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記者臥底調查錢幣投資之亂:有人投資數百萬

  • 發佈時間:2015-08-14 10:35:29  來源:濟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資料照片

  資料照片

  看起來,錢幣投資公司正陷入一場“跑路潮”,盛藏軒跑了,大唐文化跑了,典臻商貿跑了…………眾多以老年人為主的投資者們慌了。

  近一兩個月來,盧俊玲等七八名老人頻繁奔走于工商局和派出所之間,他們所投資的鼎藏文化(全稱“濟南鼎藏國際文化中心”)並未跑,但眼見著業務員越撤越少,“轉移”到了另一全新法人、全新名稱的公司裏去,他們心裏沒底了。

  但鼎藏文化未跑路的眼前現實和新公司的獨立責任關係,讓他們追討投資的維權陷入了困境。記者了解到,這其中的老人投資幾千、幾萬、十幾萬甚至上百萬元的都有,有老人透支9張信用卡參與,最高的個人投資據稱甚至達到300余萬元之巨。他們大部分的眼前現狀是——不僅高額的收益率難以兌現,想要回本金都已難上加難。

  是投資不當還是遭遇騙局?錢幣投資到底是怎樣回事?7月下旬開始,記者臥底進入被投資者稱作鼎藏文化“轉移”成立的新公司——濟南博奕現代工藝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奕現代”),一探其中端倪。

  A 持邀約短信才能進入鼎藏文化

  投資者説:它“轉移”了

  7月24日一早,盧俊玲等7人準備再次就鼎藏文化的錢幣投資“騙局”報案。在此之前的一兩天,比盧俊玲大10來歲的張英愛老人剛在鼎藏文化位於萬達廣場B座1612的展廳內暈倒,因此驚動了派出所民警。

  目擊投資者的轉述和現場錄音顯示,張英愛是在追討投資款的過程中引發不適,據稱是鼎藏文化方面的人喊著“有本事你就從樓上跳下去,跳下去我也不管”。2015年1月至今,張英愛老人先後兩次共計投資86萬元,尤其是第二次投資的46萬元大都是通過透支9張信用卡籌集,但投資到期後協調退款未果。

  盧俊玲今年50多歲,是投資者中年齡比較小的,但她也是投資額度比較高的,她先後投資了近150萬元,其中部分資金是由其弟弟方面借的。“起初説收益率20%,一年到期,後來收益率甚至承諾到100%”,盧俊玲的投資也大體分為兩次,第一次是70萬元左右,鼎藏文化兌付了20余萬元,此後她又追加了近80萬元,現余130余萬元投資沒有兌現,不僅收益未得,本金也沒要回來。

  據報案老人們普遍表示,正是鼎藏文化承諾的動輒20%甚至更高的收益率吸引了他們,但其實以上承諾均為口頭,無任何紙面約定。他們手裏唯一的“收藏品全國統一收藏票”(以下簡稱“收藏票”),客戶名稱一欄則只寫盧女士、張先生等,並非全名。企業蓋章則是“濟南鼎藏國際文化中心專用章”,而據投資者反映和記者查證,鼎藏文化的企業註冊全名應為“濟南鼎藏工藝品有限公司”。

  除盧俊玲和張英愛之外,報案的其他幾名老人的投資額大多在幾萬至十幾萬不等,他們大體屬於中小體量的投資者,而據稱在盧俊玲和張英愛等之上,更大體量的投資者的投資額度甚至達到300余萬元。多位投資者證實,在此前鼎藏文化召開的一次投資者的類似聯誼會上,至少有400余名投資者到場,其中大部分為老人,所有人都投了錢。

  據了解,他們所投資的是錢幣收藏品,包括各種紀念幣、外幣和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幣等。投資者反映和提供的“收藏票”顯示,有的投資者甚至“全款已付,貨未提”,連自己投資的東西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

  7月28日,按照投資者所反映的情況,記者曾試圖深入鼎藏文化位於萬達廣場的展廳探訪,但一進門口即被前臺攔住——沒有邀約短信不接待,記者當時看到除前臺外展廳內另有3名男性工作人員,他們或坐著、或眼盯著手機,展廳裏沒有來客。

  這正是投資者們所擔心的,據他們了解和證實,鼎藏文化原有的不少工作人員現已轉到與萬達廣場高架之隔的銀座晶都國際廣場1號樓6樓辦公,那裏新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做“博奕現代”。“鼎藏文化要‘轉移’!成立了新公司誰還認舊公司的爛賬?”於是他們更加大了追討投資的力度,有的投資者甚至每天守在鼎藏文化的展廳,死纏濫打,另外也害怕他們跑了。

  B 博奕現代是鼎藏文化的子公司

  人事主管説:它們是獨立運營的

  然而,眼見並不能為據。雖然眾多投資者證實鼎藏文化的工作人員“轉移”到了博奕現代,但公開的企業註冊資訊顯示,鼎藏文化成立於2013年5月13日,法人為李建威,2014年4月17日法人變更為余紅星。博奕現代成立於2015年4月29日,法人為劉冬冬,從表面上看來兩家公司並沒有關聯。

  記者注意到,鼎藏文化的經營範圍為“批發、零售:工藝品,現代字畫,玉器,金銀飾品。(須經審批的,未獲審批前不得經營)”,博奕現代的經營範圍為“批發、零售:工藝品,現代字畫,玉器,金銀首飾,傢具,郵票。(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而據投資者反映,兩家公司的主推業務均為錢幣投資。

  鼎藏文化與博奕現代到底什麼關係?7月28日,記者按照鼎藏文化的招聘廣告聯繫應聘銷售崗位,其工作人員表示招聘已改為博奕現代的崗位。“博奕現代是鼎藏文化的子公司”,該工作人員如此解釋。

  7月30日,記者如願應聘到博奕現代的銷售崗位,被通知參加培訓。在上午的培訓會上,自稱博奕現代人事主管的尼姓女士表示,2013年至今,鼎藏文化取得了不錯的業績,而博奕現代正是鼎藏文化之後的第二家公司。

  對於另起爐灶成立新公司的原因,尼女士説,一方面鼎藏文化位於萬達廣場的展廳面積有限,另一方面博奕現代增加了玉器、字畫等的産品品類。尼女士強調,鼎藏文化與博奕現代是獨立運營的狀態,也就是説責任分離。

  投資者們擔心的正是兩家公司的責任分離,“也就是説鼎藏文化的賬,博奕現代是不認的。”與記者同時參加應聘培訓的的兩位應聘者,曾在其他同類公司就職,他們初步證實了投資者的擔心。她們表示,諸如錢幣投資一類的收藏品投資公司興起于2013年前後,從北京等地進入濟南,此類公司以高收益為餌獲取投資者的投資款後,慣常以另起爐灶的方式規避責任。

  但投資者們的擔心並不能成為警方立案的依據。7月24日,七八名投資者集體赴公安部門報了案,但鼎藏文化並未跑路的現實,直接左右了警方對此事的定性,來自盧俊玲等的反饋稱,直至今日,警方並不能就此事立案,他們追討投資的維權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無奈之下,以馮亭中為代表的投資者只能尋求從鼎藏文化到博奕現代的業務過渡。據馮亭中反饋,與他對接的鼎藏文化銷售人員表示,想要如此還需追加20000元投資,“再投20000塊錢就可以連同此前的十余萬投資一起由博奕現代兌現。”尼女士也表示,博奕現代成立的第一個月即完成50余萬元的業績,這是在僅兩三名原鼎藏文化投資者中完成的。

  C 錢幣投資、銷售手段如出一轍

  “老師”説:收益率、投資期限説了就沒打算兌現

  自認為是覺醒較早的,據他們稱身邊的諸多投資者還蒙在鼓裏,對鼎藏文化抱有理解和幻想,“人家不是沒跑嗎?”另外鼎藏文化承諾的文交所上市對他們也是極大的誘惑。

  這在博奕現代展廳部銷售人員渠女士看來,正是“洗單”的效果。7月30日起,渠女士成了培訓記者的“老師”,她説她已就職一年左右,最喜歡做的就是把在別家做死了客戶“洗單”後再“開單”。

  7月30日下午,一名經歷了大唐文化跑路的投資者來到博奕現代的展廳,他想把“砸”在了手裏的投資錢幣轉讓給博奕現代出售。因為在對外的宣傳中,博奕現代宣稱的是收藏品的交易平臺。渠女士接待了他,推介的是正在主做的古錢幣投資,“我們在年底左右將舉辦一次古錢幣的交易會,只要你投資了我們的古錢幣,到時候就可以帶著這套大唐文化的錢幣一起來參加交易。”“還得再買你們一套?”在大唐文化受傷了的投資者有了警惕,拒絕而去。

  渠女士説,他們主做的其實一直是投資類産品,因為其業績額高。“一定不要把投資期限説死了”,渠女士教導記者要為以後週旋留有餘地,基本上,收益率、投資期限等説了就沒打算兌現。

  “客戶跟我翻臉怎麼辦?”記者不禁問,“現在欠錢的是大爺”,渠女士答,“實在不行就推給公司處理。”

  盧俊玲等投資者證實,渠女士的手段與此前鼎藏文化如出一轍,投資期限到期後大都沒有兌現,即便少有兌現,也有讓投資者加大投資的其他要求。盧俊玲們表示,正是因為已有現金投入,為了保證這筆錢不打水漂,他們只能聽銷售人員的,他們後期追加的投資一部分是收益誘惑,另一部分也有“保大盤子”的考慮。據不少投資者稱,為了自保,甚至有投資者充當公司的耳目或為公司拉攏其他的投資者加入。

  這也正是渠女士所稱“洗單”的重要所在,她表示,只要“洗”好了,把老人所有的錢掏乾淨,還能讓他們出去借錢、套現信用卡,“就是洗腦。”

  把做死了的客戶推給公司看似的確是鼎藏文化的慣用手段。此前本報曾報道過市民李女士在鼎藏文化購買10套“國鈔金典”紀念幣,回購期滿且已超期近半年仍未實現回購一事,當時鼎藏文化的前臺工作人員回復相關銷售人員可能已離職,客戶交接和處理進展則需要公司核實。而截至記者發稿,鼎藏文化方面再無反饋。

  投資者諮詢的工商部門回復稱,錢幣投資公司在註冊時,肯定是走的正規合法程式,但是後期如果有超範圍經營的情況,他們很難及時監管到位。像盧俊玲等的情況,因可能涉及消費欺詐,可到當地派出所報案。在此前針對類似事例的採訪中,工商部門也有如此表態。

  盧俊玲説,他們也曾諮詢過法院,因為唯一持有的“收藏票”的蓋章與公司註冊名不符,上訴這條路也不太可行。截至記者發稿,來自投資者的反饋稱,馮亭中到底還是追加了20000元的投資,把業務轉到博奕現代去了,“他比較能鬧”,有投資者總結説,而其他大部分人還在望眼欲穿。(應受訪者要求,投資者均為化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