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金銀公司一哄而上狂攬客戶 25-33倍高杠桿炒原油

  • 發佈時間:2014-10-10 06:33:39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井楠  責任編輯:胡愛善

  25~33倍放大功能

  投資風險超過期貨與貴金屬T+D

  “最近您還炒賣黃金白銀嗎?”——類似電話推銷詞,目前在廣州等大城市中似乎已經OUT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刺激的現貨原油衍生品業務,比如所謂的“25倍放大功能,教您如何炒賣原油”。由於黃金市場遭遇“熊市”、競爭白熱化發展,國內數量眾多的貴金屬投資公司轉謀他路脫困,處在“油氣改革”風口浪尖上的原油市場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幾十家以“炒原油”為主營業務的油品投資公司已在廣東省內應運而生。

  對於廣大投資者或貴金屬公司來説,原油市場相對陌生,風險不可低估,業內人士提醒大家先行觀望。

  記者從廣東市場了解到:貴金屬企業轉投“原油懷抱”,並非個體現象,而是二季度以來的一個大趨勢,多傢具有規模、經驗優勢的規範型貴金屬企業司成為新潮流的帶頭羊,而諸多“山寨”黃金公司則緊隨其後。

  珠三角今年新增原油投資業務的貴金屬企業超30家

  貴金屬市場的不景氣現狀,也是導致很多企業轉投原油市場懷抱的主要原因。從廣東省黃金協會的初步統計數據來看:僅珠三角地區,2014年增設原油投資業務的貴金屬企業就超過了30家。

  廣東國礦經營有限公司是全省內貴金屬T+D交易量排名前五位的企業,已在原油市場上摸索了1年時間,新注資成立了單做原油業務的企業。與之類似的企業還有深圳前海華川石油有限公司等企業,均是由原來的貴金屬投資公司募資拓展而來;絕大多數企業並沒有因為原油業務而放棄貴金屬投資業務。

  廣東國礦經營的董事長肖繼忠説:“目前我們平臺的原油衍生品業務,月交易量已經接近10萬噸;現貨實物業務,月交易額在50~100噸之間;客戶數量超過了1000名,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雖然這與貴金屬業務高達幾萬人的客戶群無法相比,但由於原油市場前景看好、開放在即,原油市場可能比貴金屬的發展方向更明朗。”

  與該企業相比,多數企業的經營仍在摸索階段,客戶數量不超過500名,交易量相對有限,目前還很難肯定原油業務的投資是否成功。目前的廣東原油投資公司是北京石油交易所與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兩個平臺的會員,兩個平臺與上海黃金交易所類似,主業是現貨交易,而與各大期貨交易所有所區別。

  “炒原油”門檻低但缺監管風險大

  雖然“炒原油”是新鮮實物,但記者採訪了若干廣州市場的投資者,均認為難度不大、門檻不高。五羊新城某公司的客戶李先生介紹説:“3~5萬元就可以開戶入會,屬於現貨性質的産品。而操作手法上,這和期貨、貴金屬T+D差不多,手續費也是萬分之八(與T+D相同);就是理論上風險大一些,最多能放大33倍,也有公司最多放大25倍,而期貨、T+D,最多不超過10倍。”

  不過,李先生通過3個月的操作發現:實際的風險並沒有白銀T+D那麼大,因為原油價格的變動率較低,單日波動很難超過1%(多數在0.5%以下),換算過來,單日損失也很難超過30%。

  而與李先生原來熟悉的貴金屬業務相比,原油投資的基本面也是國際市場,需要研究美聯儲政策、國際地緣政治、美元走勢。

  記者調查發現,中國內地市場,“山寨”貴金屬公司的數量若干倍于正規經營公司,目前這些“山寨”公司一窩蜂跟進炒賣原油,或將引發市場亂象,複製貴金屬T+D市場的種種醜聞:惡意欺詐、篡改系統、卷款逃逸,乃至投資者投訴無門。

  風險提示

  雖然喝了“炒原油”頭啖湯的企業與投資者均自我感覺良好,但據記者了解,原油投資領域絕非一馬平川的投資樂園。僅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原油衍生品的放大倍數高達25倍,傳統期貨、貴金屬T+D的放大倍數一般只有5~7倍,風險對比立見高下。

  對於廣大企業來説,原來做貴金屬的也好,做貿易的也罷,原油投資都有較大風險,一方面要承擔國家政策風險:原油是戰略儲備資源,雖然趨向開發市場,但目前仍處在嚴密管理中,企業能從中“騰活”的餘地並不大。二要承受國際市場的價格變動風險,世界金融市場適逢多事之秋,地緣政治也不太平,原油價格存在暴漲暴跌的風險,平颱風控不可忽視。

  為此,在貴金屬市場擁有多年從業經歷的廣州京鑫朱志剛提醒:投資需謹慎,對待新事物,需多觀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