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車險費改方案即將揭盅 附加費率引爭議

  • 發佈時間:2014-12-01 00:32:3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李超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圖片來源:資料圖)

  在車險業務虧損已成為制約財險行業發展的因素之際,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即將於近日揭盅。預計方案推出後,車險的盈利空間或進一步收窄。對於此前提出的“附加費用率按照35%標準劃線”,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維護市場整體穩定的意圖明顯,但有實力的公司還是有各種渠道展現優勢。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並沒有完全放開。

  車險費改方案即將揭盅

  進入實操階段的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正迎來“收官”節點。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涉及費率浮動系數、産品創新監管等方面的細則已進入最後調整階段。以車型定價為基礎、以費率和條款為主線的改革方案將於近日公佈。

  “牽一髮而動全身。”多位保險公司人士對於即將出臺的車險費改方案作出類似評價。某大型保險公司戰略部門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車險已佔到財險業務總量的70%左右,通過改革推進車險費率市場化,對於財險未來的發展走向將起到重要作用。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車險費改方案擬將商業車險費率分為基準純風險保費、基準附加費用、費率調整系數三個部分計算,並明確將給車險公司定價自主權,推進條款通俗化、標準化,鼓勵積極開發商業車險創新型條款。此前,在費率方面,保監會牽頭組織測算純保費,擬作為商業車險定價基礎,費率浮動系數在原來基礎上作出調整,引入車係系數、渠道系數、自主核保系數,保留並優化無賠款優待系數,附加費用率按照35%標準劃線,逐步擴大財險公司費率厘定自主權。

  有消息稱,改革初期,有關部門將按保費水準整體不變的原則,將行業基準純風險費率表轉化成按具體車型搜尋費率的形式,統一行業車型數據庫,隨後再逐步推進車型基準純風險費率表貼近各車型風險的實際水準。

  目前,車險業務虧損已成為制約財險行業發展的因素。原來,保險公司通過手續費等環節的調整來爭搶市場資源和份額,已有先發優勢的大公司和後發的中小型公司之間由此産生惡性競爭的苗頭。改革方案出臺後,將為有車險業務的公司開拓市場、規範服務提供機遇。

  兩極分化或加劇

  在車險費改的預期影響上,多位保險公司人士認為,多方面的影響將使行業格局發生明顯變化。

  某保險公司車險業務部門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方案出臺後,車險盈利空間或進一步收窄。示範條款整體上擴大了保險公司的責任範圍,可能導致賠付成本上升;從費率看,新費率方案浮動區間較大,整體保費充足性可能會下降。同時,自主定價將逐步成為車險經營與競爭的主要變數。在新定價體系下,車險産品同質化、費率統一化被打破後,行業競爭模式也需要作出變化,這給保險公司的定價能力提出挑戰。

  車險行業或出現兩極分化加劇的局面。大型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已有的資源和渠道積累,繼續推動業務和經營效益增長,而中小型保險公司則可能面臨嚴峻的發展形勢。“這就要求保險公司提升競爭層次,改變現有的低層次競爭方式,在有實力的公司依靠自主定價放大優勢的同時,車險精細化管理能力將成為各公司構築核心競爭力的焦點。”上述人士表示。

  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為,車險費改短期內對行業的衝擊可能並不明顯。繼國內汽車“零整比”報告兩次公開發佈後,更多的“零整比”數據核算正在進行中,市場上車輛全部零配件的價格之和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將成為車險費改的配合因素。

  償二代改革則是另一個影響因素。中國人壽相關人士表示,償二代框架下,車險業務風險計量回歸正常,將催化車險市場競爭:“車險業務最低資本要求低於其他險種,更低於現行的償付能力要求。同時,根據償二代對保費風險最低資本的超額累退設計,大型主體將有動力繼續保持和擴大其車險業務規模。”

  爭議附加費率劃線35%

  “以機動車為主的車險結構類型中,雨雪天氣後,尤其是冬季第一場雪後,車輛賠付率馬上明顯上升,而保費、準備金的提取都是一年中各個月份均勻分佈的,短期內事故量增加會使計量因子形成波動,在11月和12月表現尤為明顯。”前述車險業務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車險的未決賠案往往會採用預期賠付率加以處理,或用流量三角形做資訊測算,這樣會産生路徑依賴和週期性波動,同時沒有特別的辦法能將其修勻,因為它受天氣影響很大,與風險本身和市場特徵都有關係。費改方案作出進一步的明確後,這方面保險公司在計量中將更加注意。”

  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保險業內人士就“附加費用率不得低於35%”的提法存在爭議。有大型保險公司人士認為,保監會要求各家公司上報的費用率不得低於35%的費用下限,35%的費率是在原則上出於審慎考慮所約定的費用率下限,為了不使費率出現過大波動,維護市場整體穩定、防範惡性競爭的意圖明顯。但成熟的保險公司因為已有規模效應和存量客戶,運營成本將低於市場上新進保險公司,從而導致實際上的市場不公。

  有業內專家表示,35%劃線實際上“沒有意義”:“市場價格是交易選擇的結果,其中的風險是沒法分擔的。有實力的公司還是有各種渠道來展示優勢。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如果把附加費用率定得過高,可能會在輿論上不被支援。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態度審慎,但在費率上沒有完全放開。”

  上述創新業務部門人士認為,“從經營角度看,車險價格的厘定仍然非常粗放,保險公司最終賺的是大約三分之一的優質客戶的錢,來補貼服務其他客戶造成的虧損缺口。方案落地後,對不同類型的客戶細分,將會産生明顯的價格變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