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保險公司去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陸續出爐,備受保險公司和廣大投保人關注的險企2023年業績也陸續出爐。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日,已有60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披露最新償付能力報告。其中,有25家人身險公司2023年實現盈利,合計184.76億元;35家人身險公司出現虧損,合計327.13億元。
多位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人身險公司整體凈利潤下降,核心原因是投資端承壓。因此,人身險公司短期內需降本增效,優化投資策略,以應對市場波動的挑戰;長期來看,要轉變經營策略,採取更高效的經營模式以穿越週期,通過可持續發展實現業績持續增長。
泰康人壽凈利潤居首
在上述60家險企中,2023年凈利潤排名前三的險企分別為泰康人壽、中意人壽、民生人壽,凈利潤分別為137.43億元、12.46億元、4.60億元。虧損額排名前三的險企分別為中郵人壽、建信人壽、渤海人壽。其中,中郵人壽虧損達114.68億元。
對此,中郵人壽對《證券日報》記者解釋稱,虧損主要是受準備金折現率和投資收益不及預期的影響。2023年,因準備金折現率調整,直接減少了中郵人壽利潤112.1億元;同時,受資本市場不及預期等多因素影響,公司在持續優化資産配置過程中,投資收益出現了較大的凈值波動,階段性低於預期目標,需要進一步平衡短期波動和長期佈局。
原平安集團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懂保匯創始人兼CEO陸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3年,對保險公司利潤影響較大的主要因素為投資端收益下降。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於持續兩年的投資收益下降以及利率整體下行趨勢,相應引起準備金評估的長期利率調整,這增加了負債端的準備金計提,因此2023年壽險行業利潤出現大幅下滑。
2024年壽險業盈利承壓
受益於2023年3.5%預定利率的産品停售而引發的銷售高峰及保險産品所具備的“長期鎖定利率”相對優勢,人身險行業2023年整體保費收入有所增加。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數據,2023年人身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約3.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25%。但保險業投資端壓力仍存。
陸敏表示,2024年,險企要採取降本增效的手段。在成本方面,隨著人身險行業的外勤人力數量下降,其他配套成本也需逐步降低,例如內勤人力成本、職場開支等;在增效方面,要加大、加快業務增長,以抵消投資端的低迷。
陸敏進一步表示,長期來看,人身險公司的發展要穿越週期,實現凈利潤的持續增長,依靠過去的套路很難,唯有業務轉型才有可能。數字化轉型,才能幫助險企以更高效的模式來發展業務、實現持續增長。
周瑾也表示,壽險公司一方面要降本增效,通過費用和人工成本壓降以減少業績壓力,另一方面要積極調整業務模式和投資組合結構,産品端要下調預定利率,增加分紅險、萬能險等非剛性成本的産品佔比,並適時下調結算利率,投資端要拉長投資久期,併發揮長期資金優勢來增配估值低點的權益資産。
“展望2024年,新的發展動能還沒有完全建立,摒棄靠費用和剛性成本驅動的舊模式還沒法一蹴而就,壽險行業的盈利壓力仍然不小。”周瑾説。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