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0家非上市財險公司實現盈利 前3家凈利總和逾37億元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中小財險公司在公司戰略上要切入細分賽道,加強産品創新,打造品牌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
近日,隨著非上市財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陸續披露,備受保險業關注的財險公司盈利情況隨之出爐。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7日,有75家非上市財險公司披露2023年相關數據。其中,有50家公司盈利,合計盈利90.6億元;25家公司虧損,合計虧損43.8億元。
整體來看,非上市財險公司盈利能力依然呈現較強的馬太效應,頭部公司盈利佔比高,這説明中小財險公司盈利能力依然堪憂。盈利最高的前三家公司凈利潤合計為37.12億元。
對這一現狀,多位受訪專家認為,中小財險公司在公司戰略上要切入細分賽道,加強産品創新,打造品牌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
超六成財險公司盈利
行業馬太效應明顯
2023年,與壽險公司大面積虧損(納入統計的60家非上市險企中,僅有25家盈利)不同的是,財險公司中盈利的佔多數。2023年,納入統計的75家非上市財險公司中,有50家盈利,數量佔比為66.7%。
其中,凈利潤暫排在首位的為國壽財險,去年凈利潤為13.86億元;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為鼎和財險、英大財險,分別實現凈利潤12.24億元、11.02億元。這三家險企凈利潤合計為37.12億元。
從股東背景來看,除國壽財險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實際控制外,鼎和財險、英大財險均背靠“電網係”股東。鼎和財險的最大股東為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為13%,此外廣東電網、廣西電網、雲南電網、貴州電網、海南電網持股比例均為9.1%。英大財險的最大股東為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0%。這兩家財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也相對較低,鼎和財險的綜合成本率為83.77%,英大財險的綜合成本率為91.37%。
整體來看,頭部財險公司整體盈利能力較強,行業馬太效應特徵較為明顯。除上述三家險企凈利潤佔比較高之外,凈利潤排名前十的財險公司凈利潤合計為65.08億元,佔所有盈利非上市財險公司凈利潤的71.8%。
就行業盈利能力分化的原因,前不久發佈的《中國保險業風險評估報告2023》提出:“近年來,車險行業整體性承保盈利,主要受外部因素影響,但保費集中度持續提升,中小公司市場份額縮小,利潤持續集中于頭部公司,多數中小公司經營虧損。”
東北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鄭君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相較于老牌保險公司,中小險企或新成立的保險公司很難在一些重點業務如人身險、車險上面打出競爭優勢。在激烈的競爭下,中小險企可以選擇細化切入賽道,如針對某一特定領域,加大創新力度,打造屬於自身的獨特品牌優勢,後續再進軍傳統業務和同質化嚴重的業務。
48家財險公司
綜合成本率超100%
通常而言,財險公司的利潤來源於承保盈利和投資盈利。在承保端,綜合成本率是最關鍵的指標之一。綜合成本率包括綜合賠付率和綜合費用率,綜合成本率越低説明財險公司盈利能力越強。當綜合成本率為100%時,即代表收支相等,無承保盈利,亦無承保虧損。
整體看,已披露綜合成本率的74家財險公司中,有48家財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超過了100%,也就是説,這48家財險公司2023年承保端出現了虧損,最終實現盈利則需要投資端反哺承保端。
去年財險行業大面積承保虧損,或與行業綜合賠付率有所抬升有關。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數據,2023年,財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6.73%,賠付支出增長17.8%。這意味著,賠付支出增速已較行業保費收入增速有超10個百分點的差別。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係原副主任、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賠付支出增速高於原保費收入增速將會給保險公司帶來現金流壓力,制約保險公司的資産業務,最終影響保險公司的當期利潤。
李文中進一步表示,對於賠付支出大幅增長的保險公司來説,首先,要做好流動性風險評估與測試,適度提高資産的流動性以保障流動性安全;其次,要加強理賠管理,在應賠盡賠的基礎上防範和打擊保險欺詐;最後,要努力做好保險銷售,增加保費來源。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