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近尾聲,回顧險資的2024年,“舉牌與減持並舉”是其權益投資的一大特徵。
業內人士認為,險資舉牌與減持並舉,在看似矛盾的現象背後貫穿著“穩健的長期投資”邏輯,即作為長線資金,險資在股價處在相對低位時對上市公司進行長期投資佈局,而在股價上漲較多時兌現部分浮盈。預計明年險資仍將本著長期投資理念,適度加大對股票和基金等權益資産的配置。
舉牌與減持並舉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公開資訊梳理,截至12月23日,2024年全年共有7家險企舉牌18家上市公司,舉牌數量創近4年之最,且部分險企達到舉牌線後繼續增持上市公司股份。這些上市公司主要分佈在公用事業、工業、金融業和醫藥等行業。
對此,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A股市場有不少好公司的股票價格較低,具備較高的中長期投資價值。同時,監管部門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並通過多種措施優化投資環境,打通險資入市堵點。而險資的舉牌對象以公用事業等領域的公司為主,這些公司大多具有盈利能力、行業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且估值較低、分紅率較高等特點,與險資的投資屬性契合度較高。
另一位保險資管人士分析稱,在險資舉牌案例中,有部分險企通過集中持股拿到董事席位,並將此筆投資納入長期股權投資,並以此規避股價波動帶來的影響,這類投資最終只影響險企的總資産而不影響當期利潤。例如,瑞眾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在舉牌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後繼續增持,並在近期獲得一個董事會席位。
在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看來,隨著保險資金的規模不斷擴大,險企尋求更高收益的投資需求日益增強;同時,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普遍改善,投資價值凸顯。這兩方面因素促進了險資舉牌。
在掀起舉牌潮的同時,部分險資也減持了一些上市公司股份。記者梳理髮現,截至12月23日,年內險資減持(含已減持、正在減持及已公告待實施)共涉及13家上市公司。
楊德龍表示,險資舉牌與減持看似矛盾,實際上都體現了險資的投資邏輯,那就是在市場相對低迷、股票性價比較高時加大配置力度,選擇逆市佈局。而在股價估值較高時進行一定減持,從而實現投資組合結構的優化。
楊帆也認為,險資舉牌是為了獲取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和戰略佈局;減持則是對市場動態的靈活應對,優化投資組合,控制風險,實現資産配置的動態平衡,整體來看,險資權益投資兼具“長線投資+把握階段性機會”的特點,因此,兩種現象並存並不矛盾。
適度增配權益資産
面對長期利率持續走低之勢,保險業在負債端採取了降低産品預定利率、調整産品結構等舉措。在投資端,業內人士認為,債券尤其是長期債券仍將是險資配置的“壓艙石”,但增配權益資産也是必選項。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數據,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人身險公司權益類資産(股票+證券投資基金+長期股權投資)投資配置餘額為6.04萬億元,佔比為20.89%,佔比連續兩個季度提升。
從大類資産配置及其對險企利潤的影響來看,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權益投資是“關鍵少數”。太平洋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從權益資産和固收資産的風險收益比,以及從當前的估值水準來看,權益市場已具有長期配置價值。未來,隨著低利率延續,權益市場對於增厚保險資金收益的作用將更加重要。同時,由於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可能需要適當加大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産)的配置比例。
中國人壽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權益投資方面,一是把權益倉位保持在合理水準;二是做好多樣化、策略化投資;三是把握好高股息股票配置的節奏,關注波段性和結構性機會。
從今年三季度上市險企的凈利潤變化也可以看出,權益投資對險企當期利潤的影響正在加大。前三季度,A股五大上市險企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3190.26億元,同比增長78.29%。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表示,在新會計準則下,權益市場的波動對險企當期利潤的影響加劇,這是當前險資加大入市力度的制約因素。為此,建議細化《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提出的舉措,如允許保險資金等機構投資者依法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與上市公司定增,進一步優化相關政策,同時,進一步優化完善保險資金投資的長週期考核機制。
在楊帆看來,未來險資在權益投資上的比重有望進一步增加,尤其是在政策支援和市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投資中,險資將繼續關注具有長期增長潛力和穩定分紅能力的行業和公司;同時,險資還會更加注重投資組合的多樣化和風險管理。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