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隋煬帝墓西北角發現新磚室墓葬 墓主或是楊廣兒子

  • 發佈時間:2014-10-24 09:45:55  來源:人民網  作者:王蓉  責任編輯:郭偉瑩

  原標題:隋煬帝墓西北角發現新磚室墓葬 墓主或是楊廣兒子

專家參觀隋煬帝墓考古發掘現場。

  專家參觀隋煬帝墓考古發掘現場。

陵墓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滲水。

  陵墓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滲水。

陵墓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滲水。

  陵墓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滲水。

  昨天,“隋煬帝與揚州”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會議中心舉行,來自國內外的數十名考古專家、學者、歷史學家濟濟一堂。據文物部門介紹,為了給隋煬帝墓全方位立體保護,目前正與清華大學團隊合作研製隋煬帝墓防水系統方案,工程預計年內開工,明年7月完工。

  此外,考古專家透露,在隋煬帝楊廣墓葬的西北方位,新發現一座同時期的磚室墓葬,墓主會不會是楊杲或是楊暕或者是其他與楊廣有密切關係的人?種種撲朔迷離的現狀,給備受爭議的隋煬帝墓再添一份神秘色彩。

  【背景】

  研討隋煬帝與揚州

  國際研討會為期兩天

  “隋煬帝與揚州”國際學術研討會由中國考古學會、中國唐史學會、揚州市政府共同主辦,北京大學古代史研究中心、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揚州市文物局聯合承辦,南京博物院、揚州博物館、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支援。

  隋煬帝楊廣與揚州關係密切,他一生中有14年在揚州度過,登基後曾三次巡幸揚州。其一手奠定的江都陪都地位,為中唐時期揚州成為全國經濟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發動兵變,楊廣被縊殺後葬于揚州。

  本次研討會為期兩天,重點圍繞隋煬帝與揚州、隋煬帝與大運河、隋煬帝與隋朝三個方面的觀點進行研討。在昨天的會議中,與會人員觀看了隋煬帝墓考古發掘現場,參觀了隋煬帝墓出土文物展,數位專家、學者進行演講並接受提問。

  發現隋煬帝墓之後

  ●去年3月 位於西湖鎮司徒村曹莊的隋煬帝墓在一房地産建設項目中被發現。

  ●去年4月中旬 隋唐墓葬一號墓出土了一墓誌,志文中有“隋故煬帝墓誌”等文字,在100余件(套)玉器、銅器、陶器、漆器等文物中,有目前國內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環蹀躞帶,這也是古代帶具系統最高等級的實物。二號墓保存部分人骨遺骸,出土各類文物200余件(套),其中成套編鐘16件、編磬20件,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齣土的隋唐時期編鐘編磬實物。

  ●去年11月16日 中國考古學會組織全國10位考古界權威專家在揚州論證,發佈論證結果“曹莊兩座磚室墓是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的埋葬之地”。

  ●去年12月27日 隋煬帝墓入選由中國社科院主辦,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今年4月9日 揚州曹莊隋唐墓(隋煬帝墓)作為江蘇省唯一考古項目,入選“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打探】

  隋煬帝墓防水系統年內開工

  建造一個六面體把陵墓包圍起來

  昨日,記者在位於西湖鎮司徒村曹莊的隋煬帝墓現場了解到,由於今年雨量豐沛,導致地下水位升高,去年考古挖掘的隋煬帝及蕭後的陵墓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滲水情況。為了防止地下滲水進一步侵蝕皇陵,市文物部門將於年內開建防水系統,從而使陵墓不被地下滲水所侵蝕。

  記者了解到,隋煬帝陵墓周圍的地下水位連續上升,這導致埋藏在地下的隋煬帝墓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滲水情況。“這段時間情況都比較嚴重,尤其是隋煬帝的陵寢,地下水最高能滲漏達60公分;蕭後的陵寢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滲水侵蝕,但是程度沒有隋煬帝的陵墓那麼嚴重。”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隋煬帝陵墓的地表及周圍的磚墻由於長期處於積水狀態,已經出現了小面積的青苔。“為了使皇陵減少侵蝕,這段時間我們每天都用水泵抽水,以保持皇陵地表的乾燥。”束家平告訴記者,但是由於缺乏一個系統而完善的解決方案,目前水泵抽水只能是權宜之計,下一步他們打算針對整個皇陵開建一個系統的雨水防滲系統,以進一步強化對皇陵的保護。

  “目前我們已經跟清華大學考古修繕方面的專家進行了接觸,預計年內即將開建。”束家平表示,建成後的防水系統將類似一個六邊形的“盒子”,把整個皇陵都“包圍”在這個“盒子”當中。“我們目前確定的方案是建造一個六面體,週邊的話,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建起四週的防護板,再深入挖掘到陵墓的下方,把防護板‘嵌入’到地下。然後再把頂部封起來,整個防水系統形似一個六邊形的‘盒子’,從而對整個陵墓形成立體的防護,以保障陵墓不被地下滲水所侵蝕。”據了解,該方案目前已經初步擬定,預計年內動工,最遲明年7月完工。

  防水系統類似一個

  六邊形的“盒子”

  ①建造一個六面體

  ②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建起四週的防護板

  ③深入挖掘到陵墓的下方,把防護板‘嵌入’到地下

  ④再把頂部封起來,整個防水系統形似一個六邊形的“盒子”

  釋疑

  1問

  作為建築材料使用的鋪首

  為何出現于帝王墓中?

  去年4月,隋煬帝墓出土的眾多文物當中,有一件尺寸很大的鎏金銅鋪首,讓很多人至今記憶猶新。“但讓人産生疑問的是,作為建築材料使用的鋪首,為何會出現于帝王陵墓當中呢?”昨日,在研討會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齊東方教授一語驚人。

  據介紹,鋪首是古代用於門扉上的環形裝飾物,外形大多呈獸首銜環的狀態。根據製作材料的不同,可以分為玉鋪、金舖、銀舖和銅鋪,而在隋煬帝墓中出土的鋪首則為鎏金銅鋪首。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鋪首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後來民間裝在門扉上,多用於鎮兇辟邪。而就是這樣一件皇室和民間都普遍使用在門扉上作為建築材料使用的鋪首,為何會出現在隋煬帝墓當中呢?“從目前出土的文物來看,把鋪首作為隨葬品的並不多見。”齊東方表示,“此前,漢武帝的茂陵曾經出土過玉質鋪首,此後發掘的南北朝墓中,也出現過玉鋪首,但是像隋煬帝墓中出土的尺寸較大的鎏金銅鋪首實為罕見。”

  齊東方告訴記者,目前並不能完全確定這件鎏金銅鋪首出現在帝陵當中的真實原因。“但據我推測,一般的平民百姓家的大門上不可能裝得起這麼大的鋪首,只有宮殿的大門,才配得上這麼大尺寸的鋪首。我推測這件鋪首之所以出現在隋煬帝墓當中,可能是為了體現墓主人的身份等級和社會地位。”

  2問

  蕭後“鳳冠”風化嚴重

  還能現真容嗎?

  記者在研討會現場了解到,跟隨該鎏金銅鋪首一同出土的還有蕭皇后的“鳳冠”,但是由於年代久遠,鳳冠已經被嚴重風化,幾乎難以辨認。“目前蕭皇后的‘鳳冠’已經被移送到了陜西省相關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和復原,但是由於風化嚴重,目前難以修繕。”齊東方坦言,要真正完成“鳳冠”的修繕並復原出它的原貌,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

  疑 團

  隋煬帝墓西北方位

  磚室墓墓主是誰?

  在昨天下午舉行的大會交流中,束家平首先向與會專家、學者彙報隋煬帝墓考古發掘過程。在彙報中,束家平透露,隋煬帝楊廣墓葬的西北方位,發現一座同時期的磚室墓葬。

  據市文物局副局長徐國兵介紹,隋煬帝墓所處地塊的面積達13萬平方米,勘探出墓葬跡象130余座,然而,許多墓葬屬於唐、宋等各個朝代,同時期墓葬很少。

  隋煬帝墓的出土論證,解開了中國歷史上的一道千年謎案。但楊廣的兩個兒子最終葬于何處,從未有確切記載。根據史料記載,楊廣被宇文化及縊殺前,次子齊王楊暕及其兩個兒子已被叛軍所殺。三子楊杲在楊廣被殺後,在其身旁不停悲號哀哭,裴虔通舉刀砍下楊杲人頭,血濺帝袍。蕭後和宮女、宦官一道,用木板做成棺材,把楊廣和楊杲,置於江都宮西院流珠堂。

  在有限的史料中,無論是江都郡守陳棱為慘死的煬帝發喪,還是唐高祖李淵作出遷址隋煬帝陵的決定或是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將蕭後屍骨送至江都與隋煬帝合葬,均沒有提及楊暕、楊杲的葬所。

  目前,國家文物局尚未就這座磚室墓的發掘下發考古執照,這所神秘的墓葬中究竟安葬的是誰不得而知。不過,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朱岩石在接受採訪中表示,從北周起,皇帝後代的墓葬改成在帝王陵寢後方,新發現的磚室墓恰好也在隋煬帝墓後的西北方向。

  那麼,墓主會不會是楊杲或是楊暕或是其他與楊廣有密切關係的人?“考古曆來是以物證來説話,所有的疑雲,都要等到將來考古發掘後才能作出判斷,當然,也不排除因歷史上被盜挖而缺乏有價值的資訊。”朱岩石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