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高危擔保在損壞P2P的發展根基

  • 發佈時間:2015-04-21 08:28: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將擔保模式引入P2P網路貸款運營,曾經大受市場追捧,並短期內推動個別平臺公司貸款規模迅速擴張。但擔保模式並不保險。據報,某省最大擔保公司近日被託管,涉及多家P2P網路貸款平臺,或將進一步抬升P2P網路貸款平臺壞賬率。雖然我國P2P網路貸款平臺偏高壞賬率的形成有多種原因,但高危擔保模式在行業內部的廣泛應用,不僅偏離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方向,還損害P2P網路貸款平臺的發展根基,不能不高度警覺。

  我國P2P網路貸款平臺高危擔保模式産生的根源,在於整體客戶群信用基礎薄弱。雖然去年我國P2P網路貸款平臺累計融資額超過2000億,但其蓬勃發展態勢卻掩蓋不住平臺所涉融資資産的脆弱性。美國P2P網路貸款平臺客戶主要為信用卡客戶,因為與傳統銀行融資相比,P2P網路貸款平臺擁有無可比擬的便捷性和較低的融資利率。截至2013年9月,Prosper平均貸款年利率為6.73%,LendingClub為6.78%,而同期美國信用卡市場平均年利率為10.99%至22.99%。美國P2P平臺擁有明確的客戶指向,Prosper 25%借款人用借款去償還到期債務和信用卡,4%用作房屋維修,10%用作商業用途,14%用作其他目的;Lending Club 57%借款人用作償還債務與信用卡,7%用作房屋維修,10%用作家庭購物,5%用作商業目的。基於交易成本的節約,P2P平臺擁有傳統銀行無法比擬的運營成本優勢,因此擁有巨大發展潛力。據麥肯錫的研究,LendingClub的成本優勢主要體現在不需要分支機構(節省2.2%)、票據託收和欺詐的成本轉移給出資人(節省1.31%)、無需人工的貸款發放(節省0.81%)等等。雖然LendingClub不開設實體店使其市場推廣費用投入更多,但綜合運營成本比傳統銀行要低3.85%。而我國P2P網路貸款平臺市場定位不清晰,主要服務對象大都難以申請銀行貸款,整體信用風險較高。高利率定價覆蓋信用風險,但並不會實質減少融資本身的信用風險,只不過以較高的定價提高項目融資本身吸引力而已。

  正因為客戶信用風險整體較高,而P2P網路貸款平臺本身信用風險分析水準較低,當前據以分析信用風險的客戶資訊不全面性且不易獲取,因此需要借助外部擔保來降低整體客戶信用風險水準。同時,引入外部擔保也是平臺吸引普通投資者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國P2P網路貸款平臺融資標的主要有信用標、實地認證標和擔保標三種。通常,典型P2P平臺的擔保標至少佔半數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引入第三方擔保,也無法有效降低客戶信用風險。對特定平臺融資客戶而言,擔保公司分析客戶信用風險的水準不會更高,也沒有更好控制信用風險的手段,因此這種業務運營模式本身就屬於高危模式。據業內人士估計,擔保標逾期率普遍在20%左右,只是因為可以用新的擔保標融資來覆蓋,平臺壞賬風險尚未完全爆發。

  必須看到,高危擔保模式並不符合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方向。網際網路金融生存與發展的巨大動力在於用全新理念來詮釋金融業務。與傳統金融運營高度相關的外部擔保、規模擴張傾向、“壘大戶”等經營導向,與強調“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網際網路精神格格不入,也背離了網際網路融資“直接、分散、小額、低利”的基本特徵,難以真正形成網際網路金融相對於傳統金融發展的比較優勢。從近期爆發壞賬或風險事件的P2P網路貸款平臺來看,大多涉及高危擔保及高危擔保下的規模過度擴張和大額融資壞賬。這些情況表明,若任由高危擔保模式在行業內廣泛應用,將極大地損害我國P2P網路貸款平臺業的發展根基。

  總之,要讓網際網路金融理念在我國真正生根發芽,就須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P2P網路貸款平臺經營模式,加快建設支撐這個行業穩健發展的外部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同時,P2P網路貸款平臺也要切實提高信用風險分析能力,通過大數據技術和風險模型二次篩選客戶群,逐步放棄擔保模式,不盲目追求規模擴張,避免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完全移植傳統金融運營模式。

  (作者係經濟學博士,宏觀經濟評論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