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民生人壽連收罰單 陷償付能力漩渦

  • 發佈時間:2014-08-20 02:31:10  來源:新京報  作者:梁薇薇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圖片來源:資料圖)

  最近一段時間,民生人壽的煩心事比較多。8月11日,遭到北京保監局50萬元的行政處罰,7月28日中國保監會對其處以41萬元的處罰,今年民生人壽收到的罰單之多,被業內戲稱為“罰單王”。多項違規的背後,暴露了民生人壽在業務銷售、財務數據以及償付能力上的一些問題,而其中,最嚴重的當屬“粉飾”償付能力。

  近期被曝光的償付能力不足的保險公司,皆為民營,且均是在業內經營一段時間以上的中型保險公司。這是民營保險公司的通病嗎?

  業內人士認為,對於像民生人壽這樣,介乎于規範的大型保險公司和這兩年興起的小型黑馬公司之間的中型保險公司,面對競爭,確實有壓力。但沉下心來專心做保險,發展成為“小而優”公司也是不錯的選擇。據了解,國外保險公司最大的特點是強調專業化經營,不是越大越好。目前國內的外資險企,雖然規模較小,保費收入不多,但發展比較穩定,業務紮實。

  民生人壽罰單不斷

  8月11日,北京保監局發佈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13年3月21日至2013年4月26日,北京保監局對民生人壽北分進行了現場檢查,發現民生人壽北分某營業部銷售人員在産品演示時未提示紅利的不確定性,對投保人構成欺騙;公司承保的三張團體保單未按規定使用備案保險費率,涉及保費27.99萬元;同時因未如實記錄保險業務事項,導致公司個險和團險業務、財務相關記錄不真實。北京保監局對民生人壽北分處以罰款50萬元的行政處罰,並對涉事公司主要負責人處以5萬元罰款。

  這是民生人壽收到的多張罰單之一,違規頻繁的民生人壽已成業內戲稱的“罰單王”。據中金線上統計,民生人壽于5月份及6月份集中收到來自各地保監局的罰單多達24張,成為今年上半年收到罰單最多的壽險公司。

  7月28日,民生人壽在2012年到2013年上半年期間因提交虛假報告、財務數據造假、債券回購融入資金的使用違反監管規定、未按規定進行電話回訪、高級管理人員未取得任職資格核準即履行職務等多項違規行為,被保監會罰款41萬元,並對三位負責人罰款共計5萬元。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北京保監局對於民生人壽的處罰,以及保監會對於未按規定進行電話回訪等的處罰,基本都屬於業務承保上的問題,這説明民生人壽對銷售人員業務培訓不到位、業務管理不規範、監控不嚴格。

  民生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監管層對公司進行檢查,發現了一些問題,當時公司就已經進行了整改。但是對於下一步如何改進,風控如何加強等問題,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接到回復。

  保費收入出現下滑

  資料顯示,民生人壽成立於2003年,由全國工商聯牽頭、21家企業發起設立,註冊資本金為8.3億元,是國內第一家民營保險公司。入行11年,業界對民生人壽的評價一直不錯,經常伴以“低調”、“中規中矩”等詞語。

  儘管罰單不斷,但民生人壽的盈利能力並不差。根據北交所披露,民生人壽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95.54億元,凈利潤為1.39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51.63億元、凈利潤1.07億元。

  一位保險公司內部人士介紹,看一家保險公司經營得好不好,一看保費規模有沒有增長,二看利潤效益怎麼樣。而經營管理上存在風險主要是業務做得不好,發展慢,保費下降是表現之一。保費規模下降,即使有盈利也是不行。規模不行,效益也保不住,最後也是會下降。

  民生人壽年報顯示,其2013年獲得保險業務收入76.78億元,較2012年89.06億元的保險業務收入下降13.8%,這已是該公司連續第二年保費收入下滑。

  面臨償付能力壓力

  通過對民生人壽違規處罰的分析,上述業內人士總結,民生人壽主要存在三個問題,業務銷售問題、財務問題、償付能力問題。其中償付能力問題最為嚴重。

  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償付能力在150%以上的為正常公司。年報顯示,民生人壽2011年、2012年、2013年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52%、251%、213%。

  保監會在處罰中指出,償付能力報告存在錯誤。保監會稱,民生人壽償付能力報告認可資産計算不準確,對企業債券未區分有無擔保均按照100%確認為認可資産;將賬齡超過一年的應收保費全額確認為認可資産;將分支機構籌備組發生的工資費用計入其他應收款,並按照80%的比例確認為認可資産等,導致2012年和2013年前兩個季度虛增認可資産。

  上述保險公司內部人士表示,民企在償付能力監管面前很有壓力。因為保險盈利低,而且屬於資本消耗型,隨著規模增長,需要不斷地增資擴股。要麼就是上市融資,要麼就是股東增加注入資本。而上市門檻相對較高,且時間比較漫長,目前A股上市的保險公司只有4家。

  從股東注資來看,據報道,2011年和2012年民生人壽進行了兩次增資,目前註冊資本金已達到60億元。同時,形成現在的萬向絕對控股的股權格局。

  今年6月,曾傳出民生人壽高層正在籌謀A股首次公開發行事宜。對此,民生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並沒有上市計劃,純屬臆斷。

  但前述業內人士認為,類似於民生人壽這樣的公司肯定想上市,但是被監管部門處罰會對上市很不利,可能影響了其上市的進程。

  8月13日,保監會批復同意民生人壽募集10年期次級債,募集規模不超過30億元。

  “對於民生人壽來説,有發展的壓力,而規模不小,又沒有上市,償付能力的壓力就更大。民生人壽問題不大,就是缺錢。發次級債也是為了補充償付能力,説明資金上還是有壓力。”上述保險公司內部人士表示。

  償付能力問題是民營險企通病?

  近期陷入償付能力問題的公司,除民生人壽外,此前因償付能力不足被保監會監管的正德人壽、以及媒體曝光的信泰人壽都屬於民營保險公司,且都屬於在保險業內經營有一段時間的中型保險公司。

  民營險企容易陷入償付能力問題?這是民營險企的通病嗎?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近年來,民營險企粗放擴張以及民營險企缺乏對保險行業的經營能力,被看作是民營險企償付能力告急的主要原因。

  這背後恐怕與民企對保險行業的誤解有關。曾有學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民資都想進入保險領域,認為這個行業“無本萬利”,成立一個保險公司,千千萬萬的保費就進來了,拿著保費就可以進行種種投資運作。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對於股東來説,一直投資卻拿不到回報也很常見,但是出售股權了也能賺錢。

  一位險企高管表示,諸如民生人壽這樣的中型民營保險公司,介乎于規範的大型保險公司和這兩年興起的小型黑馬公司之間,不像大型保險公司已經上市或者股東資金雄厚,自身積累好,效益高,也不像小型黑馬公司,銷售的産品以萬能險為主,而且主要借助銀行渠道,拿到保費後往股東的主業上投資,一般是房地産,這樣的公司一般沒有什麼造假,但它實際上不是在做保險主業。

  據媒體報道,近年來,民生人壽在業務選擇上搖擺不定。政策搖擺主要表現在不同時期對銀保渠道的態度,2005年之前對銀保持積極態度,2005年撤銷銀保部門,大力發展個險及仲介渠道,保費收入明顯下滑,2007年重啟銀保業務,但遭遇2008年資本市場震蕩出現虧損,2009年再度壓縮銀保渠道。2012年以後銀保新政實施,向個銷渠道轉型。此外,這一兩年來不少險企在網際網路上做得風生水起,民生人壽也慢慢開始做。

  “像民生人壽處於‘夾心層’的保險公司,在業內時間比較長,各方面的管理規範都有,而且業務結構也比較齊全,如果沉下心來專心做保險,做好目標客戶群,像外資險企那樣發展成為‘小而優’公司也是不錯的選擇。”上述業內人士建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