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3千年前婦女頭骨現圓孔 證當時已有開顱手術

  • 發佈時間:2015-02-05 09:32:06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瑟  責任編輯:郭偉瑩
原標題:3500年前婦女頭骨現圓孔 證當時已有開顱手術(圖)

  3500年前的新疆已經有人做開顱手術了,而且手術後這位患者還存活了至少1個月時間。

  新疆哈巴河縣喀拉蘇墓地裏殉葬的13匹馬中沒有9歲以下的小馬,説明當時人們只是把年老體弱的馬當作了殉葬品。

  在科技的幫助下,千年前的新疆文物開始“開口説話”,把這些“秘密”一一告訴我們。

  3500多年前的“顱骨環鑽手術”

  一顆3500年前的婦女頭骨上,有個6釐米大小的圓形穿孔。從穿孔邊緣整齊的斷面可以看出,這絕非是砸出的,一定是有人進行了一次“顱骨環鑽手術”。而且邊緣骨質的生長記錄又告訴我們,這個手術後,此婦女至少存活了一個月,因為切口邊緣已經開始有新的骨質在生長。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與新疆考古研究所一直對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古人類骨骼進行研究,他們使用體質人類學、線粒體DNA等多種當下最先進的研究技術,對小河墓地出土的48顆頭骨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了這個特例。

  據研究者朱泓教授介紹,這名女性骨骼年齡在40歲至45歲之間。在當時小河墓地的醫療條件、水準都極其低下的情況下,他們是如何成功實施這一手術的,還有待於進一步考證。而這種手術是巫術還是醫療,目前還未知,在小河墓地周圍也沒有找到麻醉藥品。

  牛心做成“化粧棒”

  中國科學院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所副教授楊益民通過紅外光譜分析發現,原本一個不起眼的小物件,居然是小河先民用來化粧用的化粧棒。而它是由牛的心臟製作而成的。

  楊益民介紹,這根化粧棒是在小河墓地一具女性幹屍墓穴裏發現的,它靜靜地躺在墓主人旁邊,出土時很難用肉眼進行判斷。通過紅外光譜,他們發現這是由一顆黃牛心臟做成的。

  它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考古人員發現這根棒子上面有塊赭色塊狀物,經過實驗室化驗和分析,塊狀物表面是無機物,經鑒定是一種赤鐵礦粉。由此他們推測這可能是小河墓地先民化粧時所使用的化粧棒。準確點説是一根畫筆。至於小河墓地先民緣何會採用動物內臟製作畫筆,畫筆用途何在,還有待科研人員進一步研究證實。

  通過對小河墓地出土文物的研究,考古人員發現,小河墓地的先民在使用牛上是有很多辦法的。牛不僅為他們提供了肉食、奶類、牛皮、牛筋繩和牛糞,牛骨頭還能制膠,連牛的心臟也能用來做化粧棒,小河先民已經懂得了牛的綜合利用。

  史前人類已經使用顏料

  新疆曾出土了眾多的毛織物等紡織品,顏色鮮艷,令人驚嘆。但這些顏色是用什麼東西染制的呢?

  中國絲綢博物館技術部工程師劉劍經過研究得出了“新疆史前人類已經使用染料”的結論。

  經過高效液色譜——質譜聯用技術,他對出自小河墓地、哈密五堡墓地、亞爾墓地、且末扎滾魯克墓地、于闐克裏雅圓沙墓地等地的毛織物上的毛纖維染料進行分析,得到初步成果。

  這些毛織物都是新疆史前人類所使用過的,距今2500年左右到3000多年。在檢測的八批樣本中,黃色、黑色、灰色均為羊毛的本色。所有的紅色或棕色紗線均為西茜草染色。西茜草是一種古老的植物,根紅色,生長在天山、帕米爾高原和崑崙山的山地灌叢、沙地。

  在哈密五堡墓地出土的紅地三角紋刺繡毛織物上,黃色的紗線染料可能提取自灰胡楊,這是新疆特有的地産植物。

  劉劍認為,研究中最有意思的染料來自於且末扎滾魯克墓地出土的毛絳裙殘片上的粉紅色的染料。它來自一種介殼類動物——胭脂蟲。這種染料原産于南歐、中亞和南亞,這説明在西元前500年左右,已經有西方或北方的優質染料傳入新疆。是否有一條染料之路,還有待研究。

  殉葬馬全是老馬

  首都師範大學博士尤悅去年參與了新疆哈巴河縣喀拉蘇墓地的發掘,作為動物考古人員,她對出土的13匹殉葬馬進行了深入研究。

  根據馬門牙咀嚼面磨蝕程度,她發現這批殉葬馬中,3匹馬的年齡為13歲,8匹馬的年齡為9到12歲,9歲以下的一匹也沒有,這説明當時的人們已經意識到壯年馬匹的重要。從牙齒來判斷,她發現13匹殉葬馬中,10匹都為雄性,這説明當時人們對雄性馬很重視。

  研究還發現,這些馬幾乎都有椎骨病變,説明它們生前長期背部受到壓力,或者是人騎所致,或者是馱物所致。由此説明,馬在當時已經成為先民們最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

  (本文圖片均為哈巴河縣喀拉蘇墓地殉葬的馬,馬身上佩戴著黃金。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建軍供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