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人民幣國際化加快 分析稱其成為儲蓄貨幣勢不可擋

  • 發佈時間:2014-08-29 07:0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王俊嶺  責任編輯:郭偉瑩

  最近,外國央行開始“扎堆”設立人民幣清算銀行,力爭成為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人們注意到,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正逐步加快,隨著中國經濟與金融實力不斷增強,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的趨勢不可阻擋。專家指出,人民幣國際地位持續提高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經濟與金融實力的不斷增強,改革紅利的釋放又將為人民幣地位的鞏固增添新的持久動力。

   1 各國搶做人民幣生意

  8月26日,又一家人民幣清算銀行在歐洲金融重鎮法蘭克福正式揭牌成立,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新的里程碑。德意志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受調查企業期盼著,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用人民幣直接進行結算,以提高結算速度,規避經營風險。

  之前,已有多家國外央行爭搶人民幣生意。如,7月3日,南韓銀行與中方簽署了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6月29日,法蘭西銀行、盧森堡中央銀行同時與中方敲定人民幣清算安排;7月28日,中國銀行與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共同開發的人民幣清算系統正式投産,人民幣已經成為首個納入澳大利亞本地清算系統的外國貨幣。

  業內人士指出,無論對哪種貨幣而言,對它的需求無疑是該貨幣地位“硬指標”的體現。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最新統計表明,人民幣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常用國際貿易融資貨幣和第七大支付貨幣,到2014年上半年,人民幣支付總額已達到全球支付總額的1.55%。相關統計表明,截至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50家的中央銀行正在積極準備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可以預見,人民幣清算的普及不僅將方便國人出境旅行、經商,更是中國經濟在世界各地“小夥伴們”的福音。

   2 普遍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事實上,人民幣被各國央行“熱捧”,基於大家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人民幣被看好、被需求,體現了中國當前的經濟實力與發展勢頭。其實不僅是人民幣,任何一種貨幣的地位從根本上講,都來自於這個國家的經濟與金融實力。過去美元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貨幣,恰恰是依賴於美國戰後在全球獨一無二的經濟、金融及科技實力。而這也恰恰是人民幣當前被追捧的根本原因。”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謝太峰對本報記者表示。

  一種貨幣被看好有多種原因,“從貿易上看,中國對外貿易額長期位居世界前列,産品行銷世界各地;從金融上看,各國市場普遍存在‘人民幣在未來國際金融交易中使用頻率將提升’的預期,這些都提高了人民幣的流通與支付需求。”南開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係副教授劉程説。

  專家指出,人民幣被“看好”乃至“熱捧”,不僅有客觀原因,還有主觀原因。在人民幣大踏步走出國門的背後,有中國政府近年來在順應經濟發展形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基礎上,為人民幣國際化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3 成為儲備貨幣勢不可擋

  自1973年奠定戰後世界貨幣格局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開始,世界儲備貨幣一直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IMF統計數據顯示,儘管美元依舊是世界上最大的儲備貨幣,但其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已由2001年的峰值72.7%,下降到如今的60%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從長期看來,人民幣國際化並逐步發展成為儲備貨幣勢不可擋。“一方面,中國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轉方式、調結構、釋放改革紅利等積極因素又為提升經濟發展品質注入了持久動力;另一方面,人民幣的幣值較世界其他主要貨幣而言一直比較穩定,可以説穩中有升,這些都為有強烈‘保值增值’需求的各國央行提供了儲備人民幣的強大動力。”謝太峰説。

  專家認為,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經濟還需解決每人平均GDP較低、低端産能過剩、創新能力不足等基本問題,人民幣要取代美元應該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不宜盲目樂觀或急於求成。

  放眼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有如滾滾車輪,前進雖徐,但勢不可逆。專家預計,隨著中國社會各領域改革持續深入推進,中國經濟必將在改革紅利的催化下釋放出更加驚人的活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