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總局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按可比口徑,今年前6個月,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6291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五家上市險企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1214.31億元,同比增長2.1%。從保費規模來看,中國人壽穩居第一,實現保費收入4896億元;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3007.84億元、1531.59億元、988.32億元、790.56億元。從保費增速來看,平安人壽領跑,上半年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1%;中國人壽、人保壽險分別為4.1%、0.3%;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均出現負增長,分別同比下降1.2%、8.4%。
保費增速出現分化
國泰君安證券發佈的研報預測,太保壽險、新華保險總保費出現負增長為削減躉交業務,主動優化業務結構所致。
對於保費收入情況,新華保險表示,保費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銀保渠道躉交保費收入下降,也多次強調了個險渠道業務規模和價值同步提升,保費結構優化。總體而言,上半年,新華保險整體經營穩中有進,業務結構加快轉型,價值實現較快增長,高品質發展成效初步顯現。
據《金融時報》記者梳理,儘管新華保險上半年保費收入仍然為負增長,但情況逐月好轉。在經歷了5個月的負增長後,6月保費收入已經實現正增長,當月保費收入202.62億元,同比增長3.2%。
從各月保費收入情況來看,太保壽險只有1月保費收入同比下降了14.7%,此後5個月均實現了正增長,增速分別為7.4%、4.7%、12.3%、7.4%、2.3%。太保壽險此前多次公開表示,由於轉型初見成效,已經慢慢走出了對“開門紅”的依賴,持續專注常態化經營、常態化銷售、常態化招募,打造每月穩定出單、穩定銷售的模式。太保壽險1月保費收入449.27億元,在上半年保費中佔比為29.3%,這一數據在五家上市險企中最低。
上半年,五家上市險企中,只有中國人壽各月保費收入均實現了正增長,增速分別為2.2%、5.3%、4.4%、11.6%、7.7%、3.2%。在去年高平臺基礎上,中國人壽開局跑出加速度,二季度持續加速,上半年實現總保費4896億元,同比增長4.1%,保費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與其他上市險企上半年各月保費收入較為平穩相比,人保壽險起伏較大。上半年保費增速最低的1月為-18.5%,最高的6月達30.1%,最終實現保費收入790.56億元,同比增長0.3%。
新業務價值增長較快
儘管上市險企未公佈詳細數據,但多家券商研報預測,受2023年上半年基數較高、嚴格執行“報行合一”以及保險公司淡化“開門紅”因素的影響,上市險企新單保費收入面臨一定壓力。東北證券研報顯示,太保壽險、人保壽險、平安人壽上半年新單保費收入分別同比下降14.9%、15.4%、5.2%。
不過,在新業務價值率優化的帶動下,上市險企新業務價值普遍實現較快增長。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欣琦認為,在産品定價利率切換、銀保渠道“報行合一”以及保險公司優化産品結構三大因素影響下,上市險企二季度新業務價值率同比明顯改善。二季度,部分公司産品結構更加均衡,加大力度推動保障型産品的銷售。
比如,中國人壽推出“康寧相伴”重疾險,中國平安推出“守護百分百(2024)”“如意全能保險”兩全保險,中國太保推出“愛無憂2024”重疾險,新華保險推出“健康惠享”“多倍領航”重疾險。
“上市險企新業務價值率改善,將有效對衝新單下滑對新業務價值的負面影響。”劉欣琦説。
上市險企近期的公開消息也印證了這一點。對於上半年的經營情況,中國人壽日前召開的上半年工作會議總結道,發展品質明顯提升。上半年,該公司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持續優化形態多元、期限多元、成本多元的産品和業務結構。
新華保險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該公司行銷渠道考核價值、10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費、首年期交保費三項核心業務指標均實現同比正增長。從分公司的情況看,近九成分公司考核價值實現同比正增長,超七成分公司10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費實現同比正增長。
下半年聚焦保障型産品
7月25日,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再次對各期限存款利率進行了下調。
數據顯示,活期存款年利率從0.20%下調5個基點至0.15%;定期存款整存整取3個月、半年期、1年期利率均下調10個基點,調整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的各期限存款利率分別為1.05%、1.25%、1.35%,郵儲銀行的各期限存款利率分別為1.05%、1.26%、1.38%;定期存款整存整取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均下調20個基點,調整後的利率分別為1.45%、1.75%、1.80%。
“這是六大行繼2023年12月後再度集體下調存款利率,預計後續其他銀行也會跟進調降。”國泰君安證券研報預計,在此背景下,保險儲蓄類産品收益水準仍然具有市場競爭力,將成為後續客戶資産配置的重要選擇。
不過,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為防範利差損風險,下調保險産品預定利率已成為人身險公司的共識,在監管部門的引導下,已經取得積極成效。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近日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將進一步健全保險産品定價機制,指導保險機構調整産品結構,有效防範利差損風險。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接下來,監管部門將繼續引導保險公司調降産品預定利率,主動進行産品切換。
隨著産品預定利率繼續下調,對於關注收益的消費者,保險産品是否還具有吸引力,尚待市場檢驗。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上市險企上半年保費收入普遍達成情況較好,下半年開始,部分公司主動優化産品結構,引導代理人聚焦保障型産品銷售。
《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7月以來,針對客戶在重大疾病、長期護理等健康保障需求,多家上市險企推出更多的産品。比如,中國人壽推出心無憂兩全保險及附加特定疾病保險、中國太保推出愛甲無憂亞健康慢病人群專屬防癌保險。
另外,部分上市險企順應個險渠道“報行合一”的監管思路,主動調降部分傳統儲蓄險的佣金率,引導代理人聚焦保障型産品銷售,全面壓降成本。
(責任編輯:孟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