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77歲老人愛收藏文證 含清朝嘉慶年間契尾

  • 發佈時間:2015-02-05 10:09:38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郭樹藝收藏的1959年的畢業證書,顯現出了當時考試從五分制到百分制的過渡。

一張發黃的地契,歷經滄桑,走過了不同的歷史時期

  魯迅先生曾經説過,人們因為能忘卻,所以自己能漸漸地脫離了受過的苦痛,也因為能忘卻,所以往往照樣地再犯前人的錯誤。

  1936年的地契,開封市旗纛街北頭路西的14間瓦房被賣掉。

  1938年,日本人在開封組建"豫東行政委員會",不承認中國政府頒發的地契。房主必須到新政府辦理新的賣契並交費才合法。

  1943年,這14間瓦房又被賣給了當時的開封市鐵路局,地契被登出。

  近日,記者採訪了這位酷愛收藏的老人郭樹藝,走進他精彩的收藏世界,“歷史不能隔斷,收藏就要收藏曆史,用文證資料去見證歷史。”

  地契折射出不同時期的歷史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週年,也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作為一位退休老人,我很想把自己這十餘年來收藏的一些‘舊紙片’拿出來‘曬一曬’。”1月29日下午,郭樹藝拿著自己收藏多年的抗日戰爭時期的地契,對記者説。

  展現在記者眼前的這張宣紙材質的地契有些破舊,是郭樹藝于2009年6月收藏的,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蓋著紅紅的官方大印。“這上面後來又寫了幾個大字‘登出;此契轉賣登出,交買房收存,卅二、十二、六;登出’。”郭樹藝向記者介紹説,這是一張1936年的地契,使用的還是民國紀年,當時賣者將開封市旗纛街北頭路西的14間瓦房賣給了另一個人。

  “到了1938年6月6日,日本人佔領開封,並於8月在開封組建了豫東行政委員會,代河南省政府行使職權。而這張地契的右邊部分就是豫東行政委員會頒發的新賣契。“郭樹藝進一步解釋説,之所以頒布新賣契,是因為日本人組建的豫東行政委員會不承認中國政府頒發的地契,房主必須到新政府辦理新的賣契並交費才合法,這新賣契上面還貼著交費憑證。“到了1943年,這14間瓦房又被賣給了當時的開封市鐵路局,因此地契被登出了。”

  隨後,郭樹藝又拿出一份抗日戰爭時期開封杞縣的地契。“這上面蓋的是‘河南省公署財政廳印’。這是因為1937年11月,日本人佔領安陽後建立了偽河南省自治政府,後來改稱‘河南省公署’。”郭樹藝説。

  愛上收藏

  “收集資料在於喚醒記憶,警示後人”

  “這些都是我收藏的文證資料,其中有剛剛看的地契,還有過去的介紹信、證明書、下鄉證明、畢業證書……”郭樹藝打開紙箱,記者看到,裏面放滿了牛皮紙信封,上面都寫有信封內文證資料的簡要介紹。

  郭樹藝告訴記者,自己的老家在河南睢縣,“我是1938年12月出生,不

  滿周歲時就受到了日本人的迫害。”1958年,郭樹藝考入了河南大學中文系;1962年畢業後,郭樹藝來到北海艦隊工作,1974年回到開封,1999年從開封市供銷社退休。

  談起為何結緣收藏,郭樹藝説,“退休後的一天,我在舊貨市場上看到一份抗日戰爭時期的報紙,內容是日軍慶祝佔領

  河南的勝利,宣傳‘親日’、‘友滿’。”

  “收集資料就在於喚醒記憶,警示後人。我們中國近代恥辱苦難史不能忘卻,收集文證資料,就是為了不能忘卻。”郭樹藝感慨地説。

  從此以後,郭樹藝開始收集,同時他的收集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收藏了什麼

  “四五百份文證資料,沉甸甸的歷史”

  郭樹藝説,自己目前收藏的文證資料至少有四五百份,都是沉甸甸的歷史。每得到一份文證資料,自己都會翻閱資料、仔細查對,“核實後,我還會在一旁做注解,蓋上我自己的章後,再用信封保存起來。信封上標明文證的主要內容,方便搜尋。”

  正説著,郭樹藝從中挑選了幾份文證資料,小心翼翼地將其從信封中掏出,向記者介紹。

  “你看,這是一張1959年一位16歲的女中學生的畢業證書。”郭樹藝説這張畢業證書的背面是成績單,上面存在兩種計分制度,它見證了我們國家教育史上,五分制向百分制的計分制度的變遷。

  郭樹藝將手中的畢業證書翻過來,記者看到了這位名為“孫秀蘭”的女學生在初中三年各個學科的成績。第一、第二學期是按照五分制計分,第三學期則是按照百分制計分。

  郭樹藝告訴記者,這張畢業證書原來的主人孫秀蘭今年已經72歲了,“我還收藏有一張她的小學畢業證書,如果能找到她,我想把這兩張畢業證書送給她。”

  隨後,郭樹藝又拿出一份由報紙擴印而來的資料。“這是1950年刊登在《河南日報》上,由張景豪創作的速寫,它還原了當時開封市各界國慶紀念大會上人潮涌動的場面。我得到這份報紙後,專門把它擴大後過塑。”

  怎樣收藏

  “私人收藏不如國家收藏,放在家裏不如獻給國家”

  郭樹藝告訴記者,收藏有三種方式——淘、坐收、交換,“一開始我經常去地攤兒上淘,後來別人知道我喜歡收藏文證資料,就常常送到家裏來,在街上見到我也會詢問我要不要。”

  “收藏要有知識,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更要有厚重的歷史感,找出來文證資料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郭樹藝説,自己收藏的多為文證資料,紙質的物品不容易留存,“很多文證都是有破損的,買來之後,還要花錢找人修復。”

  此外,郭樹藝還認為,收藏也需要有目的和精神,“沒有目的、沒有精神,那只是收藏買賣,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收藏。”

  郭樹藝覺得,收藏的意義在於對收藏的認識和運用。“所有的收藏,也許內容不同,但最終都是為了達到為國為民的目的。”

  2006年7月,郭樹藝曾將自己收集的一張開封解放初期的商業營業證捐獻給了開封市博物館。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開封市現存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商業營業證,填補了此項空白。

  郭樹藝説,曾經也有人想出錢買走,但是我覺得私人收藏不如國家收藏,放在家裏不如獻給國家。“今後,我想將自己收藏的這些文證資料拿去印刷出版,裝訂成冊,然後就捐獻出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