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到國博賞羅馬尼亞珍寶

  • 發佈時間:2016-02-24 09:34:35  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原標題:到國博賞羅馬尼亞珍寶

  “思想者”塑像

  鬱金香紋陶罐

  金圓盤

  美周

  為豐富中國觀眾對羅馬尼亞文明歷程與歷史發展的認知,增進兩國人民間的情感交流,中、羅兩國博物館工作者特別推出的“羅馬尼亞珍寶”展,中國農曆新年前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亮相。展出作品從羅馬尼亞31家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博機構的藏品中精選而來,共計445件(套),涵括石器、陶瓷器、金銀器、銅器、玻璃器、壁畫、書稿及織物等多個門類。時間跨度長,地理跨度廣,是羅馬尼亞文化遺産在中國乃至亞洲的一次盛大巡禮。

  據了解,中、羅兩國博物館間的交流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1973年,為發展兩國間的友好關係與文化交流,受當時羅馬尼亞政府的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在羅馬尼亞展出。這是中國首個赴羅馬尼亞舉辦的文物展,也是兩國博物館之間的首次合作。展覽一經推出,就引發了巨大的轟動。1985年,中國又在羅馬尼亞推出“中國宋元明清瓷器”展。中國瓷器精湛的工藝、絢爛的釉彩和精美的紋飾,無不讓羅馬尼亞觀眾為之傾倒。2014年4月,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與國內數家博物館聯合在羅馬尼亞國家歷史博物館推出“華夏瑰寶展”文物大展。古拙華美的商周青銅器、聞名遐邇的秦兵馬俑以及精美絕倫的明清宮廷珍寶,再次引起了巨大轟動,參觀者絡繹不絕,盛況空前。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介紹,該展是羅馬尼亞珍貴文物在中國的首次展出,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展覽以羅馬尼亞歷史沿革為順序,通過“羅馬尼亞文明的誕生”“羅馬尼亞民族誕生的序曲”“東西方交匯處的羅馬尼亞文明”三大主題展開,以精品文物勾勒出羅馬尼亞的歷史演進與文明進程,從精彩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明,到青銅、鐵器時代高度發達的銅、金冶煉術;從羅馬尼亞人先祖蓋塔-達契亞人的金銀器文明,到羅馬帝國治理下的“羅馬化”文明;從中世紀宗教文明,到近代早期的吸收了東西方文明創造出羅馬尼亞本土文明。展覽內涵豐富,橫貫古今,縱橫東西,不僅是一個多門類的綜合性文物大展,更堪稱羅馬尼亞重要文化遺産在中國乃至亞洲的一次盛大巡禮。

  陶器的製作,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以庫庫特尼文化、古梅尼察文化為代表的羅馬尼亞彩陶文化享譽歐洲。中國觀眾在觀賞時自然會將羅馬尼亞彩陶文化與中國彩陶文化相比較,從中可以發現新石器時代的羅馬尼亞彩陶,無論是器形抑或是裝飾圖案,都與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馬家窯文化類型彩陶有諸多相似之處。在未發現兩種文化直接交流的證據下,如何理解兩種物質文明藝術風格的相似性,為學術界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

  羅馬尼亞國家歷史博物館館長歐內斯特介紹,此次來中國展出的展品一半以上都是國寶級,有些是在世界範圍內羅馬尼亞所獨有的。此次展覽展期為3個月,至5月8日閉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