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尤倫斯再次出售當代藏品 當代藝術品嚴重縮水

  • 發佈時間:2014-09-18 10:02:52  來源:人民網  作者:于娜  責任編輯:畢曉娟

  “即使把價格降得不能再低了,也賣不出去幾張畫。”這已經不是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上的個別現象,經歷了幾年前的暴漲飆升之後,市場回落縮水所帶來的危機,讓很多藝術家和機構始料未及。特別是在今年香港秋拍上,尤倫斯夫婦將要第三次拍賣一批估價1億多港元的中國當代藝術藏品,儘管尤倫斯方面表示多次出售是對收藏作品的調整,依然引來各方的“拋售”、“洗牌”等議論,加劇了一些人對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或將再次面臨縮水的擔憂。

  消失的訂單

  畫家老原在今年年初同某大型企業簽了一個大單,對方要用2000多萬元,買他4000平尺的畫。消息傳出後,很多藝術圈的朋友都為之興奮,紛紛前來祝賀,這在2008年那場金融危機前,根本就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在宋莊一年賣畫能賺幾千萬的藝術家名字能列出一大堆,然而今非昔比,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從高潮回落後,有的人甚至四五年都沒賣過一張畫了。  然而意料之外的是,同老原簽約的企業不久前突然出事了,訂單自然也就無法履行了。

  “我簽過很多購畫合約,在簽了一兩年後就出現了問題,跟美國一家畫廊簽約了,一年後就出現經濟危機了,你抗拒不了,雖然我簽了8年,你也不可能找人打官司去。跟杭州一家基金會剛簽約完不久,一些企業投資人的經濟狀況出問題了,有的老闆跑路了,我的畫也賣不了了。”老原無奈地説。

  老原這筆大單的泡湯,也間接影響到了畫家老唐 ,本來老原答應買一張他的畫,算是幫助解決下房租。老唐不喜歡畫迎合市場的畫,他的畫在灰暗壓抑的背後是反思和批判,並不適合挂在家裏,這也導致他的畫在國內很少能找到收藏者,一直都是海外機構在收藏。

  老唐説他最近一次賣畫還是4年前,南韓和瑞士的兩家畫廊買了他十幾萬的畫,之後這幾年就只零星賣出幾幅幾千元的小畫,一些朋友喜歡他的畫卻沒錢買。

  “最有錢的那撥人,比如6月的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方力鈞一張六七米油畫,200多萬就拍了,他的畫曾經賣了很多錢,所以他無所謂,生活不受任何影響,那些跟一些小畫廊簽約的人屬於藝術界的中産階層,生活也沒問題,最困難的是底層畫家,房租交不起了。”老原説。

  老唐也曾經有錢過,一傢俬人美術館買了他幾十萬元的畫,但他那時並沒有危機意識,錢隨後被他很快花光了。其實老唐並不是個案,很多宋莊的畫家有錢後,買了豪車、別墅,甚至有人過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市場危機到來後,很多人蓋了房子住不起,買了豪車開不起,後再轉租轉賣出去。

  “市場左右一切,藝術不過在其中,洗牌的時候還沒到。”老原對此覺得不以為然,“有人問金融危機對我的影響,我説沒感覺呀,我一直在危機當中,不僅是經濟、生存環境,還有由外到內的肉體精神各方面的壓抑,不會在乎。我們都經歷過,5年甚至更長時間不賣畫,那也活過來了,再窮的藝術家也有尊嚴。”

  對於市場存在的矛盾現象,一些不錯的作品把價格降了,卻還是賣不出去,99藝術館館長李鐵軍認為這説明一些投資人也相對冷靜了,經濟實力沒到一定程度的收藏者,不能把吃飯錢都拿出來收藏,藝術是奢侈品的範疇。“藝術家不管到什麼時候,個人觀點、個人形式要有,獲得財富不是終極目標,你可以窮困潦倒,但你的思想有一定高度,這就值得尊重。如果你有錢開豪車,住別墅,高高在上,只不過是利用藝術賺到錢的商人而已。”

  西方藏家在拋售?

  將在10月進行的香港蘇富比秋拍上,尤倫斯夫婦要再次出售一批上世紀90年代早期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一些來自方力鈞、張曉剛、曾梵志等藝術家的早期代表作品還是首次現身拍場,總估價為1億多港元,其中有三件作品估價過千萬。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最大藏家,尤倫斯夫婦的每一次出貨都能引起不小的震動,這次也不例外,拋售還是洗牌的議論隨之而來。  從2011年4月開始,尤倫斯夫婦至今已通過香港蘇富比拍出了195件當代藝術藏品,總成交額超過8億港元,其中不少作品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2013年秋拍上以1.8億港元成交的曾梵志的《最後的晚餐》,更是將中國當代藝術帶入了“億元時代”。

  尤倫斯方面再三強調其多次出售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實為收藏的調整,尤倫斯基金會負責人也強調,當代中國藝術收藏是尤倫斯藝術收藏中最全面收藏之一,在過去30年間一直專注于支援年輕藝術家。收藏是一個非常個人的行為,而藏品會經常有所轉變。尤倫斯基金亦不時會把珍品出售,與其他同樣充滿熱情的收藏家分享,這讓我們得以繼續收藏更多作品,而這次拍賣正是此過程的一部分。

  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負責人也表示,尤倫斯現在是處於作品調整階段,他們仍然很關注中國當代年輕藝術家的發展,目前整個方向是以年輕藝術家為收藏重心。  但是業界關於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縮水與洗牌的爭論仍是不絕於耳。“之前市場上形成的商業操縱意識是病態,有些銷售好的作品就是垃圾,畸形的市場會給藝術家帶來很大的負面引導,現在藝術家應該靜下來思考藝術本體。”李鐵軍説。

  “一些西方藏家已經是在玩金融遊戲了,能夠預料到中國當代藝術大趨勢是什麼,作為商人不想賠在手裏,也説明對中國當代藝術沒有更深刻的認識,認為在一個時間段,我抓到了,就抓到了。”

  在3畫廊負責人季曉楓認為,因為中國的當代藝術市場規模比較小,藏家比較少而且低調,所以一旦大的指標性的藏家有什麼風吹草動,大家就容易關注。尤倫斯夫婦同時買進一些作品,這就是當代藝術全球化的一個特徵,“中國概念”在世界級的藏家裏變得越來越不那麼重要。

  他認為有很多後期成熟起來的藝術家的作品更加處在全球化的世紀藝術史的語境中,所以人們不再以他是中國藝術家或者中國概念的藝術家來判斷一個藝術家的價值,而是以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家來判斷價值。

  “新派的藏家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他們的眼光總是在往前看,對過去的收藏只留下一些精品,而更多會關注未來的可能性,而中國的老派藏家更多是往後看,什麼古董啊,什麼老的大師啊,我沒有説對錯的問題,只是就當代藝術市場而言,第一種藏家對市場的價值更多,也是畫廊需要著重培養的群體。”季曉楓説。

  縮水也非壞事

  有人把自己的一幅大畫放在工作室門口,標價1000萬元,引來路人議論紛紛。可以標價多少億都沒人管,反正知道自己的畫賣不出去,人們更願意認為這是一種調侃,自我消解壓力,對市場危機的一種幽默態度。

  2006年3月,蘇富比成立了專門的部門拍賣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以張曉剛、方力鈞、岳敏君等代表的一批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開始飆升暴漲,在全球迅速引發一場競購狂潮,市場危機也自此埋下種子。

  “縮水恐慌更多的是來自於那些在二級市場上炒作的藏家。”季曉楓認為,在2000年前後被瘋狂炒作的那批藝術家作品,出現價格縮水很正常,是當代藝術市場回歸正常狀態的過程。 一些拍賣市場上過度炒作現象也逐漸被大眾所識別,對那些所謂大師、大腕藝術家炒冷飯的狀態也引起了新進場藏家的視覺疲勞。

  李鐵軍認為,那些已經進入當代系統的重要人物作品,代表時代的作品,縮水可能性不大。很多人以經濟為目的作品價格縮水是難免的。他們不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了,既沒有歷史研究的價值,樣式相同又失去了藝術家本真的東西。

  恐慌氣氛還在蔓延,有機構預測,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還要縮水,甚至要縮水100倍,令藝術圈一片譁然。“這種所謂的縮水我想是那些沒買過畫也沒賣過畫的人,作為看熱鬧的人在那瞎嚷嚷。”季曉楓説。

  “實際上在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市場當中,一批新銳收藏家還是非常活躍,只是外界並沒有太多關注他們,另外由於他們的身份以及市場的政治上敏感度等原因,他們也不希望過多在大眾面前曝光。”季曉楓認為,從畫廊市場來看市場進步還是非常明顯,現在發現有很多非常好的畫廊在做著一些非常好的藝術家,他們作品的銷售價格趨於正常,越來越跟歐美正常的藝術市場價格接軌。

  “當代藝術收藏市場在慢慢向一級市場的成熟運作回歸。現在的藝術市場大家會更加珍視自身的傳統,加入了很強烈的反思視角,大家會更加關注切身現實狀況來操作藝術作品,更加接近全球化,體現在藝術收藏市場多元性。”季曉楓覺得這才是一個正常的市場應該有的狀態。他相信畫廊、拍賣行、藏家、機構、銀行等藝術市場各方會越來越成熟,虛假的東西仍然還有機會,但不會是市場主流。

  對於當代藝術家而言,李鐵軍覺得他們到什麼時候都不要管市場好壞,藝術家最本質的一點是有碗粥,有盤鹹菜,能活著,不斷地研究藝術,真正達到一種不動的狀態,而不是市場好了就揮霍,市場不好了就要跳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