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理財 > 理財學院 > 正文

字號:  

中國全球資産配置加速 專家建議遵循黃金標準

  • 發佈時間:2016-01-11 20:5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隨著人民幣近半年來的持續貶值,以及股災系列的不斷上演,中國的中産階級開始更多地尋求資産“出海”。

  分析認為,儘管當前中國高凈值人士的海外資産配置佔比僅為5%,但隨著過去中國市場長期看好的房地産、債市等“籃子”不再堅固,以及人民幣國際化和QDII2(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項目的逐步放開,全球資産配置將成為一項新課題。

  中國投資過於集中

  來自《宜信財富2016全球資産配置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的調查顯示,中國投資者的非金融資産佔比高達近50%,高於北美投資者15個百分點;而金融資産又集中在股票、銀行理財、信託等領域,其中23%配置在銀行理財和信託——人們認知上相對高收益、低風險的固收産品。

  即使是中國的高凈值收入人群, 也只有很小一部分人配置海外資産。白皮書顯示,凈資産在600萬至3000萬元之間的投資人,只有4%擁有海外投資,;凈資産超過3000萬元的用戶, 只有10%的人擁海外投資。

  白皮書主筆人、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金融教授Randolph B. Cohen介紹稱,一個典型的美國家庭往往將資産的35%投資于低風險債權類産品,其中20%是市政債券,15%是國債;65%投資于股票,其中45%通過公募基金或者ETF投資美國股市,20%投資海外新興市場。

  資産配置,簡單來説就是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裏。宜信CEO唐寧認為,中國的市場曾經歷過幾個極其堅固的“籃子”,比如房地産和債市,使得投資者對於分散放雞蛋的籃子並沒有那麼在意。

  此外,較低的海外資産配置,也有中國長期外匯管制的結果。目前中國家庭每人每年只有5萬美元的兌換額度,個人投資者直接投資國際證券較困難。

  不過,隨著國務院會議2015年10月研究啟動QDII2境外投資試點,未來境外人民幣投資回流渠道將大大拓寬,將為中國全球資産配置提供便利。

  Randolph B. Cohen建議,資産配置應遵循“黃金標準”:1是要全球化配置,過去美國的經驗顯示,在全球進行投資的回報率,往往比局限在美國或者歐洲的某個國家的效果更好;2是投資組合應多元化,不要僅僅局限于股票或者是債券,或者股債結合起來的單一形式,而是尋找更多的投資渠道;3是配置另類投資,如私募股權、對衝基金、投資性房地産等等。

  資産組合“並不荒”

  過去一段時間被頻繁提及的“資産荒”,也被視為中國資産需求“出海”的原因之一。但在唐寧看來,所謂“資産荒”,只是過去被大家熟悉喜愛的資産越來越少,中國資産階級都是“重倉”邏輯,如過去長期被看好的房地産、城投債、信託等等,其優質資産確實越來越少。

  “但過去未被充分了解的資産完全沒有荒。”他舉例稱,面向醫療、健康的VC/PE、私募股權,以及消費升級帶來的各種投資機會等等,方興未艾。

  他表示,“資産荒”只是過去一些優質資産相對少了,但是從資産配置的角度看,仍有很多好的資産類別和産品可供投資。隨著中國的利率市場化,資金成本越來越高,未來僅通過固定收益類投資(如P2P)再去獲得百分之十幾的高收益已經不太可能,但這樣的資産類別依舊是資産組合中的重要部分。

  此外,長期投資也是提高回報率的有效方式。白皮書顯示,中國股市近10年來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2%。然而,依然有多數投資者在股市上遭受損失。原因是:十年間如果錯過了最好的十個交易日,收益只剩下6.1%;如果錯過了最好的50、60天,從50天開始收益就變成負數。“因此我們需要堅持長期化投資原則。”唐寧説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