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保險業投資實體經濟加碼

  • 發佈時間:2014-10-28 04:47:2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中國保監會日前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保險行業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保險業總資産達96075.79億元,較年初增長15.91%;全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5934.17億元,同比增長18.62%;産壽險保費同比增長均超過兩位數,産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5341.86億元,同比增長15.59%,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8903.23億元,同比增長17.31%。除保險保障業務之外,保險資金通過股票、基金和其他投資支援實體經濟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政策紅利逐漸釋放,實體投資日益加碼,我國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功能也大幅提升。

  業務亮點頻現

  前三季度保險業能取得如此業績,與今年中央出臺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息息相關。特別是8月13日,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保險“新國十條”),再次以頂層設計的形式對我國保險業改革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其政策紅利釋放效應已經明顯體現在前三季度的業績中。

  按照保險“新國十條”設定的目標,在2020年我國將建成保障全面、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現代保險業,2014年到2020年的行業保費收入增速目標被提升至17%左右,同時將開啟“遞延養老試點”等一系列改革,這意味著壽險業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市場空間,自然也成為前三季度保險業提速的重要動力。“預計未來遞延養老試點在全國推廣後,將為壽險行業帶來兩位數的保費增速。”海通證券非銀行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丁文韜説。

  健康險業務更是今年保險市場的亮點。今年前三季度,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260.36億元,同比增長46.97%,而去年這一數字為-87.21%。如此大的反差與保險“新國十條”要求地方政府運用市場化機制,向商業保險公司購買服務,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障水準的要求密切相關。

  “對百姓而言,政府更多購買醫療服務,意味著其醫療保障標準和水準將提高,也有益於保險機構。”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對記者表示。與此同時,保險“新國十條”還鼓勵保險公司大力開發各類醫療、疾病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等商業健康保險産品,並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這也大大刺激了保險機構投資發展健康保險的熱情。

  前三季度的另一看點是投資型保險的增長。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3152.15億元,同比增長22.13%。投資型保險作為保險産品創新的方式,近年來伴隨全民理財時代的到來而漸受市場關注,特別是網際網路保險渠道的運用,更進一步拓展了這類保險産品的市場空間。最近發佈的《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報告(2014)》顯示,理財型保險成為去年網際網路渠道保費收入的亞軍,佔比達到27.9%。可以肯定,隨著今年我國資本市場的繼續回暖,此類保險産品保費增長將進一步上升。

  政策紅利釋放

  今年保險業的最大變化是發展定位的提升。保險“新國十條”明確將保險業放進了經濟的大棋盤中,這意味著保險業保障經濟的舞臺發生了質的改變。

  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保險業賠款和給付支出為5237.72億元,同比增長16.17%,其中産險業務賠款2641.65億元,同比增長12.31%;壽險業務給付2105.16億元,同比增長17.20%;健康險業務賠款和給付397.83億元,同比增長40.76%。這些體現保險業對經濟整體保障和支援力度的數據指標,有望在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中進一步提高。

  除了保險保障業務,保險資金運用情況同樣值得關注。今年1月至9月,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為87676.57億元,較年初增長14.05%。其中保險資金運用中的“其他投資”一項尤為搶眼,達18277.48億元,同比增長62.74%。這個數據詮釋出保險業在落實保險“新國十條”關於險資要支援實體經濟方面的新進展。保險“新國十條”明確提出,要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來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包括探索資産證券化、支援科技創新和戰略新興産業、支援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目前看來這一精神正在得到實質性推進。

  此外,三季度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基金的金額達到8774.99億元,同比增長16.18%。這一方面是因為今年保監會在險資投資方面不斷創新,連續推出了多項新政策;另一方面則與三季度上證綜指漲幅超過14%不無關係。保險資金作為資本市場上標準的機構投資者,提升投資比例當屬必然;同時,保險資金屬於長線資金,增加投資也體現出大資金對資本市場的長期看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