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P2P遇信任危機利率連續下挫 年底求穩為健

  • 發佈時間:2014-11-17 20:0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今年以來P2P火速發展,但跑路、詐騙平臺不斷涌現。冰火兩重天下,P2P平臺全國綜合利率連續下挫,再加上10月份這個有史以來最慘烈的倒閉潮,P2P平臺亦遭遇信任危機,年底多數投資者亦轉戰利率較低的穩健平臺。

  P2P利率連續下挫

  根據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全國P2P平臺2014年年初全國綜合利率達21.63%,此後每月連續下滑,至十月份下挫至16.46%。而中國P2P網貸指數的數據表明,2013年全國綜合平均年利率為25.06%。去年10月份的平均利率26.24%。

  相比去年,2014年P2P平均利率創下歷史新低。

  而因為10月份遭遇最慘烈跑路詐騙潮的浙江P2P平臺,利率也從今年4月最高的24.15%,10月份下挫至18.22%。

  網貸之家研究院的報告指出,目前經濟處於下行,中小企業利潤率較難覆蓋高額的融資成本,企業償債壓力加大,違約風險提升,不少平臺將面臨嚴峻的風控考驗。伴隨網貸貸款餘額的急劇上升,年底網貸行業將迎來兌付高峰

  那為何今年P2P利率連續下滑呢?

  浙江鑫合匯網貸平臺市場部總監薛剛向中新網記者表示,現在即使是運營良好的P2P平臺,利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下滑,P2P本來發展就面臨褒貶不一,前段時間跑路詐騙太多,卷走資金過大,確實嚴重影響到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行業面臨信任危機。經營良好的平臺普遍有“躺著中槍”的感覺。

  今年8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多措並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其中,P2P網貸作為有效幫助中小企業融資的新途徑被點名。不過,一直以來,P2P網貸的利率相對較高,與《意見》的核心指導意見有出入,業內當時猜測未來監管層很有可能出臺相關政策刺激P2P網貸利率下降。

  《意見》出臺後不久,百度發佈新策略,對平臺上進行搜索推廣的P2P發出整改通知:P2P綜合利息不得高於年化18%,否則給予推廣下線。確實,百度搜索的P2P平臺利率不高於18%。

  新浪財經專欄作家嵇少峰曾撰文指出,除去一些政府及銀行信用背書的平臺,絕大部分平臺吸收資金的成本不低於年化12%,借款人成本不低於年化18%(不要僅看各網站的公開利率數據,這其中一般不包括平臺的服務費、保證金成本、擔保費、管理費、評估費等)。

  這樣的資金成本,相對於傳統金融機構平均3%左右的存款利率、8%左右的貸款利率(小微企業大約在8%-15%左右),其展業壓力陡然增加。就信貸風險控制角度而言,如何設計一款信貸産品,貸款利率平均年化18%左右還要將風險成本、操作成本控制在合理範圍?這幾乎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

  薛剛也指出,雖然P2P利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到了年底,不排除一些平臺會太高利率來吸引投資者,一個是為留住資金,一個是為兌付吸金。投資者對於那些年底加息的平臺,應該多個心眼,不要被收益所迷惑。

  資金託管尚無落地 鏈條風控是關鍵

  據網際網路金融垂直門戶零壹財經監測,今年10月份全國共38家平臺出問題,超過去年11月的34家,創下自P2P平臺在中國出現以來的最高紀錄。

  其中在38家“出事”平台中,22家跑路,跑路中17家是詐騙跑路。而據銀監會今年7月披露,國內跑路P2P已有150家,平均每月都有五六家。

  嚴重的P2P倒閉、跑路及詐騙讓業界和投資者都心驚,雖説網貸平臺問題頗多,但其高利率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還不曾降低。催生的是對於P2P監管的呼聲。

  薛剛向記者表示,目前而言,P2P出問題大部分原因還是在於做資金池,對於資金的託管問題已經被提上日程。就鑫合匯而言已經和國有大行簽署了資金託管協議,但還得等銀監會的批准。

  “現在很多P2P平臺都説有資金託管,但是實際上很多平臺只是繳納了一部分保證金,你註冊資金如果是5000萬,向銀行交500萬保證金,這又有什麼用呢。最近出現的跑路潮,動輒上億卷款,幾百萬根本不能保證投資者利益。真正有效的資金託管亟需落實。”薛剛説到。

  據記者了解,目前的資金託管多為第三方支付和銀行託管,還有網關型第三方支付,後者的模式就容易形成自融,將資金匯集到自身平臺,有做資金池的嫌疑。那為何現金多數P2P資金託管從第三方支付託管轉為銀行資金託管呢?

  薛剛向記者説明,銀行資金託管就是投資者進來的所有錢和借款者所需要的資金數量,都不會進過P2P平臺之手,平臺就是一個資訊的撮合方,收取1-2個點的佣金收入,平臺不動任何資金。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進行資金的託管對於P2P平臺的增信和背書作用很強。中國老百姓對於銀行的認知和信任還是最高的。目前P2P的亂局,很需要增強其行業信用。就陸金所、開鑫貸這種模式而言,其背後銀行的作用不可忽視。

  民生銀行杭州分行徐堯東博士向中新網記者表示,目前在銀監會監管細則未出臺之前,銀行對於P2P的資金託管也是謹慎對待,因其涉及到一系列的風險控制。現階段銀行自身被傳也做P2P,但是銀監會不允許的情況下,那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P2P。

  “目前P2P最大的風險就是在於整個鏈條上資金的風控。首先是項目的風控上,P2P平臺本身的評估不健全,項目出現問題牽連至平臺的很多,還有就是平臺的自身的自融風險。銀行做資金託管是個趨勢,但是銀行也不會用其風控模式去監管P2P的項目。所以平臺自身的素質很重要。”徐堯東説到。

  對於P2P的未來還是得等銀監會的正是監管細則下來,方能看到整個行業的發展。目前魚龍混雜等局面恐怕還得持續。

  薛剛也表示,現在經營好的平臺是擁抱監管,讓行業能儘快健康發展。個人認為,首先是準入機制上,不會以牌照圈地,還是應鼓勵創新;第二,對於資金流向的監管,必須實名、公開,有強制性的監管細則;第三,對於投資者的風險教育也很重要,要去擔保、去剛性兌付。還有就是平臺自身的風險評估體系,基於數據的風控。(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