業客戶提供服務,但服務內容依然局限于車廂內部的裝飾件、小部件以及小按鍵。

  “光韻達在2014年半年報中闡述,公司3D列印賽車的研發項目已完成,開始進入醫療領域。可見,光韻達的策略偏向於從技術研發開始,取得一定成績和客戶認可後,再打入市場。”明霞指出,新技術發展初期,無論是列印産品原材料、列印技術、列印精度,還是下游客戶是否買賬,都與能否給企業盈利息息相關。

  “以‘列印’一顆直徑一釐米的金屬螺絲釘為例,大約耗時1.5小時,成本是傳統工藝的120倍左右,沒有一個汽車企業能夠承受。”葉啟東指出。

  對此,上述董秘辦人士表示,公司通過3D列印的汽車零部件主要用於客戶研發階段,“研發時會有修改,沒有最後確定下來,如果只是先做一兩件,用開模方式,模具成本高且耗時久,相比之下,用3D列印肯定可以節約時間和成本。”

  醫療應用涉及認證和臨床試驗

  除了汽車領域,光韻達也試圖將3D列印延伸至醫療領域,其3D列印醫療事業部目前正在籌建中。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光韻達經過多年的研究與臨床試驗,目前在“模型、手術導板及個性化植入物”等醫療器械産品方面,已具備了産業化發展的基礎與可能性,未來或會首先進入該領域。

  “如果光韻達在3D列印起步階段,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儘快推出産品搶佔市場,樹立行業品牌,那麼當3D列印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時,其勢必能佔據更高的市場份額,成為行業 ‘領頭羊’。”上述人士指出。

  但對於投入的具體情況,光韻達證券事務代表範榮表示暫無法告知,目前公司3D列印業務才剛剛涉足醫療方面,還在前期建設中,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董秘辦一工作人員也表示,因涉及醫療方面的認證和臨床試驗等,實現醫療3D列印的時間依然漫長。

  葉啟東介紹稱,3D列印在醫療領域最普遍的應用就是金屬骨骼等內置物,如在病人體內植入3D列印製造的鈦合金骨頭的手術,在歐洲已有超過3萬例。3D列印還廣泛應用於種植牙和矯正牙套的製造。同時,由於醫療上客戶價格承受能力通常較強,這也解決了3D列印製造成本較高的問題。

  不過,光韻達目前尚未自主研發工業級3D印表機,仍主要依賴進口德國EOS鐳射燒結設備與材料。

  光韻達董事長侯若洪曾對外表示,光韻達進入3D行業將遵循汽車、機械、醫療、航空航太,最終進入大眾消費領域的路徑,未來也將進入3D列印材料和設備研究領域。對此,范榮表示,公司目前不涉及設備,未來是否會投入研發還要看業務情況而定。

  被多機構看好

  “未來想像空間無限。”相比光韻達的謹慎,多家機構卻表示看好。申銀萬國的研報指出,考慮到公司孵化的3D列印應用將在未來幾年內持續爆發,預測兩年後光韻達的營收將達到6.12億元。而2013年光韻達營收僅1.74億元。

  不過,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已完成營業收入1.75億元,同比上升41.66%,實現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1931.68萬元,同比上升29.62%。光韻達表示,公司3D列印業務雖按計劃順利進行,但新業務大幅提升公司業績尚存在不確定性,需要時間積累。

  從光韻達的主營業務來看,包括模板及附屬産品、精密金屬零件、鐳射成型、紫外鐳射鑽孔、HDI鑽孔、LDS、3D列印以及貿易與其他。其中,3D列印在今年半年報中首次列出,營收337萬元,佔比3.09%,毛利率相比其他各項領域中處於較低水準,不足40%。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預計,明年光韻達的3D列印業務收入或將達到千萬,兩年後其營收佔比有望超過10%。明霞也預計,未來光韻達3D列印業務毛利率水準有望突破50%,有可能成為除模板及附屬産品業務外的另一重要營收業務。

  《《《

  桌面級樣本

  金運鐳射創新盈利模式 3D列印業務扭虧仍需時日

  每經實習記者 歐陽凱 白亞靜發自深圳

  將3D列印主要研發方向定位於民用桌面級的金運鐳射(300220,收盤價34.62元),今年上半年已宣佈實現3D列印桌面級機型的量産。公司董事長梁偉曾對外透露,將在兩至三年內完成3D列印生態圈的初步框架。

  公司的3D列印業務也在逐步推進中,今年三季報顯示,金運鐳射前三季的3D列印業務營收順利突破千萬。不過,金運鐳射在財報坦言,3D列印相關産業鏈生態圈處於開發和投入期,雖突破千萬,但仍未實現該板塊的整體盈利。

  3D列印業務尚在虧損中

  今年以來,3D列印概念受到資本市場熱捧,相關個股被輪番炒作。從4月底最低的9.32元/股(前複權)至10月13日最高觸及46元/股,金運鐳射股價5個半月漲幅接近4倍。

  多家機構的研報指出,金運鐳射正處於轉型期,3D列印雲平臺業務想像空間較大。宏源證券預計金運鐳射2016年營收相比2013年將翻倍,達到3.67億元。

  金運鐳射目前的主營業務包括金屬鐳射系列、裁床系列、振鏡及雕花系列、X-Y軸系列以及3D列印業務,其中3D列印業務收入僅佔整個主營收入的8.14%。今年上半年,金運鐳射營業收入為9083萬元,其中3D列印業務營收為739萬元,虧損165萬元。今年前三季,公司營業收入1.3689億元,3D列印業務營收突破千萬。

  前瞻産業資深行業分析師李佩娟對記者表示,對於處於轉型期的金運鐳射來説,虧損是正常的,尤其是前期投入較大,不過從財務數據來看,相比光韻達稍具規模優勢。

  欲建3D列印生態圈

  金運鐳射董事長梁偉此前對外透露,正在武漢總部建設“3D列印設計師俱樂部”,力圖通過營造“五星級的設計中心”,提供免費工作設計室,並將於兩至三年內完成3D列印生態圈的初步框架。梁偉對此頗有信心,“3D列印生態圈內的單個環節也許容易模倣,但一個完整的生態圈是很難複製的。”

  去年9月,金運鐳射宣佈建立“3D列印雲工廠計劃”,並出資1500萬元收購武漢3D記夢館、3D意造網的部分股權。

  資料顯示,3D意造網以線上為主,出售各種3D列印創意産品以及線上定制,該平臺已於今年6月份正式上線。記者從該平臺上看到,出售的各類創意禮品價格從上百元到幾千元不等,最高也有4250元。此外,還有入駐的設計師為客戶設計3D列印模型。

  3D記夢館則以線下體驗館為主,目前已在全國開了約40家門店,以合營和加盟為主,主要提供全彩3D列印婚紗套係、3D列印真人真像等多種體驗服務。

  該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目前生意挺好,一般門店幾月內便會有營收,集中佈局在商業密集地段,以長沙的3D列印體驗館面積最大,達到兩百多平米,“加盟費成本一般在十幾萬到上百萬之間,合營店成本最少也要幾百萬”。

  此外,該負責人還介紹,3D意造網目前已有百萬營收,不過因武漢的3D列印工廠後期投入成本大,目前仍未能實現盈利,“至少要幾個億投入,機器以及材料非常貴,基本上都要採購。”

  對於3D列印業務未來能為公司貢獻多少利潤,金運鐳射董秘辦人士則沒有透露。

  尚普諮詢分析師明霞則對記者表示,“短期扭虧為盈尚需時日,3D列印業務或將成為金運鐳射重點發展業務之一,帶來利潤不可小覷,但公司並不會降低其他業務的重視程度,短期內營收比重不會有大的浮動,但長期來看,3D列印業務或會侵佔其他業務營收比重。”

  金運鐳射的3D列印業務正逐步推進。今年10月22日,金運鐳射控股子公司武漢落地創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同中山市古鎮鎮生産力促進中心、武漢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在廣東省中山市古鎮簽署合作協議,探索3D列印技術行業應用拓展的新模式。

  此次校政企三方合作被業內視作為探索更多盈利及合作模式的證明。明霞認為,針對3D列印技術的研發,這一舉動將結合具體傳統的燈具行業,更有針對性地面向下游客戶。同時,校企政三方聯合,共同分擔風險,將有利於彌補企業之前的虧損情況。

  宏源證券的相關研報也指出,金運鐳射此次燈具領域的合作,是3D意造網試水面向行業應用的3D列印服務的開始。

3D列印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機器人 22.00 5.31%
2 光韻達 20.66 3.98%
3 蘇大維格 17.92 3.17%
4 博實股份 11.21 3.03%
5 大博醫療 38.05 2.40%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森遠股份 5.76 -3.84%
2 海源機械 16.64 -3.70%
3 蘇州恒久 12.02 -2.28%
4 紅宇新材 5.13 -1.72%
5 銀禧科技 15.63 -1.64%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