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貴金屬 > 其他貴金屬 > 正文

字號:  

利空氛圍不改白銀跌勢未止

  • 發佈時間:2014-10-10 00:31:4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王蓉  責任編輯:胡愛善

  國內長假休市期間,外盤白銀走勢先抑後揚,一度跌破17.0關口,因美股財報季將至,美股回調,金銀重獲反彈,但上行動能疲弱,整體來看白銀利空氛圍不改。

  金銀走跌,核心的核心在於更多的市場觀點認為美聯儲加息的時點很可能提前,而其他主要經濟體如歐元區、日本、中國等近期的表現亦不利貴金屬上行。此外,我們此前也高估了白銀商品屬性對其價格的影響,至少到目前為止,白銀的成本支撐依然脆弱;而9月之後供需面的走弱,也使得現貨對滬銀近月的拉漲預期落空。

  美聯儲9月FO M C會議已經使得更多的市場參與者,看到了在美聯儲勉強維持的“鴿派”表像之下,越來越強烈的“鷹派”傾向。而這之後,美聯儲多位官員再就加息時點問題發表觀點,凸顯分歧的白熱化。目前來看,認為儘早加息好于過晚加息的聯儲官員佔多數,並且對於美國金融穩定性的擔憂亦再度被提及。

  由此來看,我們對此前的觀點予以修正,即美聯儲在對待加息問題上的謹慎態度已經在越來越弱化,美聯儲加息的時點可能要比我們此前預期的更早到來。市場目前顯然對美國經濟保持著持續樂觀的預期,9月非農數據亦顯示就業市場向好。從長期來看,美國經濟低速增長的常態化,加之實際利率水準的抬高,將使得投資大宗商品所能夠獲得的收益補償越來越趨窄,而對利率更為敏感的金銀將因此承受更大的下行壓力。

  退一步看,假如美聯儲遲遲不加息(這似乎也符合央行在實施緊縮決策時往往滯後的傾向),會對美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最大的影響顯然在於滯脹的風險。由於美國人口結構在2010-2011年經歷拐點,長期勞動力生産率的下滑已經成為必然,經濟長期的低速增長逐漸常態化。而與此同時,伴隨就業市場的持續改善、美國居民再起加杠桿的消費意願,通脹上行也成為大概率事件。如果美聯儲不在通脹上升初期及時加息,就極有可能引起滯脹。而考慮到過去幾輪美國深陷滯脹的痛苦經驗,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中,美聯儲加息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其他主要經濟體表現亦利空白銀。首先看歐元區,該地區至今仍深陷復蘇遲緩的泥沼,不得自救。儘管9月歐洲央行議息會議明確表態將進行資産購買計劃,但作為被德國綁架的歐元區,此種貨幣刺激政策的效果恐怕有限。德國主張的是通過財政緊縮的手段令這些國家解除杠桿,而非進一步加杠桿。歐元區這種兩難的境地,使其經濟的復蘇變得遲緩,且短期缺乏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而日本的問題在於其人口老齡化之後帶來的長期低生産率,這制約了日本經濟增速的走高;通脹的溫和抬升,亦使其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傾向得以延續。近期進一步釋放流動性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日元貶值趨勢難改。最後看中國,改革優於經濟刺激的總基調已經定下,而即便中國央行降息,也很難讓貴金屬獲得持續性的支撐,反而進一步促使資本外流。

  投資需求走疲之下,白銀的商品屬性依然未到支撐銀價的時候,尤其是所謂的成本支撐,尚顯脆弱。從白銀現貨端來看,進入9月,國內白銀現貨的供需面開始走疲,這源於供應端的擴張,與旺季不旺的需求放緩。8月下旬開始,白銀原料的供應逐漸得到補充,湖南、河南等地增産較多。而9、10月白銀傳統的消費旺季也在今年遇冷,儘管有部分下游低位補貨,但整體訂單猶顯不足。此外,從滬倫白銀的比值來看,近期的持續上揚,已經使得出口銀製品如銀絲等的盈利空間不斷縮窄,退稅收益幾近消耗,導致出口需求回落。

  從成本角度來看,跌至目前價位,也很難説已經到底。如果從過去價格與成本的表現來看,也不是沒有跌破過平均完全維持成本線(2014年全球前16大白銀冶煉商的該成本大約在16 .75美元/盎司)。長假期間,倫敦銀最低跌至16.68美元/盎司,破該成本線後略有企穩休整,但難言反轉。考慮到海外礦商開採品位的上升,現金成本的支撐恐更顯強勁,但今年海外白銀冶煉商的平均現金成本線不到11美元/盎司。

  操作上看,倫敦銀在17 .0關口支撐依然脆弱,短時有所休整,18.0阻力較強,陰跌之勢未改。而滬銀同樣難止跌勢,後期可能破掉上市前低,下方空間跟隨倫敦銀,繼續打開。前期買近拋遠,即做大1412和1506的價差,目前由於現貨端供需面的走弱,套利空間已經不大。(國泰君安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