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歷史上的羋月到底是個啥樣的人

  • 發佈時間:2015-12-04 14:46:15  來源:人民網  作者:遊曉鵬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歷史上的羋月到底是個啥樣的人

  

劇照

  

劇照

  古裝劇《羋月傳》正在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熱播,也引起了觀眾對有關羋月的歷史知識的關注。歷史上,羋月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公主,入嫁秦國後成為中國古代第一位“垂簾聽政”的太后。真實的羋月是怎樣的?為何她能成為第一位執政的太后?作為楚國國姓的羋姓與河南又有怎樣的淵源?大河報記者近日採訪了有關文字專家和歷史學者。

  羋(mǐ)姓從哪兒來?羋月的先祖在新鄭

  “羋月是楚國公主,羋是楚國的國姓,但很多人並不知道,楚人最初的根據地就在河南。”河南大學先秦史專家、《楚史稿》作者李玉潔教授告訴記者,楚王族、公族以羋姓季連部落後裔為主,可以説,羋月的先祖就在河南。

  在《説文》中,羋的本義是羊鳴,商代甲骨文中已經出現了這個字。羋曾是方國的名稱,因為殷墟文字裏有“伐羋”的文字。羋也是春秋楚國祖先的族姓,上古火神祝融是楚國社會公認的楚國始祖,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其中就有羋。祝融一族于帝嚳時代在河南新鄭一帶建立祝融氏之國,故新鄭又稱“祝融之墟”,“祝融之墟”正是楚國先民的最早起源地。

  李玉潔教授説,楚國在今人的印象中長期盤踞湖北一帶,實際上,楚國最早是從中原地帶一路向南的。楚先民是夏王朝的同盟,後來遭到商王朝軍隊的驅逐,被迫南遷。其中,羋姓季連家族建立了楚國。而楚國往南走的第一步仍沒有脫出河南的範圍,第一個都城在南陽淅川,當時叫做“丹陽”。

  根據《史記》等記載,早在商周之際,楚人政權已居丹陽,服屬於周文王,到西周初年受封為楚子,仍居丹陽,直至春秋初年才遷走。丹陽作為楚國早期都城名稱,前後共達三百餘年。

  羋月為啥正史記載少?因為她有“作風問題”

  羋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后,堪稱“戰國版的武則天”,執政約四十年。並且,不同於後世比如漢朝諸多專權女性最終落得族滅的結局,羋月是善終的,葬于芷陽驪山(今陜西西安臨潼區驪山)。執政期間也算頗有作為,攻滅義渠國,一舉滅了秦國的西部大患,維持了秦國的上升勢頭,雖然太后專權不是個好聽的詞,但羋月並沒有給秦國拖後腿。不過,在正史當中對她的著墨很少,後世也鮮有文人墨客品評,這是為何?

  對戰國史頗為關注的洛陽考古研究院劉斌博士説,先秦史料本身就不多,而從後人觀照的角度,羋月畢竟沒有像武則天一樣稱帝,她的兒子秦昭襄王畢竟還是名義上的國君,羋月雖然專權,但並沒有像漢朝那樣形成外戚專權集團。另外,羋月的私生活是遭人詬病的一點。

  一個極端的例子便是,羋月執政期間,南韓被楚國攻擊,派使者來求秦國救援,羋月當著使者的面以床笫之私做比喻來索要好處,令人咋舌。此事被記錄進了《戰國策》,由此導致羋月形象不佳,文人不齒。

  羋月為何能掌權?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

  那麼,為何羋月能成為第一個專權的太后呢?

  李玉潔教授説,其實戰國時期專權的太后不止羋月一個,一共有四個,包括宣太后(羋月)、趙太后、齊太后和韓太后。羋月成為父系社會之後政權中的第一個專權女性,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因素是其個人際遇與手段,而必然因素則是封建專制制度發展到一定階段,王權更替中的一種不得已的手段。“老的國君死後,如果繼任者還年幼,以往都是找一些有資歷的大臣‘托孤’,但到了戰國,王權之位的巨大吸引力,已經讓大臣不受信任,那麼過渡期間把權力交給誰最放心?只有孩子他媽。”

  不過到了漢代,外戚專權雖然也屢屢發生,結局卻通常以外戚集團被血腥鎮壓收尾。羋月晚年雖被兒子奪權,卻能夠善終,死前還是很自由的,一心想著把男寵魏醜夫帶到墓裏。羋月為何能夠善終?李玉潔認為,這與戰國時期與後世的不同皇族嫁娶背景有關,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婚嫁通常都是在貴族之間進行的,娘家家庭條件本來就不差,比如羋月嫁到了秦國,自家本身就是一國王族,自然不用再靠自己提攜。而換了劉邦的髮妻呂后就不一樣,娘家人地位低,自然要指望呂后謀私利,而皇帝大了肯定不依,呂后一死,呂氏集團就在與劉姓皇族爭鬥中被滅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