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羋月傳》現緙絲與史實不符 緙絲起于漢興于唐

  • 發佈時間:2016-01-06 10:36:53  來源:人民網  作者:徐瑞哲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羋月傳》現緙絲與史實不符 緙絲起于漢興于唐

  

觀眾欣賞紅緞刺繡披肩領“女龍袍”。

  “一寸緙絲一寸金”,熱播劇《羋月傳》中出現了號稱“織中之聖”的緙絲服裝,被服飾史家認為有“穿越”之嫌。昨天在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揭 幕的“清朝閨秀服飾展”上,策展人解讀“大家閨秀”絲綢製衣工藝時認為,從傳世實物考證看,緙絲興于唐代,起源可能早在漢代,與羋月所處西元前兩三百年的 戰國時期,至少有300年時差。

  緙絲又稱“刻絲”,英文譯為“中國絲綢織錦”,被視為漢族傳統絲綢藝術中的精華,織造細緻,挑經顯緯,極具欣賞性與裝飾性。宋元以來,常用於帝 後服飾、禦容造像、摹緙名人書畫等。蘇州緙絲織造技藝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後緙絲又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館長、東華大學教授卞向陽表示,此次辦展是為了追溯海派服飾文明時尚的源頭。展出的約30件華服,大部分屬於首次公開展示。

  這些文物級藏品與海派服飾的淵源,來自於旗女袍服和江南襦裙這兩個主要體系:前者帶有更多滿族色彩,常有袍與褂、袍與坎肩兩種組合,其中袍褂組 合較為正式,與坎肩搭配則更為非正式——這一路後來演化為海派旗袍。後者則是漢族女性多用的“襦裙制”,即“上衣下裳”,上衣頗為寬大,可以及膝,下身配 裙以馬面裙為主——這一路此後常常見於民國時期“學生裝”式樣。

  “與螢幕上的戲服相比,更希望觀眾能從服飾實物中感受歷史上的衣著文化。”上海大學生服飾藝術實踐基地指導教師李曉君舉例,展覽中漢族女子穿用 的“女龍袍”可能就出乎常人想像,而這其實符合當時滿漢服飾制度“男從女不從”政策,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制度執行中的妥協與寬鬆,以及滿漢服飾文化的融合發 展。

  這次特展將在東華大學校園內持續至1月17日,週一、週日閉館,免費對市民開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