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微眾銀行馬智濤:微眾銀行式“去IOE”

  • 發佈時間:2015-11-05 09:51:37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見習記者黃傑深圳報道

  馬智濤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一年前,他還在順豐速運時,在一次飯局上朋友説起微眾銀行,他想到的是一張白紙,以及一個百年難遇的機會。而此刻,他的身份已經是微眾銀行首席資訊官(CTO)。

  這是整個專訪裏難得出現的形容詞:“如果從一張白紙開始搭建一個銀行平臺,我們都不敢跳出過去的框框走向‘去IOE’這條路,我們的代價不僅僅是自己還有整個行業。這一步是必須走的,只不過不知道是誰來走。”

  馬智濤的另一段經歷是:一些大行在銀行IT上想法與微眾一致,但囿于傳統架構和海量賬戶遷移風險,難以做去IOE的決策。馬智濤了解這種決策的難處,因為早前的十年間,他就在中國平安負責IT,深諳一個沒有歷史包袱的機會,便成了百年難遇。

  為什麼要去IOE?

  IOE分別指IBM(國際商用機器)、Oracle(甲骨文)和EMC(易安信),三者分別是小型機、數據庫和高端存儲的領導廠商,他們組成的系統被視為大型金融機構後臺的“黃金架構”。

  傳統金融機構普遍沿用IOE架構,即集中式架構+閉源商用系統。程式基本運作在一、兩台主機伺服器上,其中一台是備用機。IOE還提供了應用程式以外的所有基礎軟體,包括作業系統、中間件、數據庫等。而這些基礎軟體的源代碼一般都是不公開的。

  這些閉源系統的安全性討論自“斯諾登事件”後被放大。關於銀行業去IOE,監管層曾發佈《關於應用安全可控資訊技術、加強銀行業網路安全資訊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核心在於自主可控、減少對IOE等廠商的依賴。

  “為什麼會選擇走這條技術路徑?事實上對於微眾來講,我們別無選擇。”馬智濤説。在App推出時,微眾銀行將自己定位為中國首家“去IOE”銀行IT系統。

  行業談到去IOE時,更多被關注的是成本問題。但在馬智濤看來,新型銀行需要掌握核心技術,這是創新業務和自主可控的前提;另一方面網際網路銀行海量交易、數據和事件驅動行銷的特點,會帶來許多突增的業務量,因此需要一個具備靈活伸縮性的平臺;回到普惠金融的定位,微眾也必須在成本結構上具備優勢。

  具體到銀行IT系統的搭建,這些想法的落地也決定了微眾“去IOE”的路徑,創新即技術上不能依賴外部廠商,而現成的銀行IT解決方案也難以具備微眾所要求的伸縮能力,回到成本,IOE架構背後的成本是微眾無法承擔的。

  成本優勢如何體現?根據馬智濤的測算,通過標準化的硬體及開源軟體,微眾所能夠做到的成本應該是傳統銀行的十分之一。

  “我們的判斷是,兩千萬的賬戶規模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點,超過這個規模,微眾銀行IT成本架構的優勢是非常突出的。”馬智濤説。

  如何去IOE?

  馬智濤所説的成本優勢,簡而言之是通過標準化的硬體和開源軟體來實現的。這與傳統銀行集中式架構+閉源商用系統相反,而是參照網際網路企業通常採用的開放式架構。

  講分佈式架構之前,馬智濤用了一個比方:往一個很大的水杯里加水,當水杯滿了,可能要更換一個更大的水杯來把這些水倒到大水杯上去,而微眾的做法,是一個一個的小水杯,當一個水杯滿了以後,只需要增加水杯,就可以裝更多的水。

  回到傳統銀行的IOE架構,在需要擴容的時候,更換計算硬體、數據遷移都是非常複雜的操作,對銀行IT系統安全性和穩定性構成極大風險,這也是大行去IOE一大難點。

  以銀行業務系統和賬戶體系為例,在傳統銀行架構下,假設一台伺服器能裝500萬賬戶,當容量達到500萬賬戶以前,就要換上一台可以裝1000萬賬戶的機器,然後把500萬賬戶搬過去。這個過程涉及數據遷移,操作風險高,擴容週期長,成本投入亦不菲。

  微眾式的去IOE,首先在硬體上,採用大量標準化的硬體,分佈式架構決定了用低端設備X86替代IBM的可能性。數據庫方面,運作在X86伺服器上的數據庫TD-SQL(騰訊基於MySQL開源體系下開發的數據庫),可實現數十萬級IOPS(每秒讀寫操作次數)的讀寫能力。

  軟體方面,微眾大量採用了開源技術,如Java、MySQL、Linux、LVS等,以及多個結合騰訊經驗改造優化的開源軟體,包括TGW、TLinux、TDW等。

  網際網路銀行海量數據、交易,移動支付、同業合作的特點,也決定了分佈式架構落地。打散的數據分佈一方面實現了海量數據處理能力,不同節點的分佈,也帶來橫向擴展和可伸縮性的可能。

  這一IT設計理念,實際上借鑒了早期商業銀行按照分行部署業務系統的經驗,在微眾的實踐中昇華至“數據分佈、管理集中”的整體設計原則。

  安全性之考

  分佈式架構和開源系統決定了微眾銀行的成本優勢,而金融機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要求,是否能沿用網際網路公司的IT架構?

  這個問題上,傳統銀行的懷疑恐怕多於想像。而馬智濤認為,這是一個誤解。打散的數據分佈,每個計算節點上承載的數據量和風險已經被大幅度降低,“億級的數據你可能不敢放在一台低端設備上,但把它們打散到十個、二十個節點後,這些設備的處理能力和穩定性是綽綽有餘的。”

  傳統銀行基於安全的考慮,使用兩地三中心的容災體系,通常是一個中心工作、一個備用。而微眾的做法是兩個同城中心同時運作,此前這兩個中心承載的計算量是6:4,兩個星期前微眾將其切換為7:3,驗證了其跨中心切換方案行之有效。這種同城多中心多活的架構設計,也是微眾銀行IT架構滿足高可用性要求的基礎。。

  在馬智濤看來,金融IT高可用性的頭號殺手是“ 變更”。每次大的功能升級、版本發佈,涉及的系統變更都會構成風險,容易導致服務中斷。在傳統IT集中架構模式下,變更風險往往影響整體。而在分佈式IT架構體系下,變更可以在某一節點上測試,再推至整體,規避全局性風險。

  IOE體系下另一個問題是,當軟硬體出現問題時,不時需要海外專家跟進處理,而這個週期往往會被延長,這對業務影響是巨大的,這也是監管層關注自主可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微眾銀行開業之初,曾將部分賬戶託管在興業銀行銀銀平臺之上,在微眾銀行自身體系搭建起來之前,支援銀行的基本資金運作。

  這一託管協議的啟示是,在民營銀行試點擴大,利率市場化下競爭加劇背景中,銀行IT的科技輸出將是一片藍海。馬智濤的思考是,微眾銀行可以在直銷渠道和科技能力上幫助新型銀行,類似于微眾此前與銀銀平臺的關係,新型銀行快速開展業務,微眾可以作為服務提供方幫助中小銀行快速開展業務。

  如何實現科技輸出的標準化?馬智濤認為,這種合作並非一次性或階段性的合作,在微眾銀行平臺上提供的增值服務,包含了數據能力、風控能力、科技能力。

  有鋻於此,在建設微眾平臺之初,一個重要原則是:需要支援多法人部署的雲服務模式。微眾希望在這種模式下,同業能將業務或應用系統部署在其金融雲平臺之上。“很多同業跟我們交流,都表現了濃厚的興趣,希望在技術方面建立合作,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馬智濤説。

國産軟體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東軟集團 15.94 10.01%
2 科大國創 25.69 5.50%
3 頂點軟體 51.74 5.33%
4 中新賽克 129.90 5.14%
5 石基資訊 28.20 5.11%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浪潮資訊 23.85 -3.17%
2 南威軟體 12.10 -2.97%
3 衛寧健康 11.99 -2.44%
4 泛微網路 108.92 -1.39%
5 用友網路 37.74 -1.18%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