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基金規模迅猛發展 成功超越2007年大牛市時的峰值

  • 發佈時間:2014-08-26 10: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受益於基金網際網路化的熱潮及股市的結構性行情,自去年二季度以來,基金投資的熱情開始日益高漲,公募基金行業管理資産規模也呈直線上升趨勢。在剛剛過去的二季度,公募基金資産管理規模達到歷史最高點,成功超越2007 年大牛市時的峰值。

   99隻基金規模逆襲

  二季度,基金行業仿佛被注入了一針興奮劑,資産管理規模迅速膨脹。根據Wind數據統計,共有99 只基金在二季度實現規模翻倍,多得高達幾十倍,甚至上百倍。99 只基金中,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分別為46隻和34隻,佔據了絕對的比例。上半年,債券市場迎來一波“小陽春”,債基業績整體表現突出,自然吸引了不少投資者。而貨幣基金方面,創新型的産品層出不窮,也吸引了大量資金。

  從二季度規模增長最快的十強名單中可以看到,新華信用增益A(愛基,凈值,資訊)、景順長城景頤雙利C(愛基,凈值,資訊)等債券基金以及南方現金通、海富通現金管理貨幣等創新型貨基,分別以十幾倍到幾十倍的規模增幅排名前列。

  不過,規模增長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投資的風向標,也是危險的信號。規模增速排名首位的交銀理財21 天B,二季度規模增長接近200 倍。該基金屬於短期理財型基金,投資門檻為500 萬元,主要受眾為機構投資者。因此,其規模突增就不難理解。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該基金曾在一季度凈值大幅縮水,在7 月上旬又遭遇了大規模贖回。對於固定收益類基金來説,如此急劇變動的規模難免對基金業績會産生影響。

   基金規模最好適可而止

  對於基金公司來説,基金規模越大自然利潤越多。但對投資者來説,卻不能一味追求大規模的基金。特別是對於權益類投資的基金而言,在結構性行情下,並沒有那麼多好的股票標的,規模太大反倒是一種負擔。那麼,多大規模的基金能較好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呢?

  CM 金融資本研究中心統計發現,二季度複權凈值增長率超過10% 的股票及偏股型基金共有17 只,這些基金資産規模大多集中在1 億-10 億元之間,在權益類基金中屬於中小型基金。

  自去年以來,一直是收益冠軍的中郵戰略新興産業,基金規模在去年二季度之前僅為千萬級別。自業績飆升後,規模也水漲船高。即便如此,其規模在今年二季度末也不到15 億元。二季度凈值增幅排名靠前的股票型基金,如浦銀安盛紅利精選、長盛量化紅利策略、工銀瑞信資訊産業等,規模僅為億元級別,收益不錯的QDII 股票基金——華寶興業標普油氣,規模更是僅有五千多萬。

  回過頭來看,那些百萬億規模的基金如今表現如何呢?據統計,二季度規模超百萬的基金共有21 只,區間它們的平均凈值增長率僅為2.49%,低於權益類基金的整體平均水準。規模最大的主動型管理基金華夏紅利早已風光不再,二季度僅取得0.45% 的收益。

   繞道超迷你基金

  由於業績長期不佳、行銷工作不到位等多種原因,一些基金規模會越來越小。而由於業績過小,對公司業績利潤貢獻小,這些基金在資源上就得不到應有的配置,從而進入業績與規模的“死迴圈”。

  過去,通常把資産規模在理論清盤線——5000 萬元以下的基金,稱為“迷你基金”。實際上,近年來規模小于5000萬元的基金已經十分普遍,甚至出現了不少規模低於500 萬元的“超迷你基金”。

  據統計,今年二季度共有十隻超迷你基金,平均基金規模僅為168 萬元,工銀瑞信安心增利B、長盛添利30 天B 兩隻B 類貨幣基金的規模甚至為0。

  超迷你基金的陣容中,以債券基金為主。在債券行情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這些債基超低的收益率是導致它們規模難以成長的重要原因 。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