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富商玩收藏為何只買貴的

  • 發佈時間:2014-09-01 13:31:3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孔祥東  責任編輯:畢曉娟

錢松喦作《雞鳴寺》

   孔祥東(南京) 作家、收藏家。江蘇省作協書畫聯誼會副秘書長,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一位有文化的地産商,喜歡字畫,上世紀90年代藝術品市場冷清時,已事業初成的他,順手買了不少市面上廣泛流通的新金陵畫派錢亞宋魏。到了本世紀初,藝術品和房地産市場雙雙火爆,他受人鼓動,賣掉錢亞宋魏,買傅抱石。鼓動他的人説:像你這麼大的老闆,收藏錢亞宋魏,檔次不夠。因為當時錢亞宋魏價格不高,於是倒洗澡水就連小孩一起倒掉了,等到錢松喦價格暴漲時,他又回頭去買錢松喦,因為價格高符合他的身價了。

  這很像坊間流傳的一個故事:某服裝店,有一款衣服滯銷,老闆在價牌上添一個零,反而暢銷了。藝術品説到底是奢侈消費,一件作品只要夠好,價格再高不愁無人接手;相反價格再低,有錢人看不上,普通消費者也沒有同樣的需求。所以書畫市場分大名頭與小名頭,大名頭價格越高越受追捧,小名頭價格越低越被冷落。一般商品價格會圍繞價值按鐘擺規律震蕩,而藝術品因為評價標準是彈性的,影響力和傳播範圍也是價值的組成部分,有影響了,傳播廣了,就直接提升了價值。它不是生活必需品,不會有人因為大名頭價格偏離,回過頭去尋找低估的小名頭。因此伴隨著大名頭價格的高歌猛進,小名頭往往是永遠的沉寂。有人講小名頭價格低估,呼籲價值發現,在投資為主導,富人為消費主體的藝術品市場,只能是説説而已。

  藝術品的價格形成有其複雜因素,試以李可染、錢松喦、陸儼少為例,三人大致是同一層次的畫家,但地域因素,李可染位居京城,且作品數量極少,應酬的小牛賣過後兩者山水的價格;話語權因素,李和陸任教高等學府,桃李滿天下,新中國山水最傑出者明明有南錢北李的説法,硬有人説是北李南陸;經濟因素,浙江民營經濟發達,買畫的人多,推動了價格。錢松喦幸虧在新中國美術史上有巨大影響,早就確立了大名頭的地位,因而不致被埋沒,而無錫的同輩畫家秦古柳,雖然畫得也很好,由於他沒有進入一流的平臺,就只能是地方小名頭了。

  當代書畫家的價格形成又是一種套路,起點往往是被某一機構價值發現,一般基於藝術成長性或因為政治前途兩種考量,機構推介形成初始價格。隨著傳播範圍的擴大、藝術的精進、地位的繼續提高,市場追捧人數增加,形成漲價趨勢,畫家根據市場成交記錄不斷提高潤格,也有因為供不應求,提價限制需求。這種快速輪番漲價模式,一般由推手和潤格引導雙重造就,只要這個書畫家繼續成長,就不會停止,一直到潤格完全脫離市場,被只看價格的終極消費者看上。這種因時譽産生的價格偏差,要等一個時代過去才能得以矯正。

  買藝術品,投資、收藏、喜好是不一樣的。投資著眼的是賣點;收藏得有方向、有研究、有意義;喜好是藝術品市場最健康的需求,只要賞心悅目、物有所值。但當今藝術品市場距離健康消費還很遙遠,即使那位有文化、有購買力的地産商也不例外,他買了很多傅抱石,有人説有偽作,他將信將疑,索性把所有藏畫都賣掉了。不是發自真正喜歡的收藏總歸不夠自信,也不是擁有一堆藏品就叫收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