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吳湖帆:用珍藏商周古銅器換來《剩山圖》

  • 發佈時間:2015-08-10 09:31:33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吳湖帆:用珍藏商周古銅器換來《剩山圖》

元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卷 浙江省博物館藏 此圖是黃公望于西元1347年,七十九歲歸富春時為無用禪師作,三年而成。此卷為畫卷前段。

  元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卷 浙江省博物館藏 此圖是黃公望于西元1347年,七十九歲歸富春時為無用禪師作,三年而成。此卷為畫卷前段。

吳湖帆 寒林遠眺(雅昌供圖)

  吳湖帆 寒林遠眺(雅昌供圖)

吳湖帆

  吳湖帆

  吳湖帆以畫藝鳴世。諸如“北張(大千)南吳(吳湖帆)”,把他和張大千相提並論,被比作中國南部畫界的半壁江山。還有海上畫派“三吳一馮”之説,即吳湖帆、吳子深、吳待秋和馮超然,把吳湖帆列為海派繪畫名家之首。諸如此類的美妙光環,掩蓋了他作為收藏家的光彩。其收藏不是白手起家,也不僅僅是閒情所好,而是上承祖蔭,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傳承關係。

  ■本版整理:收藏週刊記者 韓幫文

  簡介

  吳湖帆(1894—1968)

  江蘇蘇州人。初名翼燕,字遹駿;後更名萬,字東莊;又名倩,別署醜簃,號倩庵,書畫署名湖帆。中國現代繪畫名家、書畫鑒藏家。藏有金石書畫1400件,其中包括堪稱國寶的黃公望《剩山圖》。

  張大千評“湖帆先生其人其藝甚服我心”

  吳湖帆生於晚清,他的祖父吳大澂曾任晚清湖南巡撫,精於鑒賞,書法造詣頗深。

  受家學熏陶,吳湖帆13歲學畫,初從“四王”、董其昌入手,繼而上探五代、兩宋以及元明諸家。稍長他即成為滬上享有盛名的一位書畫家,與趙叔孺、吳待秋、馮超然齊名。據著名學者冒廣生所記,早在吳湖帆少年時代,有人已經預言三十年後他將成為近三百年畫壇上的第一人。

  張大千與吳湖帆交往之後,亦對他極為讚許:“吾昔日遊京師,見傅心畬,作畫出入古今,以為平生所見一人。及至上海,識湖帆先生,其人淵博宏肆,作畫熔鑄宋、元而自成一家,甚服我心,乃知天下畫人未易量也。”有記載表示,張大千自己曾説過,平生佩服的“兩個半畫家”中,第一個就是吳湖帆。

  吳湖帆對家學、家風的傳承,遠不止是對書畫藝術的追求,還體現在對鑒藏的酷愛。1902年,吳大澂病故,臨終除遺囑編修家譜、分配産業、整理登記家藏文物外,特別叮囑“為我善視萬兒”。他中風臥床,仍每日將吳湖帆叫到床前,以平生藏物之明目相授,並細觀其悟性。吳湖帆也是情之所鐘,於此類名目能過眼不忘,應對如流。於是,吳大澂謂家人:“有嗣如此,死復何恨!”遂將家財分作兩份,一份給兩個待閨的女兒,一份授吳湖帆。因有意要吳湖帆繼承家學,故其所有字畫璽鼎多歸湖帆。

  綜論吳湖帆的藏品之源,除了吳大澂的遺藏,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來源,即其夫人潘靜淑的陪嫁。潘靜淑的祖父潘世恩在道光朝位居宰相之職。潘氏家族歷代嗜古物,富收藏,其所藏青銅器及古籍善本,歷來雄冠江南。

  七十余柄狀元扇贈給蘇州博物館

  收藏就是玩,玩文化,玩歷史,玩鈔票。吳湖帆會玩,是一位大藏家。每得一件新的藏品,他都是傾注感情,盡享其中的快樂,或題跋,或制印,或請同好者共用發現與收藏樂趣。

  曾有文獻記載清朝人説蘇州的笑話。問:“蘇州出什麼?”答:“狀元、戲子、小夫人。”崑曲、評彈出自蘇州,名角也都出自蘇州;蘇州多才女,也是不言而喻的。至於蘇州的狀元,那更是貨真價實了。清朝三百年間共出了120個狀元,江蘇省佔49名,而蘇州一地竟出了26名。自唐至清,蘇州一地的狀元竟達50名。蘇州可謂是“狀元之鄉”。

  吳湖帆抓住蘇州的“狀元之鄉”這一特點,自己又是蘇州人,就動腦筋收藏狀元扇了。這是一種收藏的悟性,一般的收藏家能動得出這樣的腦筋嗎?他的祖父吳大澄已蓄了狀元扇苦幹柄,他在這個基礎上再事擴展。

  清代每一科新中狀元,照例須寫一扇面贈送親朋。在新科狀元方面,一紙人情,只須略事揮灑,不費什麼事;在親朋方面,一扇在握,卻以為寵光殊榮,視同至寶。因此,狀元寫扇,流傳較多。湖帆擬蒐羅清代的狀元扇,以為年代近不難成為全璧,豈知實際殊不容易,往往有許多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有些狀元的後人,和吳家有世誼,湖帆認為向其後人商量,一定有把握。不料其後人對於先人手澤並不重視,鼠嚙蟲蠹,寸縑無存。加之扇面是寫給人家的,不可能寫了自留,這樣按圖索驥,大失所望。但湖帆具有信心和毅力,還是千方百計地蒐求。有的出高從暇買,有的用極珍貴的藏品與人交換,歷二十年之久,才獲得七十余柄。

  小説家范煙橋和湖帆是老同學,而且是甲午同庚,交誼很深。這時蘇州拙政園的一部分辟為蘇州博物館,由煙橋主持其事。煙橋為了充實該館,到處蒐羅文物。他想起了湖帆的狀元扇,特地到湖帆家商談,湖帆慨然將七十余柄狀元扇,全部送給蘇州博物館。

  自稱居所為“大癡富春山圖一角人家”

  要説吳湖帆最富盛名的藏品,無疑要數黃公望的《剩山圖卷》了。

  《富春山居圖》是“元四家”之一黃公望的代表作,是其為無用師和尚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此畫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幸得吳洪裕的侄子將畫從火中搶救出來,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前段較小,稱“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畫幅較長,稱“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幾百年來,這幅畫的流傳充滿了傳奇色彩。

  1938年11月26日,吳湖帆臥病未起,汲古閣古董商曹友卿攜來剛收購到的黃公望《剩山圖》殘卷來看望他。吳湖帆打開黃公望《山居圖卷》,展卷了望,精神大振,斷定是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前段,並脫口而出:“亂世出奇跡,真沒想到300年後又能見到大癡道人的火中之寶。”

  曹友卿一聽,知道這幅畫是寶貝,不肯轉手了。幾番交涉之後,吳湖帆拿出家中珍藏的商周古銅器,將這個殘卷換了下來。

  吳湖帆發現換來的畫作只是殘卷中的殘卷,連題跋也沒有。後來,由曹友卿再到原賣主處尋找,終於在廢紙簍中找到了題跋,恢復了畫作原貌。至此,《剩山圖》歸入吳湖帆的“梅景書屋”。

  吳湖帆得到國寶的消息不脛而走,劉海粟、李拔翁、徐邦達、許姬傳、陳小蝶等人來觀《富春山居圖》,經大家熱議,確定是真跡無疑,以前的不同異議處,也一致消除。這使吳湖帆不無自豪,他在日記中寫道:“新正以來,無日無人不索閱此卷,蓋為大癡富春四字所攝人耳,余亦足以自豪矣。”他十分珍惜此畫,從此自稱其居所為“大癡富春山圖一角人家”。

  解放後,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在浙江博物館供職。當他得知《剩山圖》在吳湖帆手上後,多次來往滬杭之間與吳湖帆商洽,又請出錢鏡塘、謝稚柳等名家從中週旋。吳湖帆被沙孟海的誠心感動,終於同意割愛。1956年,《剩山圖》落戶浙江博物館,成為該館“鎮館之寶”之一。

  收藏家説

  (藏家)不問畫筆好歹,真是怪事。若近日海上諸大收藏家津津樂道印章多寡,自誇鑒別之精,問以如何好處,古書古畫何從可貴,皆瞠目不能語,皆憑得價之貴賤為標準,直可玩鈔票為愈耳。大腹賈好談風雅,其實目不識丁,何足以語書畫妙處。

  逸事

  以碑帖為妻

  吳湖帆購得隋《董美人墓誌銘》碑帖,珍愛之至,特辟屋珍藏並取名“寶董室”。他平時將此碑帖隨身攜帶,須臾不離,有時睡覺也挾冊入衾,並曰“與美人同夢”。

  作畫親自磨墨

  吳湖帆作書畫,必自己磨墨,人問其故?他説:“自己磨墨,不但掌握濃淡,亦是構思大好時光”。

  (據《收藏十三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