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馬列維奇畫了個黑方塊 後來他成了藝術大師
- 發佈時間:2015-04-15 09:43:39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田燕
頭戴梳子的女孩
4月4日——27日,一場重量級的學術展覽——“馬列維奇文獻展”在四川美院新媒體藝術中心舉行。
此次展覽由國內著名獨立策展人方振寧策展,展覽以圖文方式完整呈現了一代藝術大師、20世紀初俄國先鋒派代表藝術家卡濟米爾·馬列維奇的生平及創作成就。
馬列維奇究竟是誰?他有怎樣的藝術成就?他的作品對後來的藝術産生了怎樣的影響?
報考專業藝術學校兩次落榜
對於如今繪畫中的幾何圖形,你可能覺得很平常。但是,在現代繪畫史上,馬列維奇是第一位創作純粹幾何圖形的抽象畫家。
此次展覽最重要的部分是關於馬列維奇的年表,這是迄今世界上關於馬列維奇的最全面的年表,由此可以窺見藝術家一生的成就。
方振寧向記者介紹,馬列維奇是20世紀初抽象藝術的開拓者之一、俄國先鋒派藝術的標誌性人物。“他的畫作,在今天的俄羅斯被視為不可移動的‘國寶’,珍藏于國家博物館裏。”
這樣一個藝術大師的成長經歷卻頗為曲折。
1878年2月11日,馬列維奇出生在俄國基輔一個糖廠工人家庭。1904年,他獨自前往莫斯科報考繪畫雕塑建築學校。遺憾的是,他考了兩次,均以落榜告終。此後,馬列維奇徹底放棄進入學院體系,開始在莫斯科的先鋒藝術圈子裏活動。
方振寧告訴記者,馬列維奇早期的藝術風格,受莫奈、塞尚、馬蒂斯等藝術家的影響較大,在嘗試了後印象主義和野獸主義風格之後,他形成了自己“農民馬列維奇”的風格。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採花女》、《摘水果》等。
“之後,布拉克、畢加索等人的創作又將他的風格引向立體未來主義。”方振寧介紹,馬列維奇這一風格的作品,如《雪後鄉間之晨》、《磨剪刀的人》等,對物象進行了幾何型處理。這種畫風,與他後來至上主義的幾何抽象構圖具有某種內在聯繫。
在挂聖像的地方挂先鋒作品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展廳裏專門辟出一角,展示了馬列維奇20余幅作品的圖片。事實上,這是立體復原了當年馬列維奇最重要的一場展覽——“最後的未來主義畫展0,10”的現場。
方振寧告訴記者,1915年,是馬列維奇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他撰寫了《從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到至上主義的宣言》。1915年12月19日 ——1916年1月17日,他在彼得格勒舉行的“最後的未來主義畫展0,10”展覽上,展出了一幅名為《黑色正方形》的抽象繪畫,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這件作品標誌著至上主義的誕生
《黑色正方形》以白紙為底,以黑色方塊為主題,這讓當時的評論家深表感嘆:“我們失去了所鍾愛的一切……我們面前,除了一個白底上的黑方塊以外什麼都沒有。”
馬列維奇把這幅作品挂在了展室兩面墻壁相交的一角,這是舊式俄國家庭挂聖像畫的地方,寓意馬列維奇挑戰俄國傳統的決心。這幅畫作隨後成為俄國繪畫先鋒派最著名的畫作,被後人稱為“俄國先鋒派聖像”。
方振寧介紹,當年的這場轟動性展覽現場僅留下了一張黑白照片。“當時馬列維奇在經濟上非常拮據,創作時用的材料很劣質,《黑色正方形》在展出時,黑色的畫面上已經出現了白色的龜裂紋。復原中,我們也忠實地把這些裂紋表現了出來。”
墓碑上繪有一個黑色正方形
為什麼用黑色方塊來作為至上主義的第一件作品呢?
川美副院長龐茂琨表示,馬列維奇認為,長久以來藝術一直支離破碎地與諸多非藝術因素交織混雜在一起,而無法獲得真正的純粹造型。他要進行變革,這一變革的第一步,就是在畫中尋找一種最樸素的元素,這一元素就是那個黑色的方塊。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的思想對後來的藝術産生了重要影響,塔特林的結構主義和羅德琴柯的非客觀主義都受其影響。至上主義還通過李西茨基傳入德國,對包豪斯的設計教學産生影響。
在展覽現場,還以移動展板的形式復原呈現了馬列維奇的10余幅經典作品。這些作品以巨大尺寸的立在展廳裏,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衝擊。
《頭戴梳子的女孩》、《馬爾法和萬卡》等馬列維奇晚期的作品圖片也出現在移動展板上。馬列維奇晚期的作品重新回到農民題材,以幾何的圖案表現人物。
1935年5月15日,馬列維奇病逝于列寧格勒。他的墓碑上,繪有一個黑色正方形。方振寧告訴記者,這一設計,遵照了馬列維奇本人的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