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人民幣躍升亞洲支付頭把交椅 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

  • 發佈時間:2015-06-01 07:39:3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羅 蘭  責任編輯:劉波

  交易使用量全球第五 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

  人民幣躍升亞洲支付頭把交椅(熱點聚焦)

  人民幣在越來越多國家成為香餑餑。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發佈的報告顯示, 4月份,人民幣保持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地位,且成為亞太地區與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之間最常用的支付貨幣。專家指出,當前人民幣已開始向區域化發展,未來,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推進,這條世界最長的經濟走廊有可能形成新的人民幣區,從而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1 人民幣亞太區“有人緣”

  近些年,人民幣在世界貿易交易中的使用比例迅速上升。SWIFT發佈的報告顯示,4月,全球前四大支付貨幣依次為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第五位則為人民幣,市場佔有率升至2.07%,略高於3月份的2.03%。

  特別是中國的近鄰——亞太地區,比如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寮國、緬甸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以及俄羅斯和中亞5國,朝鮮和蒙古等東北亞國家,對人民幣更是情有獨鍾。據統計,在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的3年間,亞太地區與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之間使用人民幣的支付量共增加了3.27倍,而人民幣在區內作為支付貨幣的排名由原本的第五位升至首位。

  數據顯示,多數亞洲國家在過去3年間正從低用戶(與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之間的支付,不足10%採用人民幣)過渡至中等用戶(10%至50%採用人民幣)。目前26個亞洲國家中,僅9個國家被視為低用戶,並已有6個國家被視為高用戶(超過50%採用人民幣)。

  來自紐約的渣打銀行人民幣業務總監卡洛琳·歐文説,人民幣國際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專家指出,現階段,人民幣國際化正處於由周邊化向區域化發展的漸進式推進階段,亞太地區正在朝著全面採用人民幣的道路前進。

  2 經濟發展提升世界地位

  人民幣在亞太區乃至世界範圍內走強,得益於中國經濟穩健發展、資本項目加快開放以及對外直接投資日益強勁,市場普遍持續看好人民幣國際化走勢。

  中國政府一直鼓勵人民幣走向世界,出臺了包括與周邊國家央行互換貨幣,建設離岸人民幣市場,簡化跨境人民幣業務流程等政策。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學院教授鮑泰利表示,從2009年初起至今,中國為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包括放鬆資本賬戶管制、擴大人民幣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範圍,以及不少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貨幣籃子。雖然目前人民幣還未能實現完全可兌換,但很顯然中國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專家指出,人民幣從結算支付到投資貨幣,開放進程逐步推進。比如“滬港通”允許境外投資者使用人民幣投資上海A股市場,以及即將推出的“深港通”,都將助推人民幣普及全球。而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性也使更多亞太國家傾向於使用人民幣進行支付。

  統計顯示,目前,全球超過30多家央行開始投資中國境內人民幣債券;中國人民銀行與全球20多家央行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金額達4240億美元;亞太、歐美地區建立了多家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滬港通為外資通過香港進入中國內地股票、債券市場提供了渠道,上海自貿區成為人民幣自由兌換的試驗田。

  3 “一帶一路”資金融通唱主角

  人民幣國際化仍有許多路要走。新加坡管理大學計量金融學副教授白士泮説,一種貨幣成為國際化貨幣要經歷3個階段:第一是成為國際支付貨幣,第二是成為投資貨幣,第三是成為儲備貨幣。顯然,人民幣國際化目前仍處早期階段。

  不過,當前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專家預計,在中國對“一帶一路”周邊國家的貿易、信貸、投資合作中,會有一部分以人民幣運作。隨著中國與這些國家資本和貿易往來程度的加深,越來越多國家有可能用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甚至作為本國的儲備貨幣。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指出,中國正在積極推動的“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使得人民幣在沿線國家有很好的使用機會,隨著大宗商品貿易、基礎設施融資、産業園區建設、跨境電子商務,以及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多邊金融機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很有可能形成一個人民幣貨幣區。

  但也有專家提醒,人民幣國際化在“一帶一路”戰略中要通過貿易和投資開路,真正滿足對方國家實體經濟的需求,不能單純從金融角度貿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央行負責人之前也曾表態,在跨境人民幣業務的政策導向上,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目的。本報記者 羅 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