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再"失言" 美國主導反恐聯盟暴露信任危機
- 發佈時間:2014-10-08 11:3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孫業文
在美國反“伊斯蘭國”的新戰略中,奧巴馬總統強調國際聯盟特別是中東地區盟友是成功的關鍵。可正當土耳其等國開始為美國反恐軍事行動提供實質性支援的關鍵時刻,美國副總統拜登卻稱“地區盟友是最大的問題”,暗示土耳其、阿聯酋等國在該恐怖組織的崛起中負有責任。此言一齣,立即引起軒然大波,兩國對此強烈不滿,並要求拜登澄清事實並道歉,白宮也不得不出面“滅火”,強調與中東盟友合作反恐讓美國感到“自豪”。這一戲劇性事件的背後是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中的信任問題。
美國副總統拜登曾因數次不當言論給外界留下“大嘴”的印象。10月2日,拜登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就美國對外政策發表演講時“又闖了禍”,開罪了美國的中東盟友。拜登先是暗示,為支援敘利亞反對派抗擊巴沙爾政權,美國的中東盟友在不經意中幫助了“伊斯蘭國”,“他們對反抗巴沙爾的人提供了數以億計的美元和數千噸武器,除了敘利亞反對派外,援助對象有‘支援陣線’、‘基地’組織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聖戰極端分子”。談到土耳其時,拜登説,“埃爾多安總統告訴我,他是老朋友,説‘你是對的,我們讓太多人(包括外國武裝分子)通過’。現在他們試圖封鎖邊界” 。
此言一齣,埃爾多安立即予以堅決否認。半官方的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報道稱,埃爾多安表示,“拜登必須為此道歉”,否則“他對我來説將成為歷史”。報道還援引埃爾多安的話説:“我從未對(拜登)説過我們犯了錯誤……外國武裝分子從未從我國進入敘利亞。他們可能作為遊客進入我國,然後潛入敘利亞……但沒有人能説,他們帶著武器跨越邊境。”4日,阿聯酋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部長穆罕默德·安瓦爾·卡爾卡什也要求美方澄清事實。卡爾卡什稱,拜登的言論“令人驚訝”,無視阿聯酋打擊極端勢力和恐怖主義的積極努力,拜登應澄清這些容易“讓人對阿聯酋形成錯誤印象”的言論。
白宮官員曾在媒體吹風會上承認,美國建立抗擊“伊斯蘭國”廣泛聯盟的計劃仍處在初始階段,正在尋求更強有力的支援和承諾。正因為如此,奧巴馬在上月底出席第69屆聯大會議時,強烈抨擊“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地犯下的恐怖主義罪行,他馬不停蹄地在多邊和雙邊場合與相關國家就抗擊“伊斯蘭國”展開磋商,強調要建立廣泛聯盟來摧毀“伊斯蘭國”這一極端勢力,並稱讚此前與多個阿拉伯國家聯手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為“近乎史無前例”的合作。
而在這些阿拉伯國家及美國的反恐聯盟中,阿聯酋、土耳其的地位舉足輕重。阿聯酋是率先以實際行動支援美國的阿拉伯國家,9月23日美國對敘利亞境內恐怖組織的首輪空襲中,阿聯酋是派戰機參加空襲的三個阿拉伯國家之一。而土耳其與敘利亞接壤,土敘邊境被認為是“伊斯蘭國”的石油走私和外國武裝分子潛入的重要通道,但作為美國的北約盟友,土耳其此前在軍事打擊“伊斯蘭國”的問題上一直非常謹慎,沒有簽署9月11日美國與阿拉伯國家達成的打擊該恐怖組織的聯合公報,也不同意他國以土耳其為基地對“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開展空襲。但隨著土耳其遭“伊斯蘭國”綁架的49名人質的獲釋,以及大批敘利亞難民入境,土耳其的立場發生變化。10月2日,土耳其議會以298票贊成、98票反對的投票結果授權土耳其軍隊越境打擊恐怖組織,期限是1年,土耳其政府也同意外國軍隊從土耳其出發開展軍事行動。
在土耳其剛剛轉向美國之際,兩國之間就發生如此嚴重的爭執,美國當然十分擔憂。美國有線新聞網報道,在埃爾多安就此表態後的幾個小時內,拜登就發表聲明,向土耳其領導人表示了道歉。10月5日,拜登致電阿布扎比王子穆罕默德·本·扎耶德,承認不應暗示阿聯酋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存在過失。
隨後,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6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拜登是一個勇於認錯的人,仍是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核心成員。他表示,拜登與外國政要的交往長達幾十年,經驗豐富,當美國國家安全面臨挑戰之時,奧巴馬依然非常需要聽取其意見。歐內斯特還表示,中東國家非常清楚,“伊斯蘭國”不僅是美國的威脅,也是整個中東地區的威脅,打擊“伊斯蘭國”是中東國家的頭等大事,沒有任何一個中東國家會因為此事受到影響。美國與土耳其、阿聯酋以及中東國家在遏制外國武裝分子的問題上立場一致,美國願意繼續與土耳其、阿聯酋等中東盟友在打擊“伊斯蘭國”等問題上保持合作。
但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拜登所言可能是“諸多對外政策專家眼中的一個冰冷嚴峻的事實”,並引美國《政治家》雜誌的文章稱,同拜登一樣,奧巴馬和美國國務卿克裏都發表過類似言論。該雜誌6日的文章指出,8月28日,奧巴馬在一次媒體發佈會上説,“真實的情況是,一些國家不時認為支援這些極端組織為代理人以實現自身的利益不是一個壞主意。對此,美國要向整個地區傳遞的資訊是,無論是對遜尼派和什葉派,這都是一個警告,‘伊斯蘭國’這樣的組織是不可容忍的”。9月24日,克裏在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採訪時則表示:“從一開始,有的地區國家就認為,將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趕下臺是頭等大事。因此不幸的是,導致了他們對不同派別的支援。坦白地説,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每日電訊報》的報道指出,拜登與奧巴馬、克裏的不同之處只是“他點出了別人的名字”。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6日承認克裏發表過這一講話,但急忙撇清説美國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支援“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證據,強調美國是在著眼未來,中東地區的很多國家正採取更多措施來阻止外國武裝分子進入該地區,也在努力切斷“伊斯蘭國”的資金來源,“這才是美國的重點”。
《紐約時報》稱,由於達不成更廣泛共識,美國並沒有尋求安理會的軍事干預授權,而是自己直接組織同盟。當前,美國已經宣佈,有40多個國家將參加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其中已經宣佈將直接參加在敘利亞境內軍事行動的有12個國家,歐洲國家為法國、英國、 丹麥、比利時和荷蘭5國,海灣地區有5個阿拉伯國家,分別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約旦、巴林、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外加土耳其與加拿大。其他的國家,基本上是道義或後勤支援,並且與宣佈直接參戰的大多數國家一樣,為自身設立了明確的行動界線,如德國表示將主要是向伊拉克和庫爾德安全部隊提供軍事援助。
這場被稱為“又一次海灣戰爭”的行動剛剛開始,奧巴馬表示下一任甚至再下一任總統都將面臨這一任務。專家估計,美軍空襲行動每月耗資近10億美元,比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費用要高。此事件所反映的疑慮與陰影可能會一直籠罩在這場時間不定、代價高昂的行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