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蘇煒:張充和在粗鄙的時代保留文雅

  • 發佈時間:2015-06-24 09:34: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蔚然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蘇煒:張充和在粗鄙的時代保留文雅

  中新社華盛頓6月19日電 題:蘇煒:張充和在粗鄙的時代保留文雅

  “張充和的兒女已決定不辦傳統式的追悼會,沒有瞻仰儀容,昨天下午殯儀館已將遺體帶走,今天她的兒女去辦手續和繳費,明天火化,一個月後在耶魯大學辦紀念會。”

  “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張充和逝世後,其晚年好友、《天涯晚笛:聽張充和講故事》一書作者、耶魯大學教授蘇煒當地時間1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透露上述消息。

  採訪期間蘇煒言語不勝唏噓。他告訴記者,張充和有才卻拒絕別人為自己立傳,她最難得的是在一個粗鄙的時代保留中國傳統文人所擁有的文雅,這種風華“很難複製”。

  “崑曲陪伴張充和走到生命盡頭”

  當地時間6月17日,張充和在美國康州的家中去世。蘇煒向中新社記者透露,張充和可以説是“平安地離開這個世界”,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她常常都是昏睡狀態,清醒的時候也很難坐起身來,已經不太認識人。其實,她身體一直健康,這是正常的人老體衰現象。

  雖然在人生最後階段清醒的時候不多,但蘇煒透露,張充和在醒來的時候會不時哼唱崑曲,摯愛的崑曲一直陪她走到生命盡頭。

  “她熱愛書法,也極愛才。晚年發現自己再沒力氣寫字的時候,她把硯臺合上,把鍾愛的筆都收到一個大筒裏,託人送給了耶魯大學圖書館原書目管理部負責人、80多歲的書畫家陳曉薔,曉薔當場哽咽。”蘇煒向記者回憶道。

  “她一直反對別人為自己立傳”

  從2007年到2009年,比張充和小40歲的蘇煒常借著週末時間去對方家中坐坐,他總有種緊迫感,感覺張充和的人生是一座文化寶庫,不留點文字給後世有點可惜,想借著老人家身體還好的時候,記錄她生活的那個時代。

  “我沒料到,老人家淡泊名利,根本不在乎這些東西,一直不願意我們去寫她,總説自己不重要。是我自己‘倚小賣小’——因為老人家晚年常講過去的故事,我懇求的次數多了,她才讓我隨便記點東西下來,這就是《天涯晚笛:聽張充和講故事》這本書的由來。”蘇煒説。

  他告訴記者,張充和一直反對別人給她寫傳記,她並不覺得自己是多重要的人物,也不值得別人為自己立傳。

  長居美國的張充和一直鍾愛中國文化,她的丈夫、漢學家傅漢思曾説,張充和身上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優美、最好的東西,蘇煒很同意這一判斷。他透露張充和在公開場合總穿旗袍,在家裏接待訪客時,她又愛穿帶紐扣的青花色中式上衣搭配深色褲子,從側面看就像一幅“仕女圖”,她是發自內心地喜歡這些元素。

  超越“民國風”、“民國范”

  一個月後,耶魯大學東亞係將為張充和舉行紀念會。外界很關注身為“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張充和身上的民國風雲,她也被認為是“民國最後的才女”。

  蘇煒則認為,張充和已超越了所謂的“民國風”、“民國范”,這種概括有點偏窄。她受過10年私塾教育,其啟蒙老師是大師吳昌碩的弟子朱謨欽,就算在民國時期,像她這樣在書法、崑曲、詩詞等多領域都達到高度的人也並不多。

  他透露,張充和雖然造詣頗深,卻很不喜歡被人“戴高帽”,她平時喜歡説“玩”這個字,無論唱崑曲,還是作詩寫詞,都抱著“遊于逸”的態度,不提“使命感”、“傳承”這種大詞。

  “她總覺得自己不重要,可以被忽略,但就是這種雲淡風輕,反而讓人覺得她的真、她的重要。20世紀的戰爭和動亂摧毀了傳統文化中的很多文雅,社會變得浮躁,整體文化往粗鄙化的方向發展,但在她身上得以保留,我想這就是張充和的意義。”蘇煒説。(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