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近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為何仍有外債?

  • 發佈時間:2015-01-22 20:55: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劉歡 史林靜 王建華  責任編輯:畢曉娟

  外匯儲備餘額3.84萬億美元、外債餘額約9000億美元——外匯儲備高居世界第一的中國仍有數額不菲的外債,讓不少人感到困惑。

  觀察人士指出,只要欠債合理它就非“洪水猛獸”,反而是一國經濟成熟穩健的表現。在跨國貿易大步發展的全球化時代,外債的産生是不可避免的,並且可能時時刻刻都在欠債、還債,對此不必“心慌”,也不必總想一還了之。

  事實上,無論是外匯儲備還是外債,都可以為中國經濟建設服務。若資金使用條件優惠、風險處於可控範圍,適當借債是可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而外匯儲備通過投資等途徑實現保值增值,要比即刻填平債務缺口甚至杜絕債務更為科學合理。

  截至2014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84萬億美元。截至2014年9月末,中國外債餘額約為9000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餘額佔比約79.2%。

  “好比是一個企業,不管它資本多麼雄厚,如果外部資金比較實惠,它還是會選擇使用外部資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主任張永軍説,有些項目,比如農業、環保等,國際機構給出的資金條件如果比國內還要優惠,那麼就完全可以充分利用。

  與以往不同的是,當前中國外債的很大一部分屬於商業貸款,也就是説,企業的貿易和投資往來産生了大部分外債。數據顯示,與貿易有關的信貸佔短期外債餘額的65.57%,這部分外債一般都具有真實的進出口貿易背景。

  從債務類型看,截至2014年9月末,在登記外債餘額中,絕大部分為國際商業貸款,美元債務佔大頭。從債務人類型看,中資金融機構債務餘額所佔份額最大,佔47.89%。

  “一些地區的資金便宜,利率低,企業願意對外融資,這種短期資金往來週轉快,風險基本可控。”張永軍説,適度借債能夠最大限度地配置資金,有利於提高資金的使用率和整體經濟的運作效率。

  外匯儲備,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産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貿易順差、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國際套利資本流入等是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

  2006年2月,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2006年10月,中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萬億美元。2011年3月,中國外匯儲備突破3萬億美元。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説,在中國現行的結售匯體制下,中國央行負有無限度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外匯儲備其實並非財政資金,而是央行的負債,不能想花就花,更不能直接花在國內。

  陳鳳英説,外匯儲備也是一種國民財富,理論上説可以用來償還外債;但是,除非特殊或緊急情況,一般無需動用外匯儲備來償還外債。

  相比償還外債,目前的中國外匯儲備有著更為豐富多元、保值增值的運用途徑,例如,購買外國國債(佔較大比例)、機構債、權益類證券、海外投資、貸款及為企業“走出去”提供資金等。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政府就探討過如何利用外匯儲備為國內經濟建設服務,並曾動用外匯儲備解決當時的貿易逆差問題。中國政府也曾動用外匯儲備為國有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

  2007年,中國發放特別國債成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將外匯儲備用於投資。2013年,中國成立外匯儲備委託貸款辦公室,用外匯儲備支援中國企業“走出去”。

  此外,增加購買戰略性資産,增加能源和資源儲備,實施技術援助以及設立開發性涉外金融機構,也是中國政府拓寬外匯儲備使用渠道的重要選項。

  曾有國內知名學者建議將龐大的外匯儲備“直接轉為財政投入”或者“直接分發給老百姓用於消費”。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有關討論從經濟學角度看是錯誤的,外匯儲備主要用於對外支付,如果直接在國內使用,需要二次結匯換成人民幣,也就是説重復增加了貨幣投放,這將帶來嚴重的通脹壓力,從而影響經濟、金融和社會穩定。

  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提供一國能夠償還外債的市場信心。只有遇到嚴重的金融危機或者面臨債務違約風險時,一國才會考慮動用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去償還外債。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