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五件乾隆時期宮廷禦制器物亮相保利秋拍

  • 發佈時間:2014-11-02 09:55:49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北京保利2014年秋季拍賣會,將為大家呈現一場《孔顏樂處-乾隆御書房五器》專拍,其中囊括了五件乾隆時期的宮廷禦制器物。璽印,代表皇權與文韜;古琴,代表禮樂與知音;紫檀櫃行收藏貯納之功;粉青瓶運花事賞器之樂;寫經玉冊禱禮佛祈福之功德。無不言説著乾隆精神世界的文心雕龍之美。

  乾隆在《長春書屋》詩中寫道:“人心小天地,聞之宋儒語。一氣總涵春,所以首四序。”而乾隆身居其中體味天道人心的御用書屋空間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天地”,著名的養心殿長春書屋位於西暖閣樓下的西小槅間,面積不足四平米;乾隆四十一年為歸政而建的紫禁城養性殿長春書屋模倣養心殿書屋,亦建於狹小的西小槅間;最著名的乾隆鑒賞室兼書齋三希堂也只有八平米。這些書屋小室是僅屬於乾隆一個人的“小天地”,其空間設計、室內裝飾、文房陳設與狹小的容膝之室結合得貼切怡人。可謂“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乾隆為自己禪位後的太上皇生活,他營造出了一座最為豪華和夢幻的書房 – 倦勤齋。與乾隆中年之前的以長春書屋、三希堂等空間緊湊,佈局雅致的書齋空間不同,倦勤齋以迷宮般的建築居室格局,以巴洛克風格的精雕細鏤,用建築、雕刻、繪畫多種手段共同搭構出一個多維的幻覺幻象仙境倦勤齋。位於紫禁城東北部寧壽宮花園,俗稱“乾隆花園”的北端,面南向北靠紅墻,東西共九間,是寧壽宮建築群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正中前檐下懸乾隆御筆“倦勤齋”匾額,乾隆曾在符望閣內題詩中寫“耆期致倦勤,頤養謝喧塵”,也是表達自己退位後的期望,倦勤齋的名字也得於此詩。倦勤齋倣自紫禁城西北角建福宮花園的敬勝齋,而敬勝齋又是圓明園坦坦蕩蕩景區裏半畝園室內小戲院的翻版與改造。“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曾是年輕的弘歷夢開始的地方,坐上皇位以後,便忙不迭的把那些藏著夢的記憶的角落搬進了紫禁城的居所,更搬進了這預備養老的院子。在圓明園和敬勝齋相繼在大火中變成一堆瓦礫之後,倦勤齋成了我們進入弘歷少年夢的唯一通路。在這乾隆花園的最後一座房子裏,弘歷抹去了真與幻的界限,傳達出“無盡”的意念。原來他的夢沒有結束,這裡只是起點。”(王戈 《倦勤齋》)

  清乾隆 黃水晶‘乾隆御筆’、‘德日新’、‘所寶惟賢’組璽三方

  

  

清乾隆 黃水晶‘乾隆御筆’、‘德日新’、‘所寶惟賢’組璽三方

  L2.3×2.3×5 cm

  L2.6×1.4×4.3 cm

  L2.1×2.1×4.6 cm

  RMB 10,000,000 - 15,000,000

  此次拍賣的五件乾隆盛世文事御用珍品,我們蒐羅于法國、日本及舊京世家秘藏,可窺乾隆帝夢幻書齋世界于一斑。其一為“清乾隆 黃水晶‘乾隆御筆’、‘德日新’、‘所寶惟賢’組璽三方”。乾隆皇帝雅好書畫印章,在位六十餘年令內廷造辦處製作達一千八百餘方璽印。數量超過其他幾位清帝的總和。根據《乾隆寶藪》所載,這三方璽印應為一套,經比對與《寶藪》中三方印大小及印文完全一致。三方璽印大小為2.3cm見方、2.1cm見方與長2.6cm,形制小巧,可隨御駕攜帶使用。多使用於乾隆帝在書畫手卷上的題跋鈐蓋。本組“乾隆御筆”組璽為帝王年號璽印,刻製于乾隆即為初期,錄于《乾隆寶藪》著錄之開端,具有重要意義。

  

  “乾隆御筆”是乾隆常用的一枚璽印,出現在很多清宮舊藏的晉唐宋元書畫作品的乾隆御筆題跋之下,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乾隆三希堂之最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上,可推測此璽曾于三希堂中鄭重鈐蓋。 其他如台北故宮藏《傳米芾書離騷經》,和元盛懋《江楓秋艇》圖卷的乾隆禦題下也有此印的鈐用。

  “德日新”璽,橢圓形,為書畫作品的引首章,多鈐于御書之右上角。語出《尚書 商書》:“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及《易 係辭》之“日新之謂盛德”。乾隆於此多有宏論,“日新之謂盛德”,何謂日新?“日新非必日日務求有所新益,蓋君子自強不息即所以進德也。”何以進德?進德須防習染。“蓋習染之最易害人心,如塵埃之最易生室宇,日日掃之,塵埃未必能盡去,日日新之,習染未必能盡除,日日新,又日新,如是而已矣。”(《清高宗禦制文二集》卷二)故“德日新”為乾隆一生的座右銘。在著名的《乾隆禦制詩集》初集到五集卷首的六幀禦容寫真肖像上,引首位置均鈐蓋此枚“德日新”橢圓小璽。畫像中的乾隆從三十歲的英姿勃發到八十五的垂垂老矣,而“德日新”璽始終如一地鈐蓋。在此璽印于最後一幅畫像上出現時,左上角已有一處破損,如同現存實物。容顏易改,而聖德日新,此印可謂伴隨乾隆六十餘年帝王生涯的一枚信物。

  “所寶惟賢”此璽常與“乾隆宸翰”,“乾隆御筆”等相配,鈐諸御筆書畫之上。 “所寶惟賢”語出《尚書 旅獒》:“不寶遠物,則遠人格:所寶惟賢,則邇人安。”其注雲:“寶賢生能,則近人安,近人安則遠人安矣。”知古賢者對“所寶惟賢”亦極推重,視其為定國安民之根本。乾隆亦深知於此。“聖人養萬民而不能不賴賢之時亮天工。是以周公躬吐握之勞,故有圄空之隆,齊桓設庭燎之禮,故有匡合之功。寰區至廣也,生民至眾也,以一人之心智耳目禦之,其敞精勞神而迄無成功,亦不待燭照數計而龜卜矣。自古賢王勞于求賢,逸于得人,然得人始逸而求賢則勞,毋論求之不以道,得之不以實,所得非其人,所求作其賢,而天下之萬民,不可以一日而不養。為君難,蓋誠乎其難矣!”(《清高宗禦制文初集》卷一)乾隆此璽以明其求賢若渴,綏遠撫近之心跡。

  乾隆璽印材質以和闐玉、壽山石為大宗,水晶印極罕。天然水晶為晶體,硬度為7,有難雕易碎的特性,因此在用作雕刻材料時多做大型簡潔的雕刻,極少用來精雕細琢或刻字,尤難於雕刻細勁的陽文元朱文篆。從故宮現存的璽印來看水晶材質者較為罕見,在乾隆即位前的雍正二年,造辦處為14歲的四阿哥弘歷刻製的一組六方印章中,僅有一枚水晶章“存誠主敬”。在乾隆皇帝即位前的“寶親王寶”(組璽)中亦有一枚“樂善堂”寶亦為水晶雕刻而成。

  清乾隆 禦制‘佛説賢者五福德經’玉冊

  

  

清乾隆 禦制‘佛説賢者五福德經’玉冊

  L17.7×10.7×3.3cm 盒L20.7×13.8×7.2cm

  RMB 5,300,000-8,300,000

  備註:此玉冊源自十九世紀末法國謝滿祿公爵(Comte de Semaille),他于1880至1884年間出任法國北京使館秘書,1933年在巴黎出版《北京四年回憶錄1880.8-1884.8》(Quatre ans a Pekin)。曾著錄于1887年巴黎出版Maurice Paleologue 著《L’ Art Chinoise》(中國藝術),170 頁;1911 年4 月《Bulletin de l’Association amicable franco-chinoise 》雜誌3 期,2 號,175-176 頁,專題為“Deux livrets de jade de la collection du Comte de Semalle, Art Chinois”(謝滿祿公爵藏中國玉冊)。香港蘇富比,2010.04.08,Lot530

  “清乾隆 禦制‘佛説賢者五福德經’玉冊”。玉冊為青白玉材質,由四塊玉片加明黃色雲龍紋織錦裝裱而成,連裝成冊,前後加裝紫檀木夾板。玉片兩面以淺劃刻填金的手法細刻而成,刻字後又用金銀填描。首片中上方雙線框內以隸書題簽“佛説賢者五福德經”,旁飾佛教中八吉祥圖案,經文主體以端正小楷書寫,淺刻,填金。最後一片刻篆書各體“壽”字。玉冊原為古代冊書的一種,用於帝王祭祀告天或上尊號。至乾隆朝時,對玉冊製作的尤為崇敬,他喜歡把佛經、禦制詩文等製成玉冊,以求永恒。依此《佛説賢者五福德經》後所刻各體壽字看來,應為乾隆為母親祝壽,或本人萬壽節所制。《佛説賢者五福德經》教導眾生要佈施和講經説法,會得到長壽、多財、美貌、名譽、大智,抄錄此經可增五種功德,由此也可見乾隆皇帝的宗教信仰。此套玉冊還帶有原配紫檀嵌銀絲函盒及原裝織錦函套,品相保存完好。

  此玉冊源自十九世紀末法國謝滿祿公爵(Comte de Semaille),他于1880至1884年間出任法國北京使館秘書,1933年在巴黎出版《北京四年回憶錄1880.8-1884.8》(Quatre ans a Pekin)。曾于香港蘇富比2010年04月8日拍出,Lot530。曾著錄于1887年巴黎出版Maurice Paleologue 著《L’ Art Chinoise》(中國藝術),170 頁;與1911 年4 月《Bulletin de l’Association amicable franco-chinoise 》雜誌3 期,2 號,175-176 頁,專題為“Deux livrets de jade de la collection du Comte de Semalle, Art Chinois”(謝滿祿公爵藏中國玉冊)。

  清乾隆 粉青釉雕龍鳳呈祥八方瓶

  

  

清乾隆 粉青釉雕龍鳳呈祥八方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32.5cm

  RMB 5,500,000-8,500,000

  備註:日本關西重要私人舊藏

  瓷器一直便為清代宮廷重要的陳設器,乾隆書齋素不乏有單色釉瓷器陳設,插花以清心去燥。此次我們有幸即將呈現一件清乾隆 粉青釉雕龍鳳呈祥八方瓶,此件來源於日本關西重要藏家舊藏,於此家族秘藏百年,于20世紀初購自山中商會,通過此次拍賣首次面對市場露面。瓶呈八方形,撇口,折肩,長腹,腹下內收,圈足。造型周正,不變形,取“八方昇平”之意,寓意吉祥。通體施粉青釉,色澤淡雅。瓶身由上至下共模印9層紋飾,由口沿至足端依次為簡體夔龍紋、如意雲頭紋、蕉葉紋、卷身夔龍紋、如意雲頭紋、腹部主題紋飾為夔龍夔鳳龍鳳呈祥紋飾、至下亦置如意雲頭紋一週、卷身夔龍紋、及足端上側的蕉葉形如意雲頭紋一週。外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方形款識,字體不同於乾隆中期、晚期字體,書寫方式較為古拙,筆道灑脫,為典型乾隆早期款識,屬唐英督陶時期作品,自此推斷此件瓶應為較為罕見的乾隆早期唐窯之作。

  此種形制于清代禦窯中,多見一道釉作品,市場流通中多見倣官釉、倣汝釉等作品,粉青全身模印紋飾者極少。已知市場流通者也為乾隆早期作品,曾于香港蘇富比2009年4月8日拍出,清乾隆 粉青釉浮雕芭蕉葉“博古龍鳳紋”八方瓶,Lot1652。另一隻極為相似者曾于香港蘇富比2000年5月2日拍出,清乾隆 豆青釉刻博古龍紋八角瓶 ,Lot613。此種乾隆時期八方形制倣汝釉作品可見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中國瓷器II》,東京,1990年,圖721。

    清乾隆 紫檀高浮雕福慶有餘頂箱式四件櫃

  

  

清乾隆 紫檀高浮雕吉慶有餘頂箱式四件櫃

  高210.5cm 寬101cm 進深55.8cm

  RMB 15,000,000-25,000,000

  紫檀是乾隆時期宮廷傢具的首選美材,乾隆帝深知此材難以再得因而採取了特殊的保護政策,規定非內廷批准不得擅動木料,並設有專門的官員負責在全國對紫檀木料進行掠奪性收集,使紫檀木料幾乎都為宮廷所有,保證了造辦處紫檀傢具製作可以不惜工料,工藝精良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到了乾隆晚期,宮廷傢具紅木製品開始出現,隨後越來越多,可以推斷此時宮中紫檀木的庫存基本用盡了。查閱清《造辦處活計檔》,與當時桌、椅、寶座相比,櫃的製作量本身就極少。同時又由於體積碩大,搬運困難,非一般房舍能容納,因而在社會動蕩變遷中往往被拆散或改作它用,成對完整傳世極為難得,目前存世可供比對並見諸公私著錄的紫檀四件櫃數量極為稀少,如北京紫禁城中太和殿中陳設的一對通高4.4米的紫檀雲龍連山大四件櫃和西夾室門旁的一對通高3.7米的的紫檀雲龍紋大四件櫃,這都是國內外公認的重器。上海博物館也藏有與此對大四件櫃製作年代、紋飾、尺寸相似的紫檀大四件櫃,但展出時沒有見到兩個頂箱。拍賣市場上凡紫檀四件櫃現身必創佳績。2007年保利秋拍推出的高度為2.48米的清乾隆紫檀方角大四件櫃,創當時清代御用傢具拍賣記錄。2013年,秋拍北京保利推出的高度達到3.25米 “清乾隆 紫檀雲龍紋大四件櫃”,以9200萬成交,創中國古典傢具的世界紀錄。

  此次我們即將拍賣“清乾隆 紫檀高浮雕福慶有餘頂箱式四件櫃”,為滿徹紫檀的宮廷標準頂箱方角四件櫃,精選紫檀大料製成,選用上好的以金星紫檀為材,呈波浪式虎皮紋理,珍罕無比。造型四平八穩,比例勻稱,櫃子和頂箱用料相當,框架用格肩榫卯相接。正面平整,側山落膛起鼓做,設閂桿和櫃膛。門板和側山板均開槽裝橫帶,防止開裂變形。立櫃中部裝架籠,設抽屜二隻。下設悶倉,內部構件均為紫檀佳料製作,在傳世器中極為罕見,可謂乾隆盛世不惜工本的宮廷紫檀器代表作。足間裝牙板,足端穿銅靴。此櫃的銅鎏金面頁和吊牌相當講究,造型典雅,鏨刻圖案精美,既富裝飾效果,又與紫檀櫃體色澤反差強烈,能沖淡大型傢具給人的沉悶感。此櫃最奪目之處是八扇櫃門和櫃膛立板的鏟地高浮雕,雕刻工藝神清功精,佈局繁簡有序有理,整體上給人以氣度威嚴的震撼力。“鏟地”高浮雕是清代“大內紫檀作工”的特有工藝,即將圖案之外的底子全部剷平,使圖案突現,立體感強烈。與一般硬木傢具的“起地”浮雕法相比,同樣的圖案,“鏟地”浮雕需要多倍工時。宮廷紫檀傢具的浮雕地子平整如鏡,令普通工匠可望而不可及。八扇門板與兩面櫃膛立墻均鏟地高浮雕福慶有餘,拐子龍,皆精工細鏤。每幅圖案獨立成章,又相互呼應,下部櫃膛山墻兩雲龍亦左右相向,騰挪呼應,成對陳設華貴非凡。此對四件櫃為北京世家舊藏,2006年5月王世襄先生曾為之題辭:“清代紫檀傢具以雍乾時期宮廷御用器物為上上品”。

  明 清乾隆禦賞‘頭等十六號’月露知音琴

  

  

明 乾隆禦賞“頭等十六號”月露知音琴

  琴長121cm 弦長113.8cm 頭寬18cm 肩寬19cm 尾寬13.5cm

  估價待詢

  古琴,南宋《洞天清祿集》、明初《格古要論》以來,俱列文房器物之首,乾隆宮廷文房亦以古琴一項最為珍重罕有。今北京故宮僅藏古琴三十余床。清代雍正皇帝開始整理宮中的藏琴,其後除17張留于紫禁城,其餘103張皆送進圓明園。出等的琴配紅漆套箱,有等次的琴配黑漆退光漆套箱。據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辛酉年,亦做得黑漆琴匣一件,紅漆琴兩件。同年六月二十三日,有等次的琴十八張,各配得黑退光漆匣,各隨錦囊,俱刻款持進,交太監高玉呈進。“月露知音”與“松石間意”似應是是年六月二十三日裝匣的二十一琴中的一張。

  此次專場之“明 清乾隆禦賞‘頭等十六號’月露知音琴”。琴為仲尼式,桐木製琴身,岳山、焦尾紅木製,通體髹黑漆,琴身均勻佈滿龜背、小流水斷,牛毛斷。金徽(缺一),玉雁足、軫。折肩在三徽,龍池、鳳沼均為長方形,腹內納音隆起,天地柱皆具。板頸刻填石藍“月露知音”,為圓形印面佈局,龍池上部陰刻填金乾隆禦題詩,龍池下陰刻填金“乾隆禦賞”長方形大印。斷紋通體完整,漆面保存完好,留白年余來藏于明清兩代宮禁,無重修痕跡,琴聲蒼古松透,極為難得。龍池上部陰刻填金乾隆禦題琴銘:

  月露與琴,是一非三,滅分別相,成無底籃,

  元酒既淡,尺帛渾素,誰知音者,唯問月露。

  乾隆禦識。鈐印:浴德。

  從此琴之禦題詩來分析,可知“月露知音”應是琴之原名,是為乾隆得琴之時已有之名。乾隆帝得於此琴後,把玩彈賞,其後識鑒,並禦題詩文,由宮中御用工匠刻于琴上。禦題詩文後之“浴德”小印,此印亦著錄于《乾隆寶藪》。曾鈐于“馬和之召南八篇圖卷”等之上。

  

  此琴帶有原裝宮庭漆盒,楠木製,髹黑漆。盒蓋上正中陰刻填金“明制 月露知音 大清乾隆辛酉年(1741)裝”,鈐印“永寶用之”。盒蓋內中部陰刻填金乾隆禦題:

  琴之弦正且直,可以養德;琴之韻和且平,可以怡情;或擊或拊,含宮孕羽;

  潛鱗俱浮,靈鶴自舞;宣通內志,協氣揚詡;聆茲希聲,遊于太古。

  

  “乾隆禦題”陰刻填朱,倣朱文方印。琴盒外首尾兩端俱陰刻填金隸書“頭等十六號”。琴盒之銅鎏金攢花蝴蝶紋合頁均為原裝,作銅鎏金蝴蝶狀,鏨刻細膩,惟妙惟肖。

  清宮藏乾隆頭等古琴及琴匣由於大部分存于圓明園,故多毀於戰火,存世稀若晨星。在這件“月露知音”之外,現仍傳世的宮廷頭等原裝古琴或琴盒僅有四件:一、為上海樊伯炎舊藏宋“松石間意”琴及乾隆琴盒,盒蓋刻“宋制松石間意,大清乾隆辛酉年裝”,下有“永寶用之”四字小方印,盒頭刻“頭等二十二號”六字。二、“音朗號鐘”銅琴及琴盒,盒蓋刻“漢制音朗號鐘,大清乾隆辛酉年制”,下有“永保用之”小方印,盒頭刻“頭等二十三號”。三、遼寧省博物館藏“九霄環佩”琴的乾隆琴盒,該琴盒上刻“宋制九霄環佩,大清乾隆辛酉年裝”,下有“永寶用之”四字小方印,盒頭刻“頭等十八號”五字。四、李伯琴舊藏“萬壑傳松”乾隆琴盒,琴不存。盒蓋表面刻“唐制萬壑傳松,大清乾隆年辛酉年裝”,下有“永寶用之”四字小方印,盒內乾隆題詞下有“乾隆禦題”方印,盒頭刻“頭等七號”四字。從上述三件乾隆琴盒與“月露知音”琴盒的款識比較來看,盒蓋上所刻內容的體例均相同,且落款年號及“永寶用之”小印亦相同,盒頭所刻編號形式也完全一致。琴盒內部刻文均為陰識填金禦制題詞,且均刻于盒蓋內之中間一格,與此件琴盒之內部識文之字體與位置及刻法相同。琴盒內乾隆禦題下均有“乾隆禦題”方印,與此件琴盒內的方印內容相同,可相互印證。頭等二十三號,宋 松石間意琴,于2010年5月以1.36億成交,曾創造中國古琴和時間樂器的紀錄。此頭等十六號月露知音的現身亦將會是一場盛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