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織繡證券化交易易造成過山車行情(圖)

  • 發佈時間:2014-10-20 10:00:54  來源:大洋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原標題:織繡證券化交易易造成過山車行情

織繡證券化交易易造成過山車行情

織繡證券化交易易造成過山車行情

清 藍地織繡蟒紋吉服。

清 藍地織繡蟒紋吉服。

  織繡成為明星收藏“心頭好” 雖是冷門收藏但頻現交易市場並與資本市場“聯姻” 明星玩收藏又上檔次了?除了涉足中國書畫和當代藝術外,歷史悠久的織繡藝術品也成了他們的“心頭好”。

  據業內人士在微網志上爆料稱,藝人張信哲日前向北京某一線拍賣行送拍了數件重要的明清織繡藏品。

  據悉,這已不是他第一次參與市場交易,且對委託物設定了較低的保留價。

  專家表示,古代繡品在收藏圈內雖屬冷門,但精湛的手工藝和服飾文化變遷的深厚底蘊會給藏品加分,而對現代繡品例如蘇繡的評估同樣要看其工藝細膩、複雜程度和藝術創意,只有構圖好、針法活、絲線色彩和諧自然、意境深遠的作品才具有長期投資和收藏價值。

  如何分辨織繡品質?

  以蘇繡為例,首先要看的是它的“細、薄”,蘇繡可以“細”到一根絲線能用手分成64至128分之一,這些極細的絲線肉眼很難看清楚,它們被用來繡制水中金魚的尾巴以及鳥類的羽毛。

  “薄”指無論是單面繡還是雙面繡,都薄如蟬翼;其次還要看它的“平、齊”刻意留白和亂針繡除外;然後看它的“精、密”,“精”指作品創作精緻,色彩線條清雅脫俗。它們有著文人畫般的風格,色彩清新,線條自由流暢,“密”指一根根絲線緊密排列、相互疊加。這樣繡出的圖案沒有縫隙,就像我們在陽光下緊閉手指,看不到縫隙一樣;接著要看它的“光、和”,“光”指光彩奪目,能夠反光與折光,從不同角度看去能體現出栩栩如生的動感,“和”指設色適宜,色彩過渡搭配協調;最後要看“順、勻”,“順”指絲理圓轉自如,這種順滑的絲質肌理可謂是“形式服從功能”,例如,桃子與花瓣的形狀自如,實際上它們卻表現了繡者的良苦用心。“勻”指蘇繡色彩過渡自然均勻。

  緙絲被稱為“織中聖品”

  織繡在拍賣市場中目前較為多見的是織錦、刺繡、緙絲等,其中緙絲因工藝繁複精美,被喻為“織中聖品”。

  有資深業內人士向記者證實,張信哲此前的確委託北京某拍賣行上拍一批明清織繡藏品。而在2011年,他還曾一次性拿出77件織繡品等供機構開設專場拍賣,包括女龍袍、吉服袍、宮廷襯衣、坎肩、兒童風帽、耳罩、扇套等,衣裙上的蝴蝶、牡丹、秋海棠以它們的色彩斑斕讓黑白色的歷史生動起來。

  其中,清道光“紅色緞繡吉服袍”起拍價16萬元,最後拍出了37萬元,為全場最高,其他拍品多以5萬~10萬元的價格成交,最低的也有8000元,一名低調買家一個人就拍走了近三分之一的拍品。

  張信哲當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最初愛上織繡是因為在家中老人的遺物中發現了大量精美作品,而將私藏推向市場則是出於調整梳理的考慮。

  熱衷“聯姻”資本市場

  蘇繡、蜀繡、湘繡、粵繡這“四大名繡”都屬於織繡,收藏價值主要從品種、年代、藝術價值等幾方面著手。

  今年國慶期間,有媒體曾爆出各地旅遊景點的繡品價格“坑爹”、樣式雷同,幾乎一樣版式的繡品在四川的景點就被叫做蜀繡,在江蘇的景點又成了蘇繡。

  收藏者如何分辨織繡藝術品的價值呢?行家陳先生表示,古代繡品在收藏圈內雖屬冷門,但精湛的手工藝和服飾文化變遷的深厚底蘊會給藏品加分。對現代繡品例如蘇繡的評估也要看其工藝細膩、複雜程度和藝術創意。

  除了以年代、工藝、品種、品相、大小等區分價值高低外,作為跟市場結合最緊密的織繡品種,蘇繡也非常熱衷於資本市場“聯姻”。

  兩個月前,由知名鎮湖繡娘創作的一組刺繡藝術品“青銅之韻”上周在香港“中國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正式上線發行申購。此次發行總額為5500萬港元,公開發行3000萬港元;每股發行價是1港元,這也是首個在境外資本市場發行的蘇繡藝術品資産包。

  而就在國慶前,又有一個名為“和諧盛世”資産包在港掛牌上市,該資産包為單件刺繡,作品規格為2.9米×1.12米,代碼670026,總價格6500萬港元,藝術品原始持有人保留1700萬份,交易商保留1300萬份,實際對市場發售總量為3500萬份,並採用了搖號中簽的認購方式。

  然而,這種買賣股票式的證券化交易在業內一直存在較大爭議。支援者認為其化整為零,既公開了市場價值,又便於不懂行的普通投資者入門,質疑者則認為其無法保障投資者的回報,也容易造成過山車式的行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