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鑒寶:一紙授權能授出公信力嗎

  • 發佈時間:2014-11-25 09:07:09  來源:人民網  作者:王宏偉  責任編輯:畢曉娟

  國家文物局10月底發佈消息,授權7家國有文博單位向公眾開展民間收藏文物鑒定試點。中國有8000萬收藏大軍,卻沒有權威的鑒定機構,以至於出現各類“專家”粉墨登場、“鑒定證書”給錢就開等亂象。此次“新政”,效果如何?

  7家機構有4家聯繫不上

  鑒定收費嗎?估價嗎?出具證書嗎?國有文博機構掌眼民間收藏,有太多的操作細節值得關心,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要找到這些鑒定機構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7家試點國有文博機構均沒有自己的網站,其中廈門市文物鑒定中心、湖南省文物鑒定中心、雲南文博文物評估鑒定有限中心在當地114查號臺也沒有登記,無法聯繫;西泠印社藝術品鑒定評估中心在西泠印社網站有連結,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那麼聯繫上的3家情況又如何呢?天津市文物開發諮詢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鑒定費每件50元,不估價,不出具鑒定書。

  記者問:“我可以多出點錢請知名專家看看嗎?”工作人員説:“你多出我們也不能多收啊,我們只能請工作人員幫你看。”

  黑龍江龍博文物司法鑒定所隸屬於黑龍江省博物館,工作人員在電話裏坦承:“每件收費50元至200元,但實話實説,我們還沒怎麼開展,也不會出鑒定證書。”

  廣東省文物鑒定站是7家中業務開展得最好的,配備科技含量較高的熱釋光設備,可以檢測瓷器、青銅器等,收費標準是每件最低30元最高100元,同樣不估價也不出具證書。

  顯然,這7家單位對試點並不熱心,鑒定處於“空口無憑”的狀態。它們不像一些黑心鑒定機構按估價的10%收費,好處是不存在故意把假的説成真的,把差的説成好的,或者給錢就開證書,但是這樣的鑒定遠遠無法滿足市場交易的保真和估價的需求。

  相比而言,一些大拍賣行的服務更加實用。北京保利拍賣公司市場部姜珂説,藏家有意送拍,可通過網路發送藏品圖片,由公司鑒定,如果公司認可藏品,藏家可到府鑒定,覺得可以上拍,還會提供一個指導價格。

  那麼,國家文物局對試點目前的狀態作何評價?對7家鑒定機構是否有統一的要求?試點下一步該如何深化和完善?記者按要求將採訪提綱傳真給國家文物局,但截至發稿時,仍然未得到回復。

  公信力來自市場優勝劣汰

  “應當肯定的是,此次試點的方向是對的”,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執行院長孔達達説,“理論上,鑒定機構只要不參與市場交易,處於第三方地位,它的公信力要強于專家個人,畢竟機構可以做成百年老店;另外機構只要操作程式設計得當,可以邀請更多專家共同掌眼,以免專家礙于情面或被收買而摻雜私心雜念。”但是他同時認為,以目前的試點方法,並不能幫助7家機構建立公信力,公信力來自於市場的優勝劣汰,而不是政府的一紙授權。

  文物鑒定,一靠鑒定水準,能識真斷偽;二靠職業道德,不見利忘義。前者不是大問題,專家目鑒配合儀器檢測,能解決大部分問題,即使極少數像《功甫帖》那樣,兩大陣營各執一詞,公眾也能理解。後者才是目前文物鑒定領域最大的癥結,在金錢的誘惑下,專家可以把真的説成假的,假的説成真的。一旦出了問題追究起來,專家可以説“我堅持這麼看,這是學術自由”,或者説“我看走眼了,得允許專家犯錯”,目前還沒聽説哪位專家因為鑒定失誤而被追責。曾經轟動一時的“金縷玉衣”事件,中國最權威的鑒定機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的史樹青、楊伯達等泰斗級專家友情出場,給出了24億元的估價,造假者騙貸東窗事發後,專家們是如何“打眼”的卻無法追究,最終不了了之。

  那麼,此次試點真能解決這些問題嗎?“鑒定界普遍不看好這次試點”,南京一位著名書畫鑒定家在得到不透露姓名的承諾後説了心裏話,“以試點單位目前的鑒定人員、鑒定儀器和工作方法,你覺得真正的收藏家會去找他們嗎?真正的鑒定專家會坐在那裏收50塊錢看一件東西嗎?現在的文物鑒定,還是要靠自己去找信得過的專家掌眼。收藏其實是混圈子,100萬(的藏品)有100萬的圈子,1000萬有1000萬的圈子,大收藏家都有自己的專家團隊。不客氣地説,一些社會鑒定機構和專家是被人利用來混水摸魚的,真文物、好文物哪愁沒人識貨沒人買,假冒偽劣才會捧著錢請你出證書,這些都是雙方心照不宣的事,試點單位想扭轉這種狀況,難!”

  怎麼掌眼才能讓人心服

  試點機構如何掌眼才能服人?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以司法鑒定為例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在我省,刑事案件涉及文物鑒定,需由司法機關委託省級文物主管部門組織鑒定,省級文物主管部門自己或委託南博組織三位以上的專家成立專家組,鑒定時專家並不了解案情,只對文物真偽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免摻雜個人感情;鑒定過程中專家們也不碰面,以免影響各自的獨立判斷,也避免鑒定權威一言九鼎。如果專家意見不一致,則認為鑒定無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出於人身保護的需要,專家的身份是保密的,但是鑒定結果由文物部門蓋公章負責其權威性。

  “司法鑒定的這些做法都可以用於民間文物鑒定”,龔良説,“關鍵是要有一套專家不問人和事、只看東西對不對的鑒定機制。”

  在試點機構仍然裹足不前的時候,一些社會鑒定機構已經開始借鑒這些先進的操作方法。省文化廳指導成立的江蘇藝術品行業協會近日公佈鑒定中心的專家名單,即將開展文物鑒定服務。協會負責人説,公眾提前電話預約後,鑒定中心會請三位專家,背靠背出具鑒定意見,若意見一致則出具鑒定證書並估價。根據文化部和財政部的意見,江蘇正在醞釀成立藝術品銀行,屆時這個估價有望成為抵押貸款的依據,“現在專家和機構髮發證書亂收費,把行業形象搞壞了,協會希望能夠清水出芙蓉。”

  建立公信力,監管與授權同樣重要。國家文物局指定7家試點單位,就相當於以自己的權威為其業務能力和道德水準提供保證,但是鑒定人員的能力如何考核?違規如何處罰?試點資質可否吊銷……好事能否辦好,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