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藝術區困局如何破解

  • 發佈時間:2014-08-22 09:53:4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趙鵬 王成鳳  責任編輯:孫朋浩

  本期嘉賓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 魏鵬舉

  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 陳少峰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教授 李興國

  主持人

  邱玥 通訊員 趙鵬 王成鳳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劇,城市面積的不斷擴張,不少藝術區在城市中失去棲居之所。據不完全統計,過去5年之中,北京有多達20多處藝術聚集區被迫騰退拆遷,藝術家們不得不隨著租金上漲、藝術區逐漸商業化的腳步而不斷搬遷。藝術區緣何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如何解決好藝術區文化定位與經濟利益之間的關係?藝術區未來發展面對的種種難題又該如何破解?

  緣何陷入“藝術始,商業終”的怪圈?

  【背景】位於北京朝陽區王四營鄉的觀音堂文化大道曾有“中國第一畫廊街”的美譽,如今這裡卻人影冷落,畫廊紛紛關門,當初入駐的50余家畫廊現在只剩下不到20家,除了幾家古玩店苦撐門面,幾乎看不到專業畫廊的身影。和這裡一樣,國內很多地方的藝術區都面臨著衰落甚至消失的境地。

  主持人:導致大量藝術區開始衰落或淪為商業區的原因是什麼?

  魏鵬舉:藝術區的衰落與前幾年藝術過熱有關。自798、宋莊等藝術區發展起來後,許多地方政府都紛紛以藝術的名義圈地,建立藝術區。但後來藝術品價格沒那麼高了,市場行情越來越不如意,現在藝術區的衰落其實是投資過熱的泡沫被吹破的表現。藝術區大多是在城市發展的轉型階段自發形成的,因許多工廠外遷,原來的工業區已經沒有了發展的空間,轉而成為藝術家自發聚集的地方,而且往往是經濟相對落後的地方藝術會率先入駐。但是,隨著創作的涌現,這些地區會不斷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商業自然而然跟進,隨著房租上漲,藝術區開始難以為繼。

  陳少峰:如果以藝術家作為藝術區的主體,其經濟效益是很不穩定的;但如果以企業或畫廊作為主體,情況可能就不是那麼悲觀了。比如798藝術區的主體過去更多的是藝術家,現在更多的是經營者,畫家的工作室越來越少。現在798畫家工作室只剩下10余家,其他的都變為經營單位,後者經濟效益高於前者,也更穩定。有些地方的藝術區以藝術家為主,但是藝術家又養不住這個藝術區,其收入和稅收不足以支撐這個地方的繁榮,從而導致藝術區的大量消失。因此,以藝術家為主的這種藝術區只能生存在城市的郊區地帶,在城市地價較貴的地方就很難維持下去。

  李興國:藝術區淪為商業區是一個必然結果。經濟發展是有客觀規律的,不能揠苗助長,不能一窩蜂,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眼下藝術區的興建往往和政績掛鉤:上一任政府為了追求政績或者創造GDP而創辦藝術區;但下一任發現這是個包袱,自然就要採取一些措施來拋掉。此外有些藝術區只是借藝術的名義來圈地,不是真心搞藝術,結果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商業一定是藝術的敵人?

  【背景】黃桷坪藝術區曾被稱為“重慶的798”,一年一度的黃桷坪國際藝術節,更是為這裡帶來了短暫的活力。但隨著四川美術學院文化主體的搬遷和當代藝術市場泡沫的破滅,這個藝術區還是“黃”了,走向沒落。而在國外,曾經繁榮一時的巴黎十三區畫廊街等藝術區也最終衰落,令人嘆息。

  主持人:在藝術的發展進程中,難道商業和藝術註定是一種敵對關係?陳少峰:如果把藝術家作為藝術的代表的話,他可能與商業存在一種對立的關係:藝術家只考慮自己的藝術,不考慮商業,不考慮政府的稅收、物業;但是如果以畫廊代表藝術家,從過去一段時期藝術品交易額和整個市場不斷發展的角度來看,商業帶動了藝術的繁榮,極大促進了藝術的發展。藝術不是孤立的,也需要依賴各種資源開展藝術活動,沒有商業化,藝術的繁榮是不可能實現的。

  魏鵬舉:通常而言,藝術行當的收入敵不過一般商業行為的收入,所以真正的藝術家只能離開。可以説國內外大多數藝術區的命運和發展路徑基本一致,即以藝術始,以商業終,不斷重繪城市的地圖,商業的繁華最終將藝術氣息淹沒。目前來看,還沒有更好地改變這一路徑的辦法。這種被市場化扼殺的結果是藝術很難逃脫的宿命,當然也正是藝術的價值所在。藝術和商業的確存在矛盾,但也是一種共生現象。

  李興國:我認為不能一概而論。商業和藝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促進和發展。如果協調好藝術和商業的關係,商業可以資助藝術,藝術品可以實現經濟價值。美國的現代藝術也好,傳統藝術也好,都因其與商業的良性銜接,使得文化既沒有衰落,也沒有走向低級庸俗。好萊塢促進了電影發展,同時也傳播了美國的價值觀;百老彙的演出,促進了文化傳播與發展。因此,不能一提商業就是銅臭,就是把藝術給毀了。

  主持人:對於那些不復繁華的城市藝術區,究竟是該拯救還是任其自生自滅?

  魏鵬舉:我不主張拯救,藝術區和藝術家不需要拯救,藝術家在哪都可以生存。藝術是自由的,是創作出來的而不是拯救出來的。政府和社會需要保護的是一個城市共有的文化記憶和文化地標。即使未來因為成本的原因,許多藝術家離開了,798也仍然是北京一個重要的、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文化地標。最糟糕的結果就是藝術家走了,798也變成了高樓大廈,這樣就不會給這個城市留下一絲文化記憶。

  李興國:國家應該引導,但不能救市。以798為例,那裏是市場經濟下形成的藝術聚集區,就要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來發展。798藝術區的産生具有顯著的時代意義,但總是延續單一風格難以長久。藝術家們要不斷創新,要講新的故事,反映新的題材,才能活得長遠。

  藝術區如何與城市共存?

  【背景】無論是以城市開放性、公益性為目標,還是以文化藝術、創意産業為目標,甚至是以商業展銷、文化娛樂為目的,藝術區在納入文化産業項目之中的時候,其公共投入與運營收益之間的協調平衡,商業與文化之間的矛盾或互補都是擺在經營管理者面前的難題。

  主持人:城市藝術區究竟該如何規劃建設,延長其生命力?

  魏鵬舉:政府要少一點“煽風點火”。很多現有藝術區都是由政府推動建設的,變成了政績工程,而不是由藝術家自發聚集形成的。政府的職責是要創造一個良好的藝術環境而不是過多地干涉。此外政府要注意對城市風貌的保護,而不是在藝術火熱的時候就進行規劃和大力建設,當藝術沒落了就任由開發商強拆,這樣做不僅破壞了藝術區也破壞了城市風貌。

  陳少峰:從藝術區角度來説,政府是為了繁榮藝術,投資者是為了盈利,二者目標是不完全一致的。我認為,藝術區應該分為兩個部分,一個作為公共空間,另一個作為産業空間。政府可以做一些公益的活動從旁協助。具體而言,藝術家有兩種辦法維繫藝術區生存,一是通過銷售藝術品維持,二是通過吸收社會民間公益慈善機構的贊助,維持藝術區內部運營。政府可以在藝術區設立大型公益美術館,提供給需要的藝術家進行作品展示,甚至不收分文。政府提供這樣一個公共空間,既減輕了藝術家的自身負擔,也避免了展覽機構的重復建設,大大提升了藝術區的綜合效益。

  主持人:國外類似的藝術區是如何發展的?我們是否可以從中借鑒?

  魏鵬舉:紐約的蘇荷區就是二戰之後在原來廢舊的工廠上發展起來的,一時間成為“藝術家的天堂”,但隨著房租上漲、交通壓力凸顯等原因,蘇荷區也慢慢衰落了。雖然許多藝術家離開了,但他們留下了藝術氣質和城市共同的文化記憶。可以説藝術區是一個城市的文化生態,藝術區一定要由藝術家自發形成,我國有太多的人為藝術區,這樣的藝術區沒有什麼生命力。

  陳少峰:一個城市需要藝術區的存在。受城市土地資源限制,目前國內一些傳統藝術區很難擴張。但在國外,藝術家們大多並不依賴藝術區生存,而是依靠社會資助和大量慈善公益組織及其資金投入來維持運營。反觀國內,很多藝術區都依賴政府,而國外很多藝術區都是靠民間,這是我們最需要借鑒的地方。(本報記者 邱玥 本報通訊員 趙鵬 王成鳳)

  連結 國外藝術區知多少

  美國

  美國紐約蘇荷區(SOHO)原是紐約19世紀最集中的工廠與工業倉庫區。鼎盛時期,在這塊面積、人口均不足紐約1%的地方,居住著紐約30%的藝術家群體。蘇荷區曾一度發展成為集居住、商業和藝術為一身的完善社區,被譽為“藝術家的天堂”。特色酒吧和高檔時裝店為鄰,藝術畫廊和個性化的家居裝飾品店並肩,是重要的時尚商業區和旅遊景點。

  英國

  倫敦南岸藝術區是利用廢舊港口碼頭和古老倉庫改造的文化旅遊區,現已成為歐洲最大的藝術中心,每年吸引著三百萬參觀者。用舊發電廠改造的泰特藝術館,是專門展示20世紀藝術品的專題藝術館,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與現代藝術藏品的完美結合,成為藝術區的靈魂。藝術區集現代文化、旅遊、休閒、商業功能于一體,古老、現代風格交織,遊覽內容豐富而新鮮。

  日本

  東京立川公共藝術區是日本公共藝術最密集的區域。該創意區有七個街區,區域內有辦公樓、賓館、大型百貨公司、電影院、圖書館等各種設施,不少創意設計公司也進駐此區域,並將其設計作品在街區內展示。街頭的藝術品由近百名藝術家共同參與創作,大到飯店門口的藝術造景,小至水龍頭、消防箱、公共座椅、地面鋪裝、通風口,全部經藝術家重新打造。

  南韓

  首爾Heyri藝術谷是南韓作家、電影界人士、建築師、音樂家等多領域藝術家群居的文化村,面積約49.5萬平方米。在Heyri藝術谷中,眾多不同類型與功能的建築共同形成了一個集創作、展示和家居為一體的複合型空間。藝術谷的建築都十分有型,不同風格的藝術館、博物館及咖啡廳、餐廳、書店給人極強的視覺衝擊,公共園區內也有不少藝術雕塑。

  義大利

  米蘭的托爾托納地區十年前是米蘭運河邊的一座舊工廠。2001年起,托爾托納地區搭上全球傢具業的“奧林匹克”盛會——米蘭國際傢具展的順風車,把當年最雷人的藝術時尚風貌和前衛設計一字排開供人交流。短短數年,該區搖身一變成為藝術家和個人工作室的大本營,小型藝廊、攝影工作室、餐廳、創作空間散佈其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