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是實現“藏糧于海”、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踐行大食物觀的重要路徑。依託現代化智慧化的養殖裝備和技術,漁業養殖正加快從近海走向深遠海的步伐。在此過程中,經濟效益不斷提升,風險同樣有增無減。為此,保險行業正努力創新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保險,為海洋牧場提供多層次綜合風險保障,助力海水養殖産業現代化發展和海洋強國建設。
風浪越大魚越貴
在距離廣東省湛江市覃鬥鎮流沙碼頭10海裏的深遠海養殖漁場,雨點密集敲打著海面,工作人員頭戴斗笠,正冒雨打撈網箱內養殖的金鯧魚。前些日子,這裡剛受到颱風“摩羯”的衝擊,不少金鯧魚翻了白肚。
神秘又富庶的海洋,讓耕海牧漁的人們既懷希望又存敬畏。“我們這個行業是靠天吃飯的,高風險、高投入。這樣一個周長90米的重力式網箱,可投放10萬尾魚苗,成本達到幾十萬元至上百萬元。”3年前,返鄉創業的梁欣穎成立了海邊姑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她告訴記者,這些漂浮在海面的圓形重力式網箱還有個生動浪漫的別稱,叫作“海上甜甜圈”。
今年第11號颱風“摩羯”來勢兇猛,在一天內實現“三連跳”,從強熱帶風暴加強至超強颱風級,讓梁欣穎捏了一把汗:“我回來創業養殖後,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強的颱風。”讓她感到十分幸運的是,公司從去年開始投保了中國人保財險的氣象指數保險,從而挽回不少損失。“一個網箱的保額是100萬元,保費是10萬元,其中政府補貼6萬元,我們自己只需要交4萬元。”颱風登陸後不久,梁欣穎就收到了保險公司打來的400多萬元預賠款,讓她能夠踏實、迅速地恢復生産。
“保單約定,當測得平均風速達10級,就觸發保險責任,公司立即啟動海洋牧場緊急預賠綠色通道,及時支付賠款。”人保財險湛江市分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9月18日,湛江海洋牧場累計接報案15件。其中,在颱風第一次登陸後4個小時內,即預賠付“摩羯”颱風首筆現代化海洋牧場保險款項360萬元。
“風浪越大,魚越貴。”這句出現在電視劇《狂飆》中的經典臺詞,也揭示了漁業的兩大風險。前半句的“風浪”反映的便是自然災害風險,“魚貴”則指向價格波動風險。人保財險湛江市分公司重客部負責人江婷表示:“海洋牧場養殖水産品市場供求關係變化大,水産品的價格波動也較大,價格形成機制還不夠完善。同時,深遠海養殖品種的選擇和消費市場的開拓也是一個技術難題。”
此外,海洋牧場建設還面臨投入大、成本高、見效慢的難題。當前,廣東省建設海洋牧場的重力式深水網箱平均造價約60萬元/個,桁架式大型網箱的平均造價更是高達2000萬元/座,養殖設備的成本回收期長。一旦發生風險,輕則減收減産,重則全軍覆沒,損失不可估量。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現代海洋牧場,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鼓勵發展漁業保險”。如何更好護航深遠海養殖,為海洋牧場提供多層次的綜合風險保障,已成為保險行業的重要使命。
探索風險減量
養殖戶投保後,風險就被轉嫁給了保險公司。然而,面對這片變幻莫測的海洋,就連專業經營風險的保險公司也感受到了艱難。江婷坦言:“我們在陸地上非常得心應手,但海洋板塊是財險的一個短板。”去年,人保財險廣東分公司承保的政策性海水網箱水産養殖風災指數保險,賠付率超過了120%,並且也不考慮在短期內實現這一險種的承保盈利。
雖然颱風的發生無法避免,但保險公司正努力通過科技賦能,探索降低風險及損失的方法。在湛江灣實驗室漁業指揮中心的監測大屏前,記者看到了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養殖平臺在水下的實時畫面。淺藍透亮的海水中,每一隻遊過的金鯧魚,都被攝像頭進行了識別和框定,畫面兩側是溫度、氣壓、雨量等監測數據,魚群的細節狀態一覽無余。“由於光的折射,攝像頭傳回的實時畫面發綠髮暗,魚群及海水的細節展示不出來。我們通過佈置智慧化演算法,達到了圖像實時增強的效果。”湛江灣實驗室智慧漁業研究中心實習研究員楊靚説。
為推進“保險+風險減量服務+科技”新模式,人保財險湛江市分公司引入GIS地理資訊系統、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手段,建立海洋牧場保險全流程風險減量服務體系,大大提升了防災減損的效率和效果。
在風險監測預警方面,建立漁場雲養殖平臺,實時監測海洋牧場水質、水溫等養殖環境情況及魚情,實現遠端監控、智慧飼養、預警提醒、線上理賠等功能,在不斷提升現代化智慧養殖水準的同時,降低保險業務賠付風險。今年6月,受暴雨和極端天氣影響,湛江地區部分養殖企業的漁網附著了大量的水生生物及其排泄物、殘餐及海藻等生物。經過數據採集及評估,人保財險湛江市分公司投入50萬元為養殖企業(戶)更換養殖漁網,降低魚類疾病以及因漁網損壞而逃逸風險,減損金額達140余萬元。
在標的精準管理方面,升級廣東人保財險“粵農保”科技平臺數據庫,增加廣東省近海海域地圖,將全省水域數據進行空間化、數字化、系統化管理,為實現海水養殖保險承保標的空間位置資訊的精準管理和風險評估奠定基礎。目前,已在雷州流沙港佈置海洋牧場異常移動自動監測設備,通過衛星定位技術,為每個海水網箱養殖場設定精準的地理位置,對網箱位置移動等風險進行預警,為漁民海上作業、臨時休息和海洋牧場保險服務提供保障和支援。
在氣象預報服務方面,加強與氣象和海洋災害預報等部門的合作,強化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構建“氣象+保險”的防災減損新模式,通過提供人力物力協助企業搶收等前置行動,從“災後補償”向“災前預防”轉變。
針對海水養殖品種豐富、養殖模式差異大等特點,保險公司還加強了與專業科研院所的合作互動,強化現代化海洋牧場風險研究和風險評估工作,持續夯實海洋牧場保險高品質發展基礎。人保財險廣東分公司聯合瑞士再保險公司成立“大灣區農業保險創新實驗室”,聯合廣東海洋大學成立“大灣區農業保險研究中心”,研發與廣東海洋風險特徵和現代化海洋牧場主要災因相契合的災害損失模型,為海洋巨災等保險産品開發夯實數據基礎。
“風險減量對我們保險公司來説,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降低賠付率。同時,我們也並不想只做一個支付賠款的角色,而是想更多地參與到實體經濟建設中,和企業一起儘量規避風險發生,或者最大限度降低損失。”江婷表示。從過往經驗看,保險一般在賠付環節才會出現;但經過多年發展,保險逐步從後端走向前端,風險減量已是保險業近年來的轉型趨勢。
今年4月份,湛江灣實驗室自主研發設計的深遠海養殖平臺“恒燚一號”在湛江投入使用,並在幾個月後成功經受住了超強颱風“摩羯”的考驗。“保險公司有很多一線的運營數據,包括網箱的損傷、賠付及事故原因分析,其實這些數據對我們智慧海洋裝備研究來説都非常有用,希望後續能夠有這方面的合作。”擔任“恒燚一號”總設計師的王宏建議,保險公司把相關數據反饋給研究機構進行改進,共同提升智慧海洋裝備抵禦風險的能力。
豐富産品供給
不同於普通的農業保險,長期以來,我國的漁業保險尤其是海洋捕撈領域,以互助保險經營模式為主,保險公司並非主要經營主體。然而,水産養殖保險的專業性和巨災風險特性,迫切要求保險機構發揮在産品開發、風險管理方面所具有的明顯優勢,不斷加強保險産品創新力度。
目前,人保財險廣東分公司已累計開發水産養殖保險産品46個,産品類型覆蓋淡水、鹹淡水、海水、深海網箱等多種養殖模式,包括傳統水産品養殖保險、氣象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魚飼料期貨價格保險、海洋碳匯保險、海洋裝備財産保險等多元化産品類型。今年以來,人保財險湛江市分公司累計提供海水養殖風險保障5.24億元,包括為2個大型養殖平臺、456個重力式網箱提供養殖和裝備財産風險保障,為生蠔養殖提供産量價值和碳匯價值保險保障,為“恒燚一號”深海養殖平臺提供研發責任風險保障。
“近期,我們對湛江市內海洋牧場養殖農戶及企業的基本情況和實際需求進行調研,發現雷州市海洋牧場偷盜行為多發,養殖農戶及企業對海洋牧場防盜保險有比較強烈的需求。”江婷表示,結合調研結果,公司擬開發海洋牧場養殖防盜保險,目前正與當地農業部門協商。
近年來,漁業保險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但仍存在諸多難題。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漁業的高風險性和高成本性決定了漁業保險費率普遍較高。從經營主體看,漁業保險的可持續經營需要制定較高的費率,否則難以為繼;從參保漁民看,漁業生産投入已經很高,參加保險負擔較重。專家認為,財政補貼尤其是中央財政補貼是漁業保險發展破題的關鍵,建議研究將漁業保險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範疇。
(責任編輯:孟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