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譚樂之
2023年1月1日,新會計準則正式執行。新會計準則下,5家A股上市險企業績波動明顯,凈利潤均同比下降,最低約一成,最高約六成。為什麼新會計準則會産生如此大的影響?
業績波動明顯
新會計準則主要分兩部分:一是2017年財政部修訂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産轉移》《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以全面對接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頒布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IFRS 9),業內稱之為“新金融工具準則”;二是2020年財政部修訂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全方位對接IASB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保險合同》(IFRS 17),業內稱之為“新保險合同準則”。
除中國平安外,A股4家上市險企2023年1月1日起同時採用新保險合同準則和新金融工具準則。按照相關要求,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等4家公司按照新保險合同準則規定追溯調整保險業務相關上年同期對比數據,按照新金融工具準則規定選擇不追溯調整投資業務相關上年同期對比數據。中國平安則率先於2018年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2023年執行新保險合同準則。
新會計準則下,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2023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23.22億元、461.81億元、856.65億元、272.57億元、87.12億元,2022年新保險合同準則重述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53.82億元、666.8億元、1110.08億元、373.81億元、215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2.06%、-30.74%、-22.83%、-27.08%、-59.48%。
會計政策的變更無疑是一大原因。如中國太保在年報中指出,歸母凈利潤減少主要由於投資收益減少。2023年總投資收益47.8億元,同比下降25.4%,主要受2023年新金融工具準則執行以及資本市場波動影響。
那麼新會計準則究竟是如何影響上市險企2023年業績的?
新會計準則三大變化
從上市險企年報來看,新會計準則對上市險企的影響主要包含金融資産重分類、預期信用損失模型(ECL模型)應用和保險合同計量方式的改變。
第一,金融資産的重新分類。保險業作為持有金融資産的“大戶”無疑會受到顯著影響。一方面,新會計準則下,金融資産從原本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産(FVTPL)、可供出售金融資産(AFS)、持有至到期投資(HTM)、貸款和應收款項類投資(L&R)“四分類”,減少為按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産(AC)、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産(FVOCI)、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産(FVTPL)“三分類”;另一方面,金融資産分類依據也由按照主觀的“持有意圖”,變為更客觀按“業務模式”、“合同現金流量特徵”(SPPI測試)進行雙重檢驗。這意味著金融資産的分類更為客觀和嚴格,一些不能通過雙重檢驗的金融資産將劃分為FVTPL,其持有資産的浮盈浮虧將計入利潤表,險企當期利潤會因受到資本市場變化而出現顯著波動,無法通過AFS這一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蓄水池”進行盈餘管理。需注意的是,金融資産的初始分類,上市險企可以行使“OCI指定權”,即將某些債券型工具認定為FVOCI,且經認定便不可更改,FVOCI類資産不計入利潤表,但其分紅可計入當期利潤。
第二,ECL模型的應用。新會計準則下,上市險企的債券型資産(AC、FVOCI),要對風險進行“預判”,預期未來可能發生信用風險,需提前對金融資産進行減值準備,並反映到資産負債表中。具體來看,ECL模型減值計提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1)若信用風險未顯著上升,則根據12個月的預期信用損失金額計提減值準備;(2)在持有期間若信用風險顯著上升但尚未出現客觀減值跡象,則根據存續期預期信用損失金額計提減值準備;(3)一旦金融資産的信用風險顯著上升並出現客觀減值跡象,同樣根據存續期預期信用損失金額計提減值準備。簡言之,ECL模型下,金融資産在早期會遭受較大損失,導致收益減少,但隨後收益會逐漸穩定上升,整體收益更為平穩。
第三,保險合同計量方式的改變。新保險合同準則下,保險合同的分類、確認、計量有顯著變化。如從合同分拆和收入確認來看,保險公司需要開展重大保險風險測試來確定被測對象能否劃分保險合同類,同時拆除混合合同中的投資部分,且僅有保險服務所代表的收入才能被確認為保險收入的確認;從合同組確認時間看,保險合同收入在合同有效期內分批逐次確認,而非一次性確認,這對原有的新單保費而言無疑是一種衝擊;從保險合同的計量看,要求計算履約現金流量的折現率應反映市場當前水準,取代過去移動平均750天國債收益率。需注意的是,即期折現率假設調整會影響履約現金流量,如果使用較低的折現率計算履約現金流量,保險合同負債會增加,從而影響上市險企利潤水準。
新會計準則的推出,主要是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一次“反思”,旨在儘早在金融機構風險積累階段提前預判,避免真正發生損失後産生災難性後果。
新準則具體影響
從上市險企年報中不難看出新會計準則的三大變化對其業績的影響。
一方面,由於金融資産的重新分類,大部分資産會從AFS轉入FVTPL,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利潤表,無法再起到“蓄水池”作用,對上市險企投資收益、利潤表造成明顯影響。
從4家A股上市險企年報不難看出這一點。比如,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2022年12月31日原準則下AFS總規模分別為5575.82億元、17381.08億元、7150.85億元、3756.54億元,分別佔比當期總資産39.35%、34.69%、34.52%、30.92%,而AFS重分類至FVTPL規模分別為2937.64億元、10807.35億元、3838.95億元、2438.51億元,佔比AFS總規模均超五成。可以説對當期利潤有顯著影響。
另一方面,在ECL模型下,債券型金融資産的減值計提對當期利潤表也存在一定影響。2023年,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債權投資減值損失分別為10.14億元、0.59億元、469.77億元、13.77億元、1.67億元,其他債權投資減值損失分別為3.14億元、11.07億元、88.18億元、39.29億元、15.74億元。
此外,在履約現金流量即期折現率假設上,各家保險公司也有所不同。2023年12月31日,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即期折現率假設分別為1.45%-4.8%、2.62%-4.6%、2.67%-4.8%、2.7%-4.7%。
為應對新會計準則對業績造成的波動,加強高股息藍籌股、強化FVOCI類資産配置無疑是策略之一,有助於上市險企平滑業績波動。比如,中國人保年報指出,2023年以盈利模式相對穩定、分紅率較高的上市公司股票作為主要投資品種,增強新會計準則下投資收益的穩定性;中國太保年報指出,充分考慮新會計準則的影響,有效運用資産會計分類,對權益類資産進行靈活主動管理,強化股息價值核心策略,取得了穩健的投資收益。
總體而言,強化資産負債管理、提升風險管理水準依然是上市險企永恒不變的主題。
(責任編輯:孟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