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安邦人壽成上海吸金新狀元 類高現價産品打擦邊球

  • 發佈時間:2014-12-24 09:52:29  來源:人民網  作者:黃蕾  責任編輯:孫朋浩

  連日來大手筆舉牌多只大藍籌,“黑馬”安邦保險留給市場不少問號:支撐其在資本市場不計成本吸籌的鉅額資金,究竟來自何處?

  之所以有此疑問,是因為在同業的固有印象裏,安邦保險的保險主業遠比資本運作緩慢。然而,記者在梳理各地保費統計數據後發現,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安邦旗下安邦人壽的吸金速度著實驚人。尤其是在兵家必爭之地上海,安邦人壽在近一年內迅速從“末位梯隊”躍至“頭把交易”。

  銀保火熱 安邦多地排名驟升

  上海,險企必爭之地。在與國壽持續多年的拉鋸戰後,平安近年來穩坐上海壽險市場“頭把交椅”,老三至老五之席位則在新華、泰康和太保之間輪流坐莊。

  半路殺出的安邦人壽,打破了這一“平靜”。記者在查閱上海保監局保費數據後發現,自今年2月開始,上海壽險市場突現異動——安邦人壽上海分公司以平均每個月新增10億元保費的速度,迅速蠶食上海壽險市場。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安邦人壽上海分公司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已達到約109億元,遠超平安和國壽在滬分公司的91億元、67億元。

  經記者粗略統計,在上海前十一月的壽險保費總盤子中,安邦人壽佔比已達18%。而去年同期(2013年1至11月)時,安邦人壽在滬分公司保費收入僅有549.26萬元。如此暴增速度,震驚業界。

  事實上,不僅僅是在上海,記者在查閱多個地方保監局統計數據後發現,在廣東、北京等一線主要城市,安邦人壽的保費排名也在一年之間驟變,從“第三梯隊”一下躍至“第一梯隊”,赫然躋身當地壽險市場前五甚至前三。

  對於安邦人壽在主業領域的“一夜壯大”,一位業內人士稱,這主要是因為他們今年開始在這些一線城市大量銷售銀保産品。頗具玩味的是,僅靠幾款産品,安邦人壽迅速拿下郵政、工行、招行等多個大銀行網點,並佔據這些銀行的保險代銷業務“大頭”。

  一位知情人士一語中的:之所以能虜獲銀行的芳心,是因為安邦人壽給銀行的手續費率高於同業;能吸引投資者購買,是因為給出的預期收益率誘人。

  打擦邊球?監管調研“類高現價産品”

  有業內人士認為,安邦人壽所售的産品,正是眼下保監會規範的“高現金價值保險産品” (以下簡稱“高現價産品”)。而根據今年2月中旬,保監會出臺的《關於規範高現金價值産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保險公司應合理控制高現價産品的保費規模。

  市場人士不免質疑:安邦人壽是否“頂風作案”?其實,不能對此簡單定性。

  根據監管部門在上述《通知》中的定義,高現價産品是指第二保單年度末保單現金價值與累計生存保險金之和超過累計所繳保費,且預期該産品60%以上的保單存續時間不滿3年的産品。

  而安邦人壽所熱賣的産品,預期存續期限超過3年,嚴格意義上來説,不能簡單將此視為“高現價産品”。知情人士透露稱,事實上不止是安邦人壽,其他一些中小壽險公司目前也在發售此類保險産品。監管部門將此類産品定性為“類高現價産品”。

  有業內人士認為,“類高現價産品”疑似打政策擦邊球,這類産品主要也是保險公司出於拉現金流的考慮,實際並不賺錢。但也有不同聲音認為,雖然支付給銀行和消費者較高的手續費率和收益率,保險公司很難在費差上取得正收益,但通過玩轉資本市場,保險公司同樣可在利差上賺到錢。

  以安邦為代表的一批保險公司,走的就是這條新路。而實現利差必然需要一定規模的資金。借助銀行渠道,能夠迅速實現他們“吸金”的目的,然後將這些資金迅速投入資本市場。通過將投資做大,將總資産做大,再反過來繼續吸引客戶資金的流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