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房類資管計劃存風險隱憂 部分基金涉違規銷售
- 發佈時間:2014-08-10 07:54:22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在房地産委貸項目受市場不景氣打壓的情況下,一些基金子公司卻把另一類涉房項目玩得風生水起。這類貼著“保障性住房”標簽的資管産品動輒一天售罄。然而,一旦遇到難以流轉的“問題”土地,投資者的錢可能要“後會無期”。
保障房有沒有保障?
在不少基金子公司的産品發行清單中,記者發現,限價房、安置房、經適房等貼著“保障性住房”標簽的一類委託貸款産品隨處可見。
細看産品説明,此類保障房項目和普通委託貸款類産品並無異,只是募集資金的投向並非傳統的商業或住宅類項目。而從記者的不完全統計來看,類似産品的投向地區多為江蘇、浙江、天津、四川等地。
“這類産品一方面可減輕地方政府和銀行的壓力;另一方面,又為投資者提供了收益率市場化的理財産品。” 匯添富資本的一位負責人表示。
而在基金銷售人員看來,這類産品由於有著較高的“政府公信力”成分,客戶比較買賬,發行相對有保證。
然而,保障房項目果真有保障嗎?
一位基金子公司業務團隊負責人透露:“所謂的安置房、保障房和剛需房之類的項目只是表面風光,實際上很多抵押土地存在瑕疵,在現實中很難流轉,出問題走入處置階段,問題也會暴露。”
眾所週知,在涉房項目中,土地抵押和項目工程抵押算是安全等級很高的擔保措施,“很多産品根本沒有土地抵押,只有類似的股權抵押、公司和個人的連帶擔保、抑或財政函、人大決議這種更弱的方式。”這位負責人表示。
而如果真如其所言,一旦房企出現問題致産品償付出現危機,靠土地變現或不再靠譜。
銷售現違規
涉房類資管計劃的風險隱憂客觀存在,然而主觀的誤導銷售卻是傷害投資者更加直接的匕首。
記者近日接到某大型基金公司推銷子公司産品的電話,該産品募集資金投向廣西某家房企,用於彌補某樓盤的內部精裝修、支付材料款及支付超出容積率需補交的土地出讓金。
“産品的募集規模為1.3億元,期限6個月,收益率是7.5%,到期有某資産管理公司回購,非常安全。”這位自稱是某公司直銷團隊的客服表示。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當記者問起産品是否保本時,該客服承諾産品是“保本、保收益的”。而後,其給記者的郵箱發送了一份詳細的産品説明書和合同。
據了解,去年監管層就曾在業內明確劃出監管紅線,要求基金子公司産品不能有保底承諾,無論是口頭上還是文字上的明示、暗示。
“現在競爭壓力大,很多基金都實行的是母公司、子公司全員行銷策略,能賣産品就給提成,説實話在實際操作中確實很難約束和規範。”北京某家基金子公司財富管理部人士分析。
近日,包括信託和基金子公司産品違約不能償付的案例並不鮮見,而更令人憂慮的是,基金子公司資本金普遍以“千萬”計,而公司運作的産品規模卻是以億或幾十億計,出現問題或難有實力實現“剛性兌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