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固收産品年末承壓 大摩華鑫清盤唯一貨幣基金

  • 發佈時間:2014-12-17 07:50:2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宋雙  責任編輯:張明江

  近期的“瘋牛”行情使得權益類基金再度走俏,而固定收益類基金在火紅了一整年之後迎來寒冬,規模、收益均出現下滑。

  而今年8月匯添富首開短期理財基金清盤先河後,臨近年末,基金清盤似乎開始加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12月以來基金髮布的公告中注意到,大摩華鑫貨幣、富國7天理財寶已提出終止基金合同;同時,年內出現7隻固收類基金轉型。

  大摩華鑫貨基被清盤

  大摩華鑫貨幣成立於2006年8月17日,是大摩華鑫發行的第三隻基金,也是截至目前該基金公司産品線上的唯一一隻貨幣基金。

  2014年12月5日,大摩華鑫貨幣發佈公告,決定終止這只貨幣基金的基金合同,並表示清盤的原因是“市場環境變化,為更好地滿足投資者需求,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

  從成立年限來看,大摩華鑫貨幣是一隻老基金,至今已運作7年時間。就最新數據來看,其業績並不理想:截至2014年12月12日,7日年化收益率僅為2.1%,每萬份收益僅為0.5639元。今年三季度末,大摩華鑫貨幣規模為1.75億元。

  規模小且收益差似乎是大摩華鑫貨幣難以繼續運轉的理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7年間大摩華鑫貨幣規模和業績一度大起大落,走勢並不穩定。

  大摩華鑫貨幣首募規模為13.32億元,2011年上半年末縮減至歷史低點,僅剩下0.76億元;而2012年四季度末規模卻暴增至25.81億元,2013年四季度末規模再次降至10億元以下為7.68億元,隨後持續下降。

  而就業績來看,7年來大摩華鑫貨幣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3.816%,其在2012年3月21日降到最低點1.946%,也在同年6月初達到最高點9.191%;2014年最高點是12月1日的6.461%,但很快回落。

  相比之下,每萬份收益更能體現貨幣基金收益水準。7年來大摩華鑫貨幣平均每萬份收益為1.2921元,其曾在2012年1月29日衝高至10.5265元,2014年2月初也曾超過9元,但都迅速回落;其每萬份收益在4元~5元和5元~6元的天數分別僅為9天和3天;今年11月,其每萬份收益出現明顯向下波動,11月10日、11月3日和11月17日分別為0.3201元、0.3056元和0.2841元,其中每萬份收益0.2841元更是大摩華鑫貨幣自成立以來的最低點。

  在評價機構給出評價中,大摩華鑫貨幣目前只有一星和兩星的水準,基本不被推薦。

  2014年,大摩華鑫一共發行3隻基金,包括1隻股票型、2隻債券型。截至三季度末,大摩華鑫18隻基金資産規模共計166.51億元,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3位。目前旗下固定收益類産品一共7隻,就規模來看,大摩華鑫貨幣並非墊底,債券基金大摩華鑫強收益三季度末規模僅1.44億元;大摩華鑫雙利增強也只有1.88億元。相比之下,其餘4隻固定收益類基金規模尚可,最高的是大摩華鑫純債穩定添利18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基金,A類和C類份額合計21.49億元。

  至於大摩華鑫權益類基金也是規模分化,“微基”不少,規模甚至低於大摩華鑫貨幣,例如大摩華鑫主題優選、大摩華鑫進取、大摩華鑫基礎行業和大摩深證300指數今年三季度末資産規模不足1億元。

  富國7天理財寶B遭贖空

  富國基金公司此次清盤的基金,是公募産品線上唯一的一隻短期理財基金—富國7天理財寶。

  富國7天理財寶成立於2012年10月19日。根據今年三季報披露,其A類資産規模僅剩下2541.38萬元,B類資産規模為0元,也就是説,三季度B類份額被一贖而空。

  記者注意到,富國7天理財寶B曾在三季度某個時點獲得8149.94萬元的申購,在季末之前又被盡數贖回,而這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今年二季度末,富國7天理財寶B類資産規模同樣為0元,而二季度初B類份額為1000.54萬元,二季度中一度獲得14749.42萬元申購,隨後又遭到15749.96萬元贖回,也就是説,最近兩個季度,富國7天理財寶B類份額的持有資金在7天到期之後並未選擇持續滾動投資至季末時點。

  富國在12月10日發佈公告,清盤的原因是“市場環境變化,為更好地滿足投資者需求,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

  富國7天理財寶首募規模曾高達97.11億元,其中A類份額54.55億元,B類份額42.55億元。目前,除B類份額規模起伏之外,A類規模也只剩下2541.38萬元。

  截至12月12日,富國7天理財寶A的7日年化收益率為2.525%,每萬份收益為0.9263元。觀察其歷史收益數據,其成立以來平均每萬分收益為1.1251元,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3.32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富國7天理財寶收益頻頻異動,2月27日每萬份收益曾達到7.5406元的歷史高位。此外,還有7個交易日每萬份收益高於4元,歷史上其每萬份收益超過4元的天數僅為12天,7日年收益率的高點也在2014年,最高點是3月5日7.737%。

  不過,自始至終,富國僅發行了一隻短期理財基金,並未在該産品上進行過多嘗試。

  2014年富國成立基金數量多達14隻。今年三季度末,富國資産規模合計753.16億元,排名第14位。旗下基金規模排名中,富國7天理財寶並非最低 (富國收益寶貨幣基金僅剩下2063萬元)。同時,QDII基金富國全球頂級消費品和富國全球,以及指數型基金富國上證綜指ETF規模均不足1億元。

  年內7隻固收類基金轉型

  除個別基金選擇清盤外,近期也有基金正加速轉型,調整投資策略,試圖再爭取一些生存時間。

  實際上,基金轉型在2014年也不是新鮮事,轉型並不是對基金合同的小修小改,而是變成一隻新基金。只有固定收益類産品互相轉換,由於風險和收益相近,影響相對較小。

  然而,短期理財基金成為轉型主角卻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2014年集中出現短期理財基金轉型為貨幣基金或債券基金,以及債券基金轉型為貨幣基金或混合型基金的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2014年以來截至目前,一共有7隻固定收益類基金公告轉型。其中,短期理財基金除清盤之外,轉型的還有3隻,分別是萬家理財14天轉型為萬家日日薪貨幣,南方理財30天轉型為南方收益寶貨幣,國泰6個月理財轉型為國泰創利債券。而南方理財30天目前正在持有人大會召集過程當中,國泰6個月理財轉型事宜於12月初塵埃落定。

  另外,還有部分短期理財基金修改了運作期限,比如大成理財21天修改為大成月月盈,鵬華理財21天修改為鵬華月月發,光大保德信添天盈季度理財修改為光大保德信月度理財。

  不難看出,興起于2012年的各式短期理財基金由於規模驟降逼迫其反思,或清盤,或轉型。

  此外,2014年固定收益類基金轉型的還有4隻,分別是華寶中證短融50轉型為華寶活期通貨幣,華富恒鑫債券轉型為華富靈活混合,易方達裕惠回報轉型為易方達裕惠回報定期開放混合發起式,匯添富新收益債券轉型為匯添富添富通貨幣。此外,長信中短債仍保持債券基金身份,但投資轉為純債運作,更名為長信純債壹號。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兩隻固定收益類基金2014年的轉型是將封閉期條款去掉,徹底轉變為開放式基金,分別是國聯安信心增長和廣發聚源。

  與此同時,權益類基金的轉型跨度相對較大。2014年共有4隻權益類基金轉型,南方金糧油轉型為南方高端製造,長盛同祥泛資源主題轉型為長盛戰略靈活配置,將投資標的整個 “推翻”;同時,還有將被動投資策略變為主動投資的,長盛上證ETF及聯接轉型為長盛電子資訊主題靈活配置,大成中證消費內地主題指數轉型為大成消費股票。

  天治趨勢、華商大盤量化精選、QDII基金廣發亞太和匯添富亞洲澳洲成熟市場修改了投資範圍,其中華商大盤量化精選更是兩次召開持有人大會才成功轉型。由此可見,權益類基金的轉型阻力也較大,持有人“用腳投票”的情況或難免發生。

  短期理財基金面臨邊緣化

  不難看出,近期清盤或轉型的基金都集中在貨幣基金之上。單就清盤來看,目前4隻清盤基金全都是貨幣基金 (短期理財基金本質上也屬於貨幣基金,只是帶有封閉期)。

  回顧該類産品的發展歷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從2003年首只貨幣基金成立至隨後幾年,該類産品一直髮展緩慢;2008年甚至整年沒有貨幣基金成立;直到2012年在短期理財基金的興起帶動之下,以及2013年餘額寶電光火石般衝擊,貨幣基金才在2014年迎來真正爆發。

  貨幣基金暴增的規模也改變了公募基金資産結構。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2007年貨幣基金資産總規模1110.45億元,總佔比僅為3.39%;股票基金總規模1.61萬億元,總佔比49.46%;到2014年11月份,股票基金與貨幣基金出現大反轉,前者總規模還剩1.08萬元,總佔比27.35%,而貨幣基金規模上升至1.88萬億元,總佔比達到47.53%。

  正是在貨幣基金大發展之際,卻出現了清盤、轉型等一系列未曾預料的問題。同時,貨幣基金之間規模分化也很厲害,其中不乏資産規模上千億者,也有規模僅數百萬元者。

  率先扛起清盤大旗的短期理財基金,在短短的2年間裏就經歷了極盛到極衰的過程,這也拷問基金公司開發新産品的水準。

  儘管目前市場上短期理財基金數量達到117隻 (A\B份額分開計算),但總規模僅為935.26億元,在貨幣基金中佔比僅為5.8%左右。先後清盤的匯添富理財28天、富國7天理財寶,以及一系列短期理財基金的轉型和修改投資週期,再加上基金公司對於該類産品發行意願驟降,都表明短期理財基金或許已被邊緣化。

  富國基金內部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還是比較克制的,到目前為止短期理財基金只發了這一隻。原本計劃是會發更多,但公司仔細研究之後認為這類産品的發展空間很小,所以就沒有再發。”

  記者還注意到,不僅面臨清盤的富國7天理財寶B類份額資産規模為0元,華夏理財21天債券B、融通7天理財債券B、交銀理財60天債券B以及修改運作週期後的鵬華月月發短期理財債券B,三季度末資産規模都為0元。

  實際上,近年低迷的A股行情為貨幣基金髮行火熱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2014年底A股市場行情回暖,2015年貨幣基金是否還能演繹規模神話仍是未知數,可以預見的是,在規模分化之下,清盤、轉型的貨幣基金會越來越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