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P2P廣告下架小範圍先行 砸錢過度行銷將成往事

  • 發佈時間:2016-01-16 01:29:46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繼去年9月份寧波叫停互金及線下理財平臺廣告後,近日北京要求各區下架跟民間融資相關廣告

  隨著P2P網貸行業的日益火爆,P2P平臺的廣告也變得隨處可見,或許會出現在地鐵車廂的拉手環上,有時會出現在高鐵的座椅上,偶爾會出現在電影放映前,甚至電梯旁的液晶螢幕裏也能覓得其蹤影。

  不過,今年或許將很難再看到這樣密集的P2P平臺廣告“轟炸”了。目前,全國多地加強了對網際網路金融及線下理財平臺的管理。儘管目前全國範圍內有針對性的監管辦法尚未出臺,但在企業註冊登記及廣告業務方面的管制卻已“先行一步”。據悉,寧波去年9月份就全面叫停了網際網路金融及線下理財平臺的廣告。近期還有消息稱,北京市工商局要求各區下架所有跟民間融資相關的廣告,包括但不限于P2P、理財廣告等等。如果平臺不希望下架的,需要徵得區以上級別金融辦的同意。

  事實上,許多網貸平臺都不惜花重金打通廣告渠道。如今禁令將至,在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霍肖樺看來,無疑意味著監管的收緊,提高了平臺的進入門檻,一些缺乏優勢的P2P平臺或被逼轉型甚至關門。“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加強監管有利於維護P2P行業的市場秩序,凈化行業發展環境,規範平臺競爭行為,提高整個行業的發展水準”,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91金融聯合創始人吳文雄認為,過度行銷甚至行銷騙局,一方面助推了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埋下了隱患,另一方面導致公司運營成本提升,最終可能引發行業“跑路潮”。

  P2P平臺為攬客

  多渠道“燒錢”砸廣告

  據網貸之家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為2595家,累計平臺數量已達到3858家。在如此“僧多粥少”的激烈競爭的網貸行業環境下,很多平臺為了增添用戶註冊量及提高品牌形象,不惜花費重金砸廣告來“刷臉”。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目前P2P平臺廣告投放渠道包括網際網路廣告、電視廣告、影院廣告、戶外廣告、樓宇廣告及雜誌報紙、電臺等。其中,以網際網路廣告和報刊雜誌廣告投放最為普遍。不過,網貸之家行業研究員張葉霞表示,隨著城市交通建設的推進,地鐵廣告這一戶外廣告形式穩健增長,地鐵廣告具備覆蓋面廣、記憶點較好的優點,也是P2P網貸平臺最偏好的線下投放渠道之一。地鐵廣告投放的主要形式有車廂廣告、車廂拉手廣告、隧道燈箱廣告、站臺語音廣告等。通過此渠道投放的平臺包括人人貸、你我貸、信而富等20家平臺。此外,P2P網貸在電視廣告投放的力度也有所加大,樓宇廣告則在戶外廣告中佔據主導作用,投放平臺如團貸網、宜人貸、你我貸等。

  P2P平臺如此大規模的投放廣告,費用也不菲。近期業內最為熟知的大宗廣告花費,便是翼龍貸豪擲3.7億元拿下央視的標王。在其他渠道方面,據了解,以北京地鐵為例,4周時刻內涵地鐵全線投進100塊12封燈箱的規範套餐報價為168萬元,在國貿站換乘通道投擴大型墻貼外加24塊4封燈箱的報價約為139萬元。而深圳,在人流對比密布的地鐵一號線,慣例型的地鐵拉手牌的廣告刊例價為每月每列地鐵13.8萬元。

  倒逼平臺腳踏實地

  多發揮網際網路端優勢

  不過,隨著地方監管的收緊,今年或許很難再看到如此密集的P2P廣告投放了。寧波去年9月份就全面叫停了網際網路金融及線下理財平臺的廣告。近期有消息稱,北京市工商局要求各區下架所有跟民間融資相關的廣告,包括但不限于P2P、理財廣告等等。如果平臺不希望下架的,需要徵得區以上級別金融辦同意。據悉,正式文件也將在近期下發。北京的電視臺、報紙、樓宇、網際網路等廣告形式均在禁止範圍之內。

  對此,德眾金融CEO許聖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目前監管政策尚未正式下達,行業中魚龍混雜的環境下,因無法識別一個P2P企業的業務合規性,採取這種政策可以理解,也是迫不得已的辦法。”

  而廣州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廣州e貸總裁方頌則認為,“所有廣告下架,對行業不會産生根本性影響。因為行業缺失的不是傳播,而是信用基礎”,他對本報記者表示,“有了《徵求意見稿》,肩負監管重任的政府部門開始出臺監管措施來執行《徵求意見稿》。同樣,作為《徵求意見稿》被監管的一方,也應該同樣的採取相應的行動和措施去落實《徵求意見稿》。而不是再像以前一樣,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只考慮發展,不考慮監管。監管都有一個過程的,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雖然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是金融,但是真正效率的提升卻來自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打造品牌,獲取流量本身就應該依託網際網路,而不是單純的廣告投放。”金融工場董事長魏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網際網路行業來説,最重要的方式是口碑傳播,其本質是通過用戶間的相互交流將産品資訊和品牌進行傳播。“而口碑傳播中:口碑是目標,産品和體驗是基石。所以要用網際網路的方式打造品牌、獲取流量,重點是了解客戶的需求、發掘用戶的痛點,通過提升服務的品質、拓寬服務的維度,優化産品,進而達到目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