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八仙過海:畫廊如何在拍賣季討生活

  • 發佈時間:2014-09-03 09:27:54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每到拍賣季,大家談論最多的莫過於拍賣場上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拍賣事件:不是誰家徵了一件好拍品,就是哪家拍賣公司又攢出了一個怎樣的專場,或者哪件拍品高價成交了,抑或誰誰誰的作品流拍了……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但是不是在每一個拍賣季裏,忙碌的只有拍賣公司以及那些依託拍賣而生活的各色群體?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作為一年當中僅有的兩次集中拍賣季,不管是春季拍賣還是秋季拍賣,因市場的集中交易所帶來的便利自然不會因稱謂而決定其享有者,畫廊同樣在拍賣季裏忙碌著。

  拍賣季畫廊生存手段大揭秘

  拍賣季之所以受人關注,與其自身的交易形式有著密切的關係。拍賣作為諸多市場交易方式當中發展最為頂尖的一種,能為某一領域當中的拍品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價格呈現也相對更為直接以及客觀。以藝術品交易市場當中的價格呈現為例,拍賣場中産生的價格比起一級市場當中的任何交易方式都要更加透明與可見,同時,更高的價格往往更能刺激藝術品的交易與消費。試想,一件藝術品在一級市場當中不論以怎樣的價格成交都不會引起足夠的關注,而一旦將高價的成交送至拍賣場後,一個天價成交記錄的誕生無疑能夠引發更為廣泛的關注和議論。這對於藝術家以及買賣雙方而言,都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拍賣在國內藝術品交易市場當中的主導地位已經不可撼動,那麼,在以“拍賣”命名的拍賣季中,畫廊作為被動參與者,又有哪些生存的手段抑或有別於其他時間段的經營方式呢?下文將會著重選取幾點加以分析。

  展覽——被動迎接

  作為畫廊諸多職能當中最為基本也是維持畫廊正常運作基礎的展覽,自然要在拍賣季為畫廊的生存提供更多的支援。或許有人會質疑,畫廊的展覽更疊是非常頻繁的,無論是拍賣季還是非拍賣季,畫廊的展覽頻率與展覽規模並未有太大變化,這怎麼能作為揭秘性的生存參考呢?

  誠然,對於任何一家經營相對穩定且正常的畫廊而言,拍賣季與否並不會對其展覽活動帶來太大的影響,尤其是那些經營時間長且品牌號召力十足的畫廊,一年的展覽計劃或許早在拍賣季到來之前就已經敲定。至於那些志在以出租場地為生存目標的畫廊,拍賣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下一個展覽誰來買單。對於上述兩種畫廊而言,或許拍賣季的到來真的沒有太大的意義,但試問,如此性質的畫廊在國內有多少?相信答案不會超過兩手之數。既然如此,更廣泛存在的眾多平凡而又普通的畫廊選擇在拍賣季推出一些充滿特色甚至是迎合當前拍賣市場需求的展覽又有什麼不可理解的呢?

  拍賣季的到來,為市場積聚了人氣,尤其是對於當前國內拍賣公司最為集中也是畫廊數量最為龐大的北京而言,在短短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內,數十家拍賣公司先後舉辦大型拍賣會所聚攏的交易氛圍是非拍賣季所難以企及的。面對如此難得的交易場面,如果説畫廊心甘情願地置之不理,估計沒有哪個人會選擇相信。

  買賣雙方的集中在為拍賣市場聚得人氣的同時,也為整個京城的藝術品市場帶來了足夠的買氣。同樣屬於交易市場當中的一環,畫廊固然有著屬於自己的固定藏家群體,但如果有新的購買群體出現,相信沒有哪家畫廊不舉雙手歡迎。那麼,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迎接這些新的買家群體?是把畫廊的藏品送到拍賣會上試試運氣還是策劃一場別出心裁且品質過硬的展覽以謀求主動?相信理智的畫廊都不會在這一道選擇題面前失分。因為這不是一道單選題,雙選乃至多選才是畫廊在拍賣季生存的王道。

宋昱霖《十八拍——永不停歇的鎬》

  宋昱霖《十八拍——永不停歇的鎬》

  藝博會——主動出擊

  在畫廊的年度計劃當中,參加藝博會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選項。這當中,實力雄厚的畫廊有選擇藝博會的主動權,而實力差一些的,卻要面對藝博會的刪選。作為畫廊的第二大收益來源,參加藝博會或許能夠帶來收益,但不參加則一定不會有收益。

  大多數藝博會在時間設定上多少都與拍賣季有著交集,比如上半年國內多數畫廊都想參與的兩個藝博會——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和藝術北京藝術博覽會。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在每年的4月份舉辦,這恰好是香港幾家拍賣公司春拍舉槌的時間:香港蘇富比春拍從4月3日開始到4月8日結束;保利香港春拍的時 間則為4月4日至4月7日;中國嘉德(香港)春拍為4月的6至9日。而在這三場春拍之後不久,也就是4月14日,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如期而至。

  作為今年上半年國內畫廊參與度最高的內地藝術博覽會,藝術北京的舉辦時間雖稍晚于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但比之內地春拍的密集期還是要早上幾日。4月30日,就在各大內地拍賣公司還在為春拍作最後準備之時,第九屆藝術北京博覽會一如往常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開幕。180余家藝術機構的參展規模雖然無法與國際一流藝術博覽會相提並論,但在短短的4天時間裏,超過5萬餘人次的參觀數量以及超過1000件藝術作品的成功售出,在實現了成交率較之上屆增長的同時,也令96%的參展商達成了銷售的目的。

  送拍——聊勝於無

  作為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畫廊本身所具有的收藏職能也決定了其經營者在拍賣季中的可參與身份。依照正常的市場規律,拍賣公司的徵集渠道原本應該以藏家和藝術機構為主,但在極富特色的國內藝術品交易市場體系當中,藝術家渠道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藝術機構參與拍賣的可能性。這也直接導致了很多拍賣公司在徵集環節即跳過畫廊等一級市場的平臺,直接從藝術家手中收取作品。這種多少有點類似“只吃果子不栽樹”的行為在飽受畫廊批判的同時,也讓畫廊在市場競爭當中處在了一個極為弱勢的地位。

  於是乎,多數畫廊在拍賣季所能做的也就變得簡單了許多,送上幾件不成體系的作品供藏家篩選,挑中了是運氣,挑不中也不會太過沮喪。為此,記者也曾與幾家畫廊做過交流,得到的答案大同小異,無外乎那麼幾個老調重彈的聲音。“現在的市場不太景氣,拍賣公司有選擇性地徵集作品很正常,而那些有過收藏履歷的拍品自然更具市場的説服力。畫廊所送拍的作品雖然在一級市場有過篩選,但不一定就意味著這些作品符合當前拍賣市場的需要。”“拍賣有一定的偶然性,任何一件拍品都有可能成交,相應的,也有可能流拍。每個畫廊其實都有一定的收藏支援者,不一定非要依靠拍賣才能生存。送拍只是一種手段,但不是畫廊銷售的唯一渠道。”

蔡國傑《盧廉若公園》

  蔡國傑《盧廉若公園》

  迎合市場,拍賣季節展覽多雷同

  對於目前藝術品交易市場當中的新寵兒——當代水墨,畫廊自然不甘於讓其只在拍賣市場當中“興風作浪”,換言之,作為市場新需求的代表,拍賣也不可能成為當代水墨發揮與表現的唯一舞臺。在今年的春季拍賣期間,眾多畫廊再度將“寶”押到了當代水墨當中。回首過去的幾個月裏,以當代水墨為主打的展覽也不在少數。一進入4月份就開始宣傳造勢的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年度系列大展之“山水”篇——“2014典藏·山水作品展”,無疑是上半年國內水墨藝術領域當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展覽。以中國國家畫院16位藝術家為班底的“2014典藏·山水作品展”雖然僅是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年度系列大展當中的第一個展覽,但如此的參展陣容以及呈現規模,很難不讓人多看幾眼。同時,曾明確打出銷售旗號的國展美術中心也借著這一展覽的開幕,正式向業界開放了一眾國家畫院藝術家的銷售渠道。

  與當代水墨在目前國內藝術品交易市場的火爆相似,已經備受關注的年輕藝術家群體也在春拍期間發力。以“青年藝術100”為例,一系列圍繞年輕藝術家群體的展覽相繼展開,雖然有著為即將上演的“2014年度青年藝術100”大展預熱的嫌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目前消費性收藏漸趨穩定的市場背景下,這些市場價格不高但視覺效果不錯的年輕藝術家作品正在成為消費性收藏群體的主要關注對象。可以説,對於年輕藝術家群體的運作不無迎合該類市場需求的成分存在。

  當代水墨也好,年輕藝術家群體也罷,畫廊在拍賣季節以多少有點雷同的方式賺取的生存空間都只是在為二級市場錦上添花基礎之上的被動之舉。雖然在今年的春拍當中傳出了很多關於拍賣公司即將放手侵擾一級市場的聲音,但最終結果如何,仍未可知。顯然,國內畫廊看“天”吃飯的日子還將持續,或許當有一天這一僵局被打破之時,拍賣季對於畫廊而言才會真正變得不再那麼難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